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肉骂娘”为哪般?

2018-05-14刘鸿儒

杂文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知足者比法乡亲

刘鸿儒

改革开放四十年了,国力民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目共睹(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当然也有睁眼说瞎话的)。我退休回到阔别半个世纪的故乡,感慨多多!

那低矮的土房呢?那狭窄的土路呢?那荒芜的田野呢?那饥饿的乡亲呢?

眼前是宽阔的马路,不息的车流,两侧整齐的房屋,喜洋洋的乡亲……

故乡巨变赋予我灵感,强烈的感受流向笔端,我写散文抒发真情实感,小文屡见报刊。多次获奖,有的还获国家级征文奖。

但却有人嘲讽我:“大作家就会拍马屁捧臭脚,赚稿费。”怪哉!难道我写的不是事实?抒发的不是真情实感?便气愤地反驳:“老子可是写杂文的!”

生活提高了,人们幸福了,老人长寿了。却有人在铁的事实面前“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发牢骚,还有说“怨声载道”的。退休无事,观察思考,大街小巷,我怎么没见“怨声载道”呢?

有一老人问我:“现在这么好,为嘛还有人觉得不上算呢?”

“不上算”是家乡语,不合算,吃亏的意思。我陷入深思。

原因在比。人生在世,离不开对比。有两种比法:

一,横向比法。这是最常用的比法。一人问我:“你为嘛一月几千元退休金?我才一百元?”我怎么解释也不行。横向比也有两种,往上比,往下比。我有一老同学,在岗时工资几千元,退休返聘又几千元。我如和他比,咋混的?不平衡。如往下比,当农民的老同学,每月养老金才百元,平衡了。往上比生气,往下比快乐,想生气,想高兴,随您便。

十七世纪英国学者托马斯·富勒说:“使人高兴或沮丧的,与其说是事实,还不如是比较,因为参照物的选择决定了人的感觉。”

二,纵向比法。“吃肉骂娘”者可一试:请回忆一下当年你吃啥?穿啥?吃穿都凭票,粮票布票都定量。那时为何不骂?国人的思维是“天塌大家死”,我吃几两粮几两油,别人都是,共同贫穷,心理平衡。

而如今呢,生活大大提高,谁家吃饭不是大米白面,炒几个菜?但仍有人不满:“为啥有人开豪车住别墅,我却坐公交连房子也买不起?”不患贫而患不均,这不行!

请前后比,你现在100元养老金嫌少,过去一分没有,怎么不说?皇粮国税自古有之,现在不但免,还补贴钱,咋不满足?

世界充满矛盾,而差别是矛盾的一种形式。翻开历史,古今中外,没有绝对平均的国家。

老子说:“知足者富。”(道德经·三十三章)“祸莫大于不知足。”(道德经·四十六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四章)至理名言也!像说给不知足者,也像说给贪官听的,切记,切记。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生活在差异之中。俗语“人比人得死”,常有因考不上理想大学自杀的事。想一想,这些人的“雄心壮志”一定很高的,这一点可以肯定。可一旦達不到目标就绝望轻生,就不可取了,试想,你一死了之解脱了,你的家人朋友会多痛苦?

我想,上述“吃肉骂娘”再不平也不会自杀,他们追求的是物质,精神上无求,这是可悲之处。奉劝这些人读点书,学会全面看问题。何为幸福?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越幸福。”曾国藩说:“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一位经济学家有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都说明了知足常乐的道理。打油:

吃肉骂娘为哪般?横向比较气无边。

倘若今昔一对比,现在生活比蜜甜!

猜你喜欢

知足者比法乡亲
加权谱比法Q值估计
紧握乡亲的手
最好的比较
天下乡亲
他们是我的乡亲(外一首)
他引领乡亲饲养奶牛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