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功力
2018-05-14从维熙
从维熙
任何艺术在大自然宽广博大的胸襟中,都得到了萌发和孕育。以古老的《诗经》为例,它的开篇之作,就是抒写自然与人间爱情的情景融合之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前两句是描写自然景色的,然后,由景而进入人间“情爱世界”。如果没有前两句自然情景的烘托,只剩下后两句情爱表白,其诗就被抽去了意境的完美。世界上古老的艺术,如非洲的石雕,包括我国发现的远古时期的岩壁画,大都是以夸张了的鸟兽形象为蓝本,而这些被抒写于石壁上的偶像,无一不是来自远古蛮荒的大自然。
正因如此,大自然不仅是人间一幅最美的画卷,还是蕴藏着人类崇高精神的智慧之泉。对任何艺术来说———包括文学、音乐、美术、戏剧与电影等,都是感悟了大自然的灵性之后,而有了自身的生命的。它们或模仿,或再造;或将其变形,或将其浓缩,再现自然的纯真典雅和质朴无华。这是它的独特贡献之一。其二,凡是质朴无华的东西,其内核都是高不可及的。无论艺术家是多么大的天才,当他再现大自然的形影时,都无法达到自然所具有的那种情韵。也许,正是因为大自然美不可及,人类才产生了描述自然的各种艺术。
生于德国波恩的贝多芬,童年时第一次坐在钢琴前,启蒙他音乐灵感的,不是音乐教师,也不是琴房里那架古老的钢琴,他音乐灵感的萌发,是在静夜中听到的马蹄声声。他的窗外是一条老街,那原是一条石板路,子夜深更,欧洲古典式的马车跑在路上,便发出特有的“嗒嗒”声。这种十分简单而又单调的声音,让他小小年纪就坐在钢琴之前,用琴键模仿马蹄声声,从此,一位世界级的大音乐家诞生了。
我青年时代迷恋音乐,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德国波恩停留期间,曾特意去贝多芬的故园觅旧,并寻找他艺术生命的萌发之泉。非常可惜,那条石板小路虽然早已不见了,但是,马蹄叩击石板路的声韵,仍似鸣响在我的耳畔。这一刻,我忽然悟到,艺术起源有多种学说;但众多学说中,唯独少了自然对艺术的启蒙。贝多芬曾经说过:马蹄嗒嗒之声,让他接触钢琴;森林啾啾鸟鸣之声,让他编织旋律。大自然的音响世界,对艺术来说,真可谓功莫大矣。
后来,贝多芬长期居住在奥地利维也纳。出于对音乐的热爱,我在欧洲停留期间,也曾沿着他的足迹,去过他在维也纳的几处故居。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贝多芬的几处故宅中的小楼虽然破旧不堪,但都是庭院深深、花木葱茏的独院。在那里听不到城市的喧嚣,却静得能听到横穿维也纳的大河涛语。是贝多芬刻意寻觅的,还是大自然有意成全这位“音乐之圣”,不得而知。我想,他后期之作《悲怆》和《英雄》乐章,都来自于大自然的恩赐———贝多芬故居的讲解人员介绍道:贝多芬的后期创作,得益于维也纳空气的清新和音乐王国独有的自然氛围。
昔日,我不理解地球上小小的奥地利,怎么会诞生并吸引了许多大音乐家,到那儿去神游。这个地处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国家,自然环境的引力,怕是一个强大诱因。阿尔卑斯山的顶峰上,永远披着老人的白发银冠,它的脚下天地苍茫,野花在绿色的襁褓中织锦。一天,我走进一片荒野,那儿没有人声,只有鸟语。一个来自亚洲的东方之子,竟然忘我地躺在那片草地上,倾听鸟语,享受芳草的清香。表象上看,这是一个文人的失态,其内涵则是心田创作之火的迸发。
在往返奥地利和德国的途中,我是独自一人乘火车远行的。欧洲乘火车出行的人寥寥无几,但我并不寂寞,因为车窗外流淌着丝带般的多瑙河,它时而歌声舒缓,时而浪里白条。在这一刻,我似乎找到了约翰·施特劳斯之所以能谱写出流传于世并经久不衰的《蓝色的多瑙河》与《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原因。我还联想到生于美丽的萨尔斯堡的莫扎特,之所以能创作出那么多首音乐交响诗,并能攀上音乐的顶峰,除了他们自身的艺术天赋之外,就是这个被大自然怀抱之国,对他们的恩泽了。
不要说喝欧洲奶水长大的文化人,会对这自然风光倾注情爱,就连我这个亚洲来的远方客人,望着那山、那水、那绿色的田园,精神上都受到了震撼和洗礼,进而萌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
大自然的功力,实在是奇伟而博大,它不仅创造人类,创造物质,还给人类的精神插上了飞天的羽翅。當然,同样生活在优美田园风光中的部族,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精神的创造者,这属于其人是否具备了艺术天赋的话题。然而对于任何艺术种子来说,大自然无疑具备强大的哺育功能,催生一切有艺术才质的人,破土萌芽并攀上艺术大山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