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有“温度”
2018-05-11钮文新
钮文新
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面世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和大量解读。毕竟,这是金融监管新体制之下,金融监管各部门联合出台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而且面对的是100万亿元市场规模、涉及所有金融机构的大事。更重要的看点是,资管新规更加体现“带有关爱温度”的特点。
我们理解的“温度”,至少应有两个层面的内涵:第一,规范的目的是否尊重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第二,监管规则是否体现“尊重市场前提下的监管”,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温度要件”,体现的是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刚刚出台的资管新规,基本有了适合的“温度”。当然,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修正。
资管新规的制定首先给出了五大原则:其一,减少存量风险,防止资管产品过于复杂,风险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传递;其二,规范资管业务的目的是让金融资管业务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避免资金“脱实向虚”;其三,重点针对资管业务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严重、投机频繁等问题,设定统一的标准规制,同时对金融创新坚持趋利避害、一分为二,留出发展空间;其四,宏观审慎管理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在全面、统一的监管覆盖之下,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其五,积极、稳妥、审慎推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下决心处置风险的同时,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合理设置过渡期。
这是非常好的原则表述,与过去相比,进步很大。金融市场是“舆论决定预期,预期决定价格”,所以,管理者有效管理市场预期非常重要。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看,金融市场预期管理几乎贯彻市场发展的每时每刻,尤其是市场出现特殊问题的情况下,预期管理过程中的学问微妙而艺术。比如,市场政策出台一定要踏准市场的重要技术时点,而使政策效果更加充分地显现;再比如,市場在经历必要的技术调整期的过程中,市场正能量预期时时都会减低调整压力,而使市场调整变得非常有序而自然,避免负面情绪与市场走势之间的恶性循环。
中国金融监管应该“专门且认真地学习预期管理方法”,因为过去在这个方向上有缺失。尤其在股市上表现充分,一旦市场出现泡沫,一些政策和言论不计后果,使中国股市深幅震荡,熊市时间过长,市场投资信心损失过大,老百姓股权投资的风险偏好越来越低。
当然,从股市表现看,资管新规的出台还是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未出现过强的剧烈震动,这与管理者和部分市场分析人士注意到预期管理密不可分,也与资管新规本身已经明确“考虑市场承受力”密不可分。市场乱象该治,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规律,违背这个规律不断下猛药、急药,必然事与愿违。
此外,希望资管新规能明确无论私募还是公募资管产品,其信息披露均属于“强制性信息披露”,对信息披露通道的方便性有所要求,比如管理人必须向客户提供两个以上的信披通道,其中一个应当是手机APP。
资管新规对管理者诚实信用、勤勉尽责有要求,但实质性约束条款过少,而且比较模糊。关键问题是,投资者如何发现管理人没有履行诚信义务、没有勤勉尽责?如何拿到有效的法律证据?应当把法律认定依据告知投资者,而且在信息披露事项中,要求管理者披露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