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古诗词中蕴藏的文化秘密

2018-05-11简晓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简晓文

【摘要】《夜书所见》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收录的一篇经典古诗,了解古诗内涵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品味古代优秀灿烂的文化,从而提高对于语文古诗词学习的热情。古诗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语言文字构成影响深远,蕴藏着流传古今的文化秘密。本文以《夜书所见》为教学案例,分析如何让古诗教学变得扎实而灵动,从而加深小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古诗词 文化秘密 《夜书所见》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59-02

叶绍翁是南宋著名诗人,《夜书所见》是诗人客居在外,于深秋时节站立于江边,听到耳旁秋风吹过梧桐落叶的萧萧声,内心开始思念自己的家乡,想到自己童年和伙伴在捉蛐蛐的情景,只看到远处夜深只有篱落灯明,心中感慨万千。这首古诗营造的清冷氛围中透露着温暖,在孤寂的深夜遥想到远处的故乡,孤寂与思念形成呼应,是一篇流传古今的千古名诗。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体会诗人诗歌中蕴藏的审美意蕴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1]。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根据自己对《夜书所见》古诗的理解来进行课堂教学训练。

一、读有目标,想象梧桐落叶

古诗词的美体现在每个斟字造句中,都是诗人对当前情境感受的所思所见,往往动静结合,含蓄灵动,可以通过呈现画面来进入到诗人内心世界。因此品读是第一步,带着目标解读是细心体会古诗在脑海描摹的界限,想象我们身临其境看到什么。古诗原文如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教师在教会学生对生字难点字词纠正后,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且想象自己品读到的画面。结束阅读后,对于学生看到的意象画出来。师: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后,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然后拿起自己的笔画出来?生:我看到了梧桐和落叶,还是秋风把叶子都吹下来了。生:有儿童在捉促织,还有亮灯。通过古诗中的意象引导着学生对构思图进行讲解,使得简单的诗歌变得立体丰满起来,其次体会出诗人的情感。

二、品味诗句,诗人如何营造意境

情和景是古诗解读必不可少的两方面。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诗词使用到的意象都是作者用以传递自身当时感受的介质。《夜书所见》采用传统古诗移步动情的表现手法,在每个使用的意象背后都有诗人内心的感触在里面,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生理的局限性决定对于诗句中的真情流露需要由教师进行引导,通过有层次地来分析每句诗句运用到意象的深意,才能最终体会到诗人在营造意境下的思想感情。师:我们从诗的首句进行解读,诗人站在江边,就在梧桐落叶萧萧落下的时候,想到自己独身一人客居在他乡,这时诗人心情是怎么样的,他会想到什么呢?生:他自己一人肯定很孤单,没有人作伴,心情会很低沉。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那从首句中有一个富有感情基调的字是什么字,让你看到这个字内心会有感触?生:寒。分析到此处,诗人奠定的感情基调学生基本可以掌握,其次从“寒”字寻找线索让学生分析诗人为什么会感到寒?是由于天气季节的客观原因,还是诗人内心感到“寒”,从梧桐落叶的真实情境联想到自身也如落叶一般漂泊在外,引发的悲愤客旅情绪,此情此景,让诗人本就愁绪离索的感情更深一层,现实中的“寒”和诗人心中的“寒”交织在一起,只能是多重“寒”。这种从诗人营造的意境中来分析感情基调是帮助学生易于理解的最佳方式。从下句儿童在捉促织,想到自己童年快乐时光,也曾在家乡度过这美好的时光,篱落灯“明”是心情的转折,诗人没有一直延续自己在悲凉的情绪中翻转,而是在下句形成转折,“明”字不仅是客观意象的灯明,而是体现诗人内心情感的字,和“寒”字形成对比,代表诗人情绪的转换,从脑海的回忆中为心灵照明,从温暖明亮的回忆中让晦暗的情绪立刻有了转机[2],学生不但体味出诗人的笔触和特定景色的经历,而且还对诗人内心历程进行感悟,为理解主题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感所悟,掌握景语即情语

古诗词在抒写中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是鲜明的写作特征,教学小学生从创设的场景中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是解读诗歌的必备能力,并且对于以后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前面两个环节对诗歌的理解,学生大致可以对于诗歌的发展脉络掌握清晰。从总结诗歌主题思想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师:我们对叶绍翁的这首《夜书所见》已经解读完毕,下面我想请学生对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进行阐述,学生可以随便说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生:我从诗人营造的意境中,感悟到了“寒”和“明”两个字是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由现实中的“寒”诗人联想到自己童年快乐回忆,因此感受到“明”,这是诗人最大的情感变化,表现出诗人的心情由低沉失落变得暖心通畅。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对于是诗歌在表达中运用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悲欢交织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进行普及,让小学生对古诗歌在描写中所用到的手法有所了解,同时对古诗使用意象的深层内涵进行总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中蕴藏的文化秘密博大精深,在寥寥数句的景色描述中运用了充足的意象,蕴藏无限风光,代表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感受,而诗歌的文化秘密便在这萬千情愫中深藏。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拥有一双灵动的慧眼,从品读的景象意境中,理解诗歌深藏的文化内涵,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鲍道宏,汤丽莹. 领悟古诗词的文化秘密——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谈起[J]. 福建教育,2016,(Z1):74-75. [2]林艺龙. 读无限风光,解万千情愫——从《夜书所见》课堂教学例谈古诗的“情理”解读[J]. 内蒙古教育,2014,(04):27.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古诗词中的新年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