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解“堵点”应建立长效机制

2018-05-14周丹平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办事群众改革

周丹平

据新华社报道,从4月19日起,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新华社、中国政府网,分领域分批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群众办事的100个堵点难点问题。首批“堵点”将重点围绕教育、身份证明向社会征集。群众可结合自身所遇到的涉及学籍、学历、学位、身份等方面的“奇葩证明”,以及为开证明往返多地的经历填写问卷。所征集的信息经大数据分析后,将选择群众反映最强烈的20个“堵点”问题,推动有关地方、部门限时解决。有关负责人表示,“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所有100个堵点问题计划于今年8月底前全部征集完毕并推动解决。

道路上的“堵点”让行人心烦意乱,群众办事中的“堵点”影响面更大、危害性更强、群众反映更强烈。在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针对这些堵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疏解行动,有助于进一步打通政务信息共享的“主动脉”和“毛细血管”,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高效率,方便群众。

近年来,各地“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办事难”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反复提交材料、在多个部门之间跑断腿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堵点”就是群众的“痛点”,更是解决问题的着力点。有关方面此次主动向群众征集“堵点”,是一次对群众办事过程中难点问题的全面排查、曝光和整治,可以让人对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清晰、准确的认识。同时,此举借助信息化手段形成大数据,让哪些问题突出、哪些问题集中、哪些问题迫切变得一目了然,使群众的呼声有了明確的“落点”,又以直观、真切的方式给有关部门以压力,更可以形成“集束效应”,便于有关方面对照大数据,从中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到“批处理”,而不只是“一事一议”、个案解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问题既然成为堵点难点,往往存在一个积累的过程,也往往涉及多方面矛盾。而且,就像道路上的“堵点”背后存在着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样,群众办事中遇到的种种“堵点”背后,隐藏着服务理念、行政方式、服务能力、工作作风等多方面缺陷。这些深层次问题的存在,不仅是对“放管服”改革的制约,也是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妨碍。因此,征集这些“堵点”、疏通这些“堵点”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触及深层问题的系统性改革过程。这个过程,必然要求从制度、政策、环境等方面加以优化、改进、提高,在工作流程再造、服务理念革新、行政方式转变、组织机构优化、管理机制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下大功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形成解决问题的常态化思路和机制,建立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的长效机制。总之,就是既保证这次征集到的“堵点”都尽快得以疏通,又确保行动过后,群众反映问题、表达意见的渠道依旧畅通,新的堵点难点能够及时解决。再进一步,就是要做到不让各种问题积累成为新“堵点”。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而人民群众,正是改革发展的“阅卷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旨归。由群众投诉、反映问题,到主动向群众征集问题,体现了一种改革的主动意识和担当精神。更高起点上的改革从哪里入手?向哪里攻坚?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发扬这种主动意识和担当精神,从基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打开新的突破口。这应是“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更深层次的意义,也应该引发更多的思考。

摘自《河北日报》2018年4月24日

猜你喜欢

办事群众改革
各自为政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明天有事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靠制度来实现办事“不求人”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