告别“一锅煮”还需加把火
2018-05-14王君平
科学导报 2018年7期
王君平
笔者最近听说了一件真事:北京一位女士由于出差没法带中药,医生给她开了中药配方颗粒,用开水冲服,喝中药变得像喝咖啡一样方便,但是疗效有点差。她出差回来,赶紧换成饮片,熬出来的汤药就管用。
让中国人像喝咖啡一样吃中药,这样的口号听起来很美,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中药配方颗料是由传统单味中药饮片在保持原有湯剂品质的基础上,经提取、分离、浓缩等生产工艺制成的配方颗粒。传统汤剂采取群药合煎,中药配方颗粒单独提取,二者的疗效究竟有无差异?煲一锅鸡汤,再煲一锅人参汤,两者混合,就是人参鸡汤了吗?研究显示,四逆汤中的附子、干姜、炙甘草一起煎汤,不仅疗效明显强于混合颗粒配方,而且附子所含的乌头碱毒性大大降低。几种药材一起煎汤,可以发生一系列的化合、络合、共溶等化学变化;颗粒配方则没有或者很少有这些反应,疗效因此打了折扣。
破解中药剂型创新难题,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我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说,中医药宝库不是拿来就能用的,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国内某药业集团以传统汤药为标准,进行全成分工艺设计,综合运用中药指纹图谱、远红外在线监测等最新科技。红外指纹图谱比对显示,四君子汤配方颗粒与标准饮片汤剂的成分信息高度一致,重合率基本达到98%左右,既保持与原有汤剂物质基础和品质一致,又满足现代化制剂质量标准。只有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才能被证实和认可。
临床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不解决疗效差异问题,中药配方颗粒就没有前途,中药就无法告别煎煮时代。如果单靠几家中药企业搞科研,各弹各的曲,各唱各的调,很难有重大突破和创新。因此,中药告别“一锅煮”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