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团体心理活动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2018-05-12于川杨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3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于川 杨波

【摘要】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活动干预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以此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依从性, 丰富其就医体验。方法 96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实施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 进行团体心理活动干预, 观察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5~90 d, 平均住院时间为56 d。本组患者中近愈26例, 好转66例, 自动出院4例。结论 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开展团体心理活动干预, 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自知力,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团体心理活动;应用效果;精神科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3.113

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是现在医疗卫生行业的重点工作, 应以质量为核心、以患者为中心。本文旨在摸索新的工作思路、新的护理干预手段, 为患者更好的康复提供工作方向,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0月本科收治的96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15~54岁, 均为女性。文化程度:小学文化17例, 初中文化53例, 高中及以上26例;宗教信仰:佛教15例, 基督教8例, 无宗教信仰73例。

1. 2 方法 入组后, 每7天对患者做1次一对一的心理护理, 在此基础上, 还要进行1次有主题的团体心理活动干预, 与患者建立协作、平等的护患关系, 在感情上予以支持, 增强其信任感, 以提高配合性和依从性, 进而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1-5]。

1. 3 观察指标 记录本组患者住院时间, 并记录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参照相关文献分为近愈、好转、无效(自动出院)[4]。

2 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5~90 d, 平均住院时间为56 d。本组患者中近愈26例, 好转66例, 自动出院4例。

3 讨论

传统认为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也是影响临床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 [6-9]。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的现状不容乐观, 数量逐年增多, 对此, 防大于治, 调节心理机能远远大于药物的作用。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工作更易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10]。加上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活动, 更能让患者参与其中, 开发她们的潜能, 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实践总结如下。

3. 1 团体心理活动形式多样, 患者主动参与, 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也增加了患者之间的感情, 在无形中将“团体”的概念深入患者心中。护理人员在活动中遵循保密的原则, 患者坚持原则的态度让护理人员为之一震。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患者的优点。真正的走进患者生活, 发现其生活中的另一面, 有好多的优点是护理人员所难以想象的。

3. 2 团体心理活动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在心理活动中, 患者学会了换位思考, 站在医生的角度患者的选择是什么, 站在家属的角度当时的入院选择是什么。不能用传统的刻板宣教, 通过大家激烈的讨论, 在各自的心中总会扎下幸福的种子。在心理活动中, 患者不再是听人摆布的被动康复, 而是主动的参与、主动的诉说、主动的思考。针对患者彼此之间的劝慰, 使其更能接受。重要的是护士一定把握分寸, 将话题引向正途, 把控全局。既不打断也不批判, 要渗入到患者之中, 适当的时候“示弱”。

3. 3 团体心理活动让精神科护士感到了压力。以往的一对一心理护理总是护士说, 患者听, 虽然护理人员很努力的使用各种沟通技巧, 但是也很难摆脱患者一言不发、寥寥几语的局面。但是在团体心理活动中, 患者会通过一两次的参加后主动融入进来, 大多数患者表示在团体心理活动中自己是其中的一员, 这是患者自己的地方, 是放飞心灵的空间。听着相似的经历, 想着共同的解决办法, 让患者很盼望着活动的到来。患者的潜能得到开发, 护士就要更好的掌握各项心理治疗技术、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沟通技巧、丰富的临场发挥能力。这也是未来精神科护士专业培训的新方向。

3. 4 团体心理活动增加了疗区的安全系数。在活动中患者主动的以疗区为家, 爱护疗区的一草一木, 对于新入院的患者, 其会给予及时的安全指导, 成为疗区护士的好帮手。主动充当志愿者, 为疗区其他患者宣教用药、住院的意义等相关知识。

通过进行团体心理活动干预, 让患者依从性问题变被动为主动, 从护士的“你要……”变成为患者自发的“我要……”, 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为疗区增加了很高的社会效益。以至于在11~12月份中, 本科好多未参加研究的患者也主动的参与进来。

综上所述, 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推广这种团体心理活动的模式。治疗的道路有限, 康复的道路无限, 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研究好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突破传统观念, 大胆引进好的技术方法, 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早日重拾自我。

参考文献

[1] 张宪宾. 浅谈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探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4):266-267.

[2] 张帆, 鲍建军, 康建华.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影响.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4(5): 36-39.

[3] 史偉. 综合医院精神科异质性团体心理治疗的实践研究. 山西医科大学, 2011.

[4] 李占敏, 李淑芬, 李亚静, 等. 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护理学杂志, 2015, 30(11):80-83.

[5] 曲博. 集体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7):274-275.

[6] 张帆, 康建华, 杨丽, 等. 团体心理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16): 77-78.

[7] 赵静囡, 张聪沛. 团体心理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效果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2): 302.

[8] 吴贻明, 佘正骏, 吕梅, 等. 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中国民康医学, 2014(22):36-37.

[9] 王芳, 郁新, 陈颖. 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18(4):399-401.

[10] 韩永惠. 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8):236-237.

[收稿日期:2018-01-10]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