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模式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价值探讨

2018-05-11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内膜炎感染性有效率

宋 晓 娟

(延津县人民医院 新乡 453200)

感染性心内膜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真菌、病毒以及衣原体等原因,进而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室壁内膜炎症[1]。感染性心内膜具有发病急促、病情进展快等特点,若未给予及时治疗和护理,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外科手术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类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率,但是,术后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因此,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试验均为心内膜炎患者自愿接受,并签署研究同意书,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各48例。其中,综合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为48~82岁,平均年龄(66.42±5.52)岁;常规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为50~86岁,平均年龄(66.78±5.85)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综合组行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发病较为急促,并且患病十分严重和危急,容易增加患者的焦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积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有关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告知患者有关该类疾病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积极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同时,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详细介绍该类疾病的成功案例,寻求患者的家属的帮助,使得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亲人和社会的关心和照顾,减轻患者不安情绪的发生;(2)病情护理: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而言,通常将与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作为该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热是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因此,在护理该类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每间隔4h测量一次患者体温,将真实体温详细记录在档,并描绘成真实的曲线图,为医生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3)药物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严格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例如:青霉素药物是否引起患者过敏等。告知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切勿私自更改用药剂量和频率;(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和饮食习惯,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多使用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热量的食物,在患病期间食用半流质或者易于消化的食物。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总体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所研究的相关指标和数据均使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分析和整理,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综合组护理满意度46例(95.83%)显著高于常规组32例(6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对[(n,%)]

分组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综合组4836(75.00%)10(20.83%)2(4.17%)46(95.83%)常规组4814(29.17%)18(37.50%)16(33.33%)32(66.67%)χ2值----13.402P值----0.000

2.2 比较两组总体有效率

综合组总体有效率44例(91.67%)显著高于常规组34例(70.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综合组生活质量评分(126.99±3.16)分显著高于常规组(114.82±3.65)分,t值=17.465,P值=0.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总体有效率比对[(n,%)]

分组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体有效率综合组4836(75.00%)8(16.67%)4(8.33%)44(91.67%)常规组4812(25.00%)22(45.83%)14(29.17%)34(70.83%)χ2值----6.838P值----0.009

3 讨论

经过临床研究显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几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多发生于心脏病患者,急性期通常表现为寒战、发热以及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5]。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时间接受药物治疗和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而言,在患者患病的过程中,将会增加心力衰竭以及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

本研究经过大量的讨论,得出结果:综合组护理满意度46例(95.83%)显著高于常规组32例(66.67%),综合组总体有效率44例(91.67%)显著高于常规组34例(70.83%),综合组生活质量评分(126.99±3.16)分显著高于常规组(114.82±3.6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更为优质和针对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获取十分理想的护理效果。

概而言之,通过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用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过程中。

参 考 文 献

1 胡芳.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实用医药,2015,10(5):229~230.

2 吴洁.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2):193.

3 蒋晓玲,陈颖.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4):193.

4 董欢欢.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238~239.

5 杨晓露.综合护理路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4):210;212.

6 王晓杰,卓春梅,吕小羽,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3):222~223.

猜你喜欢

心内膜炎感染性有效率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小儿咳嗽也要提防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眼睛也会感染性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及诊治进展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家畜急性心内膜炎的诊治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瓣膜置换围术期护理配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