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何迷恋保健食品
2018-05-14吴启钱
吴启钱
老年人与保健食品之间,似乎有一种天然的亲密关系。保健食品多为老年人开发,老年人也成了保健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连保健食品广告都用极为温情甚至是煽情的方式,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只为老年人!如“某白金”广告———给你爷爷喝,给你奶奶喝,爷爷奶奶一起喝。
前不久,湖南岳阳一养生馆借“健康讲座”之名,向数百名老人高价兜售保健食品。面对多部门突击检查,老人们却自发阻挠执法。去年底,有大量疑似保健食品被遗弃在成都市某路边的绿化带内,一群老年人围在那里拾取自用,更有人直接开瓶试吃,不久就被老人们争抢一空!
笔者认为,老年人迷恋保健食品,有三个因素:
一是饥饿虽远去而记忆仍留存,容易痴迷。饥饿给国人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甚至永恒的,在普遍饥饿的年代,如果能吃上一碗白米饭,浑身上下会力气倍增,如果吃点滋补品,那就更不得了。所以,“进补”实际上是饥饿年代的副产品,甚至在多数人营养过剩、减肥瘦身成为大产业的今天,保健食品还是以“补品”的名义受到国人的认可与欢迎。今天的老年人正是饥饿年代的最后一群受害者,他们对饥饿记忆犹新,对“补品”格外热衷,成了保健食品的坚定拥趸。
二是“文化”有一点而常识却有限,常被忽悠。如今的老年人基本上有点文化,既听得进“健康是老年人的第一目標”,也相信“进补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的最有效方式”,更容易接受“保健食品是进补的最有效渠道”。然而,有点文化并不代表具有常识。在健康、进补、保健等问题上,很多老年人严重缺乏常识。比如,并不是人人都需要进补;保健食品其实并不等于补品;买保健食品并不比买其他补品性价比高;保健食品并不是也不能代替药品等。这些都是基本常识,却是老年人普遍缺乏的。
三是财力有一点,大账不会算,却爱贪小便宜。比如有营销人员称可以为老人免费量血压,有的店家称买保健食品可以送米送油送鸡蛋、送手套送袜子送被子等,部分老人就以为是白捡的便宜。为买保健食品花去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人,不是个别。
老年人对保健食品易痴迷、容易上当,也有深厚的社会土壤。
首先,我国是一个“全民皆医生”的国度,常见病人人有心得,疑难症处处有偏方。由是,很多人推崇“治未病”,相信无病先“补”;认为药有毒而保健食品有益,药要少吃而保健食品多吃无妨。
其次,很多保健食品的营销走的是“传销路线”,也就是反复洗脑,蛊惑,迷惑,无所不用其极。有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药品的,有把普通食品宣传成具有保健功能的,有违法宣称保健食品具有疗效的,等等。还有一些无良广告商把普通食品广告做得像保健食品,把保健食品广告做得像药品,却又把药品广告做得像普通食品,钻监管和法律的漏洞。结果,老年人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吃的例子,经常见诸媒体。
再次,多数老年人已经在物质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因为子女成家立业而成为空巢老人,精神上缺少关爱,于是一些所谓的情感营销,一开口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情感上马上被“俘虏”,心甘情愿成了这些保健食品的消费主体。
与任何一个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的问题一样,越来越离谱、越来越离奇的保健食品和虚假广告及传销式的营销,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侵害老年人、危害家庭、祸害社会的顽症,需要来一次综合治理。
若子荐自《宁波日报》2018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