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说话的人为何不觉得自己吵?
2018-05-11
编辑同志:
我对噪声很敏感,经常在公众场合被不文明的人吵到心跳加速、浑身烦躁。在餐厅吃饭,如果小孩子吵闹,我就食不甘味,想马上离开。如果邻居半夜吵架,我肯定失眠,烦躁得恨不得砸烂墙壁。我很奇怪,为什么大声说话的人不觉得自己闹腾呢?莫非他们都是聋子?
读者 李秋兰
李秋兰读者:
在公众场合制造噪声的人,除了心理素质超强,毫不在意周围人的目光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生理原因,即他们在喧哗之前能够关闭自己的耳朵。
人的耳朵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者组成一个精密的听觉仪器,让人能听见声音。耳朵听见声音的過程如下:耳郭捕捉声音→传到耳道带动鼓膜振动→三根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耳蜗→在耳蜗里声音从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传送给大脑处理→听见并且理解声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听力造成影响。
中耳道中的“三根听小骨”分别是锤骨、砧骨和镫骨,其中镫骨是人体中最小最轻的骨,由于外形长得像马镫,所以叫作镫骨。与镫骨连接的肌肉叫作镫骨肌,当耳朵听到一个很大的噪声时,两只耳朵的镫骨肌就会发射出“有噪声来袭,要保护主人”的信号,于是这块肌肉一收缩,传到内耳的声音就大幅度减小,防止内耳受损。这个过程叫作镫骨肌反射,也叫中耳肌反射。所以说,耳朵是非常聪明的器官,能在声音很大的时候关闭耳朵部分功能,达到保护耳朵的目的。
众所周知,噪声对人体有显著危害。一般来说,20~40分贝的声音大约是耳边的喃喃细语,40~60分贝的声音是正常交谈的音量,超过90分贝的音量就会损害人的听力神经,如果待在100~120分贝的空间内一分钟,就会暂时性失聪(致聋)。因此,为了不被吵死,当声音的分贝在85时,人的耳朵会启动中耳肌反射。除了在高声之下耳朵会启动中耳肌反射,当人们准备说话或者吃东西时,中耳肌反射也会提前发生,能够把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减少约15分贝。也就是说,高声说话的人,中耳肌反射早就把他们提前保护起来了,受伤害的只是我们这些无辜的听众。
小孩子之所以容易成为噪声制造者,也有生理方面的原因。5岁以前的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没有成年人高,尤其是对于比较高的音,比如1000赫兹,5岁的孩子需要比成年人提高20分贝才能听清楚。也就是说,当他们在高声尖叫时,他们听到的声音并没有别人听到的那么大。
医生 陈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