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骨膏外敷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护理疗效观察

2018-05-12刘冬梅张楚芳陈利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3期

刘冬梅 张楚芳 陈利玲

【摘要】 目的 观察接骨膏外敷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护理疗效。方法 60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接骨膏外敷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第1天比较, 治疗第3、7、14天, 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红疹、瘙痒, 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红疹、瘙痒, 但经对症处理后均坚持完成了整个治疗疗程,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制剂接骨膏, 外敷于骨折处, 能起到抗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接骨膏;单纯性肋骨骨折;外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3.071

肋骨骨折是胸部最常见的钝挫伤之一。肋骨骨折可产生严重的疼痛, 尤其是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甚至限制呼吸肌的运动而影响呼吸功能[1-3]。单纯性肋骨骨折大多予以保守治疗, 临床缓解疼痛的方式大部分采取多头带固定胸壁及镇痛药物使用, 但单纯固定对疼痛控制欠佳, 镇痛药物使用常受禁忌证及不良反应限制[4, 5]。本院骨科在长期的临床及护理实践中发现自制接骨膏在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的疼痛控制及缩短愈合时间方面有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60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引起骨折的原因:车祸36例, 跌倒24例;病程1~5 d。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1例;年龄20~71岁, 平均年龄(46.0±8.5)岁。治疗组男21例, 女9例;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4500±8.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单纯性肋骨骨折诊断,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肺挫伤等重要脏器损伤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患者。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护士按医嘱要求给予患者进行固定带固定肋骨, 注意观察固定带松紧度, 同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藥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遵医嘱予本院制剂接骨膏外敷骨折处, 外用纱块加胶布或绷带固定, 更换1次/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发现皮肤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破损等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

1. 3. 2 判定标准 参照美国国家卫生临床研究中心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即0~10 cm的一条直线, 0代表无痛, 10代表所能感受到的最严重的疼痛, 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判定并以垂直线画在直线上, 再由医生测量疼痛的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7、14天的疼痛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与治疗第1天比较, 治疗第3、7、14天, 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红疹、瘙痒, 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红疹、瘙痒, 但经对症处理后均坚持完成了整个治疗疗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肋骨骨折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所致, 中医认为, 肋骨骨折属“跌打损伤”范畴, 疼痛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其病机为创伤使局部的经脉受损, 血行经外, 使该处气血经脉瘀滞不通, 故骨折局部出现肿痛表现, 甚则影响呼吸、活动[6-8]。

清代医家吴尚先有云:“外治之理, 则内治之理;外治之药, 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 所异者法也”。亦有“结者散之, 逸者行之, 留者攻之”之说, 故本院采用外敷之法, 配合局部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疼痛患者。外敷药物包括:冰片、樟脑、薄荷、凡士林等。其中冰片辛苦微寒, 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现代实验研究证实[9-11], 冰片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效果, 其镇痛机制在于外周镇痛, 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有关, 也可能与缓解外周神经的紧张有关。樟脑[12, 13]具有广泛的临床药理作用, 除了兴奋、强心、止咳、杀螨等作用外, 还具有消炎、镇痛、局部麻醉等作用, 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早被使用的天然有机化学成分之一。薄荷挥发油经现代研究发现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促渗透等作用[14, 15]。凡士林纱用于各种伤口创面, 具有润滑、不粘伤口、促进肉芽生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本实验研究表明, 与治疗第1天比较, 治疗第3、7、14天, 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红疹、瘙痒, 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红疹、瘙痒, 但经对症处理后均坚持完成了整个治疗疗程,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本院制剂接骨膏外敷于骨折处, 能起到抗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志飞, 孙居仙. 肋骨骨折的诊疗进展. 中华创伤杂志, 2010, 26(6):481-484.

[2] 沈祯云, 刘丹丹, 崔睿, 等. 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临床外科杂志, 1999, 7(3):132-133.

[3] 申燕. 浅谈多发性助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1):54.

[4] 孙会艳, 李强, 安平, 等. 肋骨骨折的法医学评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1):109-110.

[5] 庞国栋, 王小俊. 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体会.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 4(5):450.

[6] 黄树林, 徐茂奇. 活血膏外敷治疗肋骨骨折46例. 中医杂志, 2012, 53(15):1321-1322.

[7] 夏玲, 李莎. 中药外敷治疗单纯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32):120-121.

[8] 徐华平. 试论中药外敷治疗单纯肋骨骨折护理分析.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6):00137.

[9] 孙晓萍, 欧立娟, 宓穗卿, 等. 冰片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7, 18(5):353-355.

[10] 魏楚蓉. 冰片的藥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0, 30(5):447-451.

[11] 姚美村, 邵建芳, 邹佳丽, 等. 冰片作用特点研究综述. 临床医药实践, 2009, 18(8):1977-1980.

[12] 丁元刚, 马红梅, 张伯礼. 樟脑药理毒理研究回顾及安全性研究展望. 中国药物警戒, 2012, 9(1):38-42.

[13] 熊颖, 吴雪茹, 涂兴明, 等. 樟脑的药学研究进展.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12):999-1001.

[14] 温亚娟, 项丽玲, 苗明三. 薄荷的现代应用研究. 中医学报, 2016, 31(12):1963-1965.

[15] 王晖, 吴铁. 薄荷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中草药, 1998, 29(6):422-424.

[收稿日期: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