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蒲公英的成长

2018-05-14皮江山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皮江山

摘要:本文研究了惠州市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应对策略。本研究使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育方式问卷(PBI)作为研究工具,对846 名来自惠州的外来务工子女进行了相关测评,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调查对象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包括强迫症状、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父亲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如民主型父亲的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专制型父亲。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父母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248-02

1.问题提出

惠州市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为16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4.28%。有报道称有近1 /4 的流动学生因认为受歧视而自卑,一部分学生还具有一定的暴力倾向,甚至对整个社会有一定的对抗情绪,经常做出偏激的行为,其心理问题不容乐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面对的新课题,亟待学校和社会去解决,以期让这些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的"蒲公英"们快乐地成长。

2.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体为惠州市全部外来务工子女,研究样本为两所私立学校(宏业中英文学校和龙丰学校)684名,和一所公立学校(惠州八中)的外来工工子女162名。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心理测量法展开。

(三)研究工具。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和父母教育方式问卷(PBI)。

3.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心理健康各因子问题程度学生的分布。《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由10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等,共有6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

根据填完量表后10个因子的因子分评定分数值,即可初步判断哪些因子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2-2.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3-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4分以上,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

如表1所示,轻度问题比较突出的三个因子依次是:强迫(50.9%)、情绪不平衡(45.6%)、学习压力(43%);中度问题突出的三个因子分别是:学习压力(11.7%)、情绪不平衡(11.6%)、强迫(10%);重度问题突出的两个因子分别是:焦虑(3.5%)、学习压力(3.4%)。由此可见,调查对象中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包括强迫症状(明知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学习的态度忽高忽低等问题)。

(二)不同教育方式对心理健康程度的影响。

父母教育方式问卷(PBI)根据关爱和控制因子的得分,以常模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为标准,把父母教育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次为:权威型:高关爱、高控制;专制型:低关爱、高控制 ;民主型:高关爱、低控制;放任型:低关爱、低控制。按照此种方法,本调查将高关爱、高控制定义为相应的均数加一个标准差,低关爱、低控制定义为相应的均数减一个标准差。由此我们得到父亲、母亲各四种不同教养类型的相关数据。

以父亲、母亲不同的教养类型为自变量,心理健康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如下表2,3。

由表2可见,父亲不同的教养类型在偏执、抑郁、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四个因子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由表3可见,母亲的教养类型在心理不平衡这一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检验表明,父亲不同的教养类型比较中,在偏执和抑郁两个因子上,专制型的分数高于民主型,专制型的分数也高于放任型;在学习压力这一因子上,专制型的分数高于权威型,专制型的分数也高于放任型;在情绪不平衡这一因子和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专制型的分数高于民主型;然而,母亲不同教养类型之间在心理不平衡这一因子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首先,这表明,父亲的教育方式比母亲的教育方式更能影响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相比于放任型,专制型父亲家庭的调查对象其偏执、抑郁、学习压力问题更为突出;相比于民主型,专制型父亲家庭的调查对象其偏执、抑郁、情绪不平衡问题更为突出,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更令人堪忧。

4.结论与应对策略讨论

4.1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总体而言,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占绝大多数,其中有中度或重度心理问题的不到5%。其次,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和强迫症状。高负荷的学习压力一直是中学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因对外界环境敏感而表现为情绪不稳,如家长和教师的忽视、压制和不公平、学习压力和由与异性交往等而引起烦恼、焦虑和抑郁的现象并不少见。

本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早,经验丰富,拟以常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针对相应心理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课程,如情绪管理、应对挫折与压力、克服考试焦虑等。

4.2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尤其是父亲)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较大的影响,民主型父亲的子女心理健康显著优于专制型父亲。因此,改进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显得极为重要,应对策略如下:

4.2.1首先帮助家长端正家庭教育的思想并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通过举办家长课堂,给家长讲解儿童教育心理学,提高家长们教育理论水平和能力。其次,家长要不断改进教育理念和方式。如家长决不能将孩子放任自由,任其所为;也不能盲信"不打不成材"的旧观念。要遵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尊重自尊心,培养良好品德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2.2指导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和谐、融洽、民主的家庭,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经常吵闹、离异的家庭,会阻碍儿童身心发健康发展。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对子女的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4.2.3家长委员会积极与家长沟通,密切配合。如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发挥家长中积极分子的作用,也是老师与学生家长直接相互交流的形式;再如适时对外来人员子女进行家访,能较详细地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了解家长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分析原因,再对症下药。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烘焙有益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老年人不可忽略心理健康
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