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教育认证开展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
2018-05-14马钧曾祥君马瑞
马钧 曾祥君 马瑞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程认证标准的内涵,提出了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程训练中心的构建方案,以建立层次化训练平台为框架,依托行业背景开展工程训练为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认证导向—工程训练”的理念。通过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提供良好的工程条件,并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为培养符合专业认证的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条件。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训练中心;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082-02
一、引言
工程教育認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3]。我院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创新型国家转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学院在现有的实践环节架构的基础上成立了电工电子工程训练中心,不断探索“认证导向—工程训练”建设模式,在面向全校学生打造先进工程训练平台,构建面向工程实际的训练环境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理念
1.工程认证标准的内涵。工程认证标准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围绕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撑条件”七个方面的要求,要求毕业生不仅需要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更需要工程实践能力的积累,这正是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关于实践教学的指标制定的现实考量[4]。
2.“认证导向—工程训练”的理念。我院的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指导思想是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引领,面向行业需求,坚持产学合作,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发挥产学的各自优势,校企合作共建实景式工程训练环境,按照“实物与虚拟、演示与操作”的原则设置训练项目,坚持项目驱动,“能实不虚”,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程训练中心构建方案
1.面向专业教育认证,开展工程训练中心建设,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工作,而工程训练中心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5]。以工程教育认证七大要素为导向,采用“成果导向,反向设计”的方法,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反复进行工程训练中心方案论证,明确工程训练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
2.整合学校相关专业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中,学校统筹规划,科学调度,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等学院实验室进行整合,成立工程训练中心,避免重复建设,全校一盘棋,集中配置,管用统一。
3.建立层次化训练平台,根据受训对象的专业差别和各学科人才培养需要,构建不同层次的训练平台。从层次和类别上通过平台和内容的整合形成多元需要的训练模块,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学生,按需施训。(1)基础实践平台。以传统的电气信息类工程认知、科技演示、工训展览、综合拆装、电工电子实习等基础训练内容为主,为各学科专业的学生提供工程教育和技能训练服务,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工程知识和动手能力。该平台主要适用于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的基础工程训练。(2)专业实践平台。针对电气、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机械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学科技术的实践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实践能力。该平台主要适用于本科二、三年级的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训练。(3)综合实践平台。面向具备较多专业基础知识的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等因素,因材施教,分不同实践方向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4)创新实践平台。结合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事创新实践、科学研究和竞赛训练提供服务。该平台适用于参加创新训练、竞赛训练和新产品研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4.依托行业背景,工程训练紧密结合学科特色。在注重基本工程训练的基础上,依托行业背景,强化与专业设置、办学特色相一致的特色训练,针对行业工程领域的典型生产工艺环节,开展真实有效的技能训练。我校工程训练中心以电气信息类重点学科、品牌与专业特色为依托,实践教学科目具有鲜明的电力工业特色,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个性发展等方面做出努力。
5.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CDIO(构想、设计、实施、运行)理念为指导,开展电气信息类工程创新训练,利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究项目、科研项目、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学习高端信息化、数字化设计制造的相关课程,最终完成电气信息类产品的设计和制作。
6.校企合作,丰富实践创新资源。在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中,加强校企合作,以解决学校“真实工程环境”不完备、“案例来源”缺乏等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景式工程训练环境,增强学生的工程背景和实践能力。
四、应用效果
目前,我校已成立了电工电子工程训练中心,并以此为基础获得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南省电子信息类创新训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丰富了学院的实践教学资源,营造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氛围[6],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五、结论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建设工程训练中心,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办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的良好契机。通过对工程认证标准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出了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程训练中心的构建方案,通过电工电子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工程条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训练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正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校实践教学的影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1-3.
[2]支希哲,韩阿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5,(4):44-47.
[3]李涛,刘灵芝.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2,(6):21-22.
[4]陈利华,赵津婷,刘向东.从工程教育认证视角重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60-67.
[5]楼建明,鲍淑娣,傅越千.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340-343.
[6]马钧,何纯芳.开放性电子创新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