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就一定能行吗?
2018-05-14
在4月22日清华大学CIDEG主办的2018学术年会上,著名经济学家、CIDEG学术委员会主席吴敬琏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这种争论使得国家主义更加取得了优势,也就是用更大的行政力量支持有关产业,比如说有一种口号叫做“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
吴敬琏还透露自己曾在信息咨询机构里工作过,政府是非常重视芯片问题的。他呼吁,“我们作为一个研究者应该冷静、科学、客观地观察,去找到问题的根本,提出确实有利于我們这个国家、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些正确的对应策略。”
以下为吴敬琏发言全文:
今天这个讨论设计的问题很多,内容非常的丰富,我就不想再重复已经讨论过的问题了。我还是想讲一讲我们今天上午开会开始的时候我讲的问题。中国40年改革开放,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经济发展越是到了高的阶段,遇到的矛盾和在国际环境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更多。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研究中心所研究的领域三个问题: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制度变革。在这三个问题上,看来都遇到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我今天早上讲到了几件事儿,第一就是关于环境治理。
今年年初采取了很重大的行动来改变我们空气污染的状况,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所以在两会期间最后作出了一个结论,就是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煤改气什么的这类问题上,但是终于迎来了蓝天。但是没有几天,两会还没有开完又出现了严重污染,而且这次浪潮延续的比过去都要长,一直到昨天,都是在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摆动。这就说明有许多问题还要做深入的研究。
简单的行政措施可能取得短期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说它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这个基本问题在哪里?我的假说,就是增长方式、增长模式的问题,主要是靠资源投入,而不是靠效率提高。所以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中国增长模式的转变问题,而中国增长模式怎么转变呢?所要求的条件就很多,主要是制度上、政策上的条件,是我们需要在问题上做深入的研究。
接着就是贸易战的问题,是“中兴事件”的问题。这里又牵扯到对外开放是不是要继续,国内改革怎么能够更加深入,解决我们一些制度上的重大问题。但是从社会的反应来看,我倒不觉得像我们刚才一些发言人所说的,主要的问题是跟特朗普行政当局的争论问题。
对于我们一个中国人来说,主要的问题是这个争论能不能促进我们自己的改革开放政策落实,从网上的反映看似乎有一种危险,这种危险就是由于这个争论使得这种国家主义更加取得了优势,就是用更大的行政力量去支持我们的有关产业,比如说有一种口号叫做“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
我自己曾经在信息咨询机构里面工作过,这个芯片问题其实政府是非常重视的,问题似乎并不在于给钱没有给钱,三年前建立的半导体芯片基金规模是4000亿,像清华大学紫光一个收购动作也是想在芯片发展上建立丰功伟绩的,但是效果并不好,有许多深层问题需要进行讨论,而我们这个研究中心正是肩负着这样的责任,刚才有的发言者讲得很对,我们作为一个研究者应该冷静、科学、客观地观察,去找到问题的根本,提出确实有利于我们这个国家、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些正确的对应策略。
今天讨论使人感到高兴的是使人很坦诚的说明了自己的观察和观点,可惜时间不够,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讨论,我只举一个例子,就是什么叫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实从中央提出这个问题以来,虽然大家都接受这句话,但是实际上有很不同的理解。一种也许是占优势的理解,也是我不同意的理解,说所谓结构性改革就是结构调整,这样的问题都需要深入讨论,因为这牵扯到基本的观点问题和基本理论问题。
我听了很多不管是评论还是发言或者是提问,好像都背后有一个想法,就是政府会懂得什么是最好的结构,只要是政府出售就一定能造成好的结构,这样一种想法牵扯到对于经济观察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两次讨论就能够达到正确的结论的,大家共同同意的结论的,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我们的这类讨论,不但是在我们的年度会议上,而且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在我们的课题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等等的讨论上,把这些问题的研究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