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自主提高策略初探

2018-05-11王桂凤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王桂凤

【摘要】教师素质的优劣,关乎能否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关乎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甚至关乎整个民族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关注和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前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理论引领 同伴互助 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07-01

理论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是教师自主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

博览群书无疑是教师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径。品读《乔布斯传》,大家送给乔布斯一个别称“苹果教父”来表示对他的尊敬。而作为一名教师,我的着眼点和立脚点与其他读者可谓大相径庭!乔布斯这样一个小时顽劣的孩子,却多亏了他四年级的老师希尔小姐的足智多谋把他引上正途!反思自我,当我们再去面对顽固不化的孩子时,我们是否应该学学希尔小姐,多一份耐心与激励?老师们,莫要轻视你眼前最调皮的孩子,也许他将是乔布斯之二!

读书有用,他能助你工作得心应手,命运因此不同!书中精华看似无形无状,却在你的灵魂里高悬着、净化着、支撑着!无论工作多么反复,读书会启迪你新的灵性;无论社会多么浮躁,读书会还你一片静谧的世外桃源,读书,只为遇到更好的自己。

二、同伴互助,提升教师合作能力

集体备课是同伴互助的最佳途径。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为促进教师“共同进步”大开方便之门。重要的是还能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

1.把握整体,扎实备课

备课中,组长带领本组教师共同明晰本单元的主题,共同确定教学重难点,大的方向把握无误之后,抓住重点,着重浓墨重彩,精讲、精品、精练。课堂中具体要求明确:读,要求在读得正确、流利后,要读到用情处,读到动心处!走进文本,与文本人物心手相连,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达到以读促悟;讲,讲学生生疑处,讲学生肤浅理解处,讲有助于重难点突破处;放,放学生触手可及之处,放学生边读边思能理解处,放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处;说,训练儿童由易到难引导说,由简到繁拓展说,由平淡到润色雕琢说!从而在每节课中让学生打开腦,张开嘴,训练一副好口才;写,写生字力求规范美观,写练笔力求直抒胸臆,写法力求巧妙迁移,扎实作文。单元课文这样以主代次,以一带多,力求达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写法运用有的放矢!

2.公开示范,骨干引领

平日教学中,年组骨干教师的课堂之门永远为青年教师敞开着,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做好示范和引领的榜样作用。青年教师看课之后,会立刻与骨干教师进行即时教研,骨干教师就本节课的优势和不足做自我剖析,让青年教师明确执教者思想意图;而青年教师要对本节课的不解之处提出质疑,对本节课所学之处力求为己所用,对本节课的不同理解与想法与骨干教师进行探讨交流。备课、教研,贵在趁热打铁,贵在教学相长。

3.同课异构,智慧碰撞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互补长短,探讨教学的艺术,为教师提供了面对面交流互动的立体直观的平台。

三、反思自我,提升教师认知眼界

1.多元评价,百花盛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一,要因人而异,多元评价。孩子之间分数差异不大,并不是这次最高分的就是最好的孩子,教师需秉持多元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仅以分数论英雄。考试分数在学生的评价体系里只能算是一个参考量,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考能力”、“交际能力”、“情感健康”等层面上的表现,都可以成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

2.“关注、承认、允许”的价值取向

教育更应该关注心理健康,承认儿童先天差异,允许儿童犯错改错。成长的过程就是试错的过程,错误与问题的背后是孩子成长的契机。对待另一些经常犯错的孩子,如果老师能够放大自己的胸襟,不难看到:其实最差的孩子也有闪光点,他也需要老师的一句肯定,一个鼓励的眼神!让最差的孩子有事可做,你会发现他们找到了存在感,找到了自我价值,甚至比所谓的好孩子更负责任!教师要帮助孩子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处事观,由内而外疏导心理问题,从而解决孩子思想执拗,践行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不求不切实际的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

除此之外,教师自主提高最重要的是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持续努力,方能提升自我,成为新时期创新发展型教师。

参考文献:

[1]丹尼尔.伊克比亚著《乔布斯传》(1955-2011)(典藏纪念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物传记

[2]《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期刊主办 省级副刊 2005年第12期 文摘期刊

猜你喜欢

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打造魅力语文课堂,张扬学生个性
同伴互助英语课堂观察研究
英语专业翻译课堂同伴互助教学模式构建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