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六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举办

2018-05-11车小磊

中国水利 2018年8期
关键词:水文院士水利

车小磊

4月14—15日,在水利部信息中心、广东省水利厅等单位支持下,由河海大学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在深圳市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周成虎,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Keith W. Hipel,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许崇育等专家出席论坛。

本届论坛主题为“智慧水利:创新与发展”,旨在汇聚国内外水利信息化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交流探讨最新政策措施、研究

专家视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 夏军

变化环境下的中国水安全,面临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等挑战。水与气候、水与环境、水与生态、水与社会相联系的水系统科学,将来会成为国际地学包括水循环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水安全与水利信息化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当前,应积极探索变化环境下的水系统监测、水循环机理与水资源综合治理(IWRM)问题,不断了解学习地球系统科学、水系统科学、社会、经济等知识,优先发展“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探索和发展有中国特色和本源的水资源变化的监控、评估与管理方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周成虎

水利要走向现代化,没有信息化的支撑绝无可能,特别是从“金水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走向了新的高度。智慧水利的内涵就是水系统+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存储+大数据融合与知识发现+智能辅助决策与水利综合调度,而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水利萌芽。根据国际治水发展趋势和我国水利科技进步状况,初步估计2025年前后我国将步入智慧水利阶段,那将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潘德炉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民生第一要务,水利事业事关国家民生、能源、经济、安全的方方面面。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长远战略抓手是信息主导和体系创新,而智慧水利是信息与物理融合的水利智能化技术革命4.0的先导工程,智慧水利信息工程建设包括水利信息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水利智能科技的创新研发,它的相关需求是四个“智能”:智能信息采集、智能信息传输、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信息服务。进展和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行业合作与交流平台,助力现代智慧水利建设。论坛上,夏军院士、周成虎院士、潘德炉院士、许崇育院士以及水利部信息中心数据中心主任程益联、河海大学朱跃龙教授等分别作了主旨发言。

该届论坛由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水资源保护》编委会及北京沃特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来自全国相关流域机构水文局(信息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信息中心,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总站、中心)的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专家学者、各地水文站网工作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师生代表,以及水利信息技术(产品)持有的企事业单位代表等500余人参加论坛。

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 许崇育

水文模型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水库与道路的规划设计、点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传统的水文方法和水文模型都是基于平稳水文过程和平稳降雨径流关系,大量研究和观测证明,这种平稳性的假设在新时期受到了挑战或不成立,水文模型的可用性值得商榷。新时期的水文模型首先要进行理论创新,同时也要在测量和检测技术、模型与方法上进行创新,最终能克服单一模型的各自缺点,可以根据研究区域水文现象的成因规律、初始边界条件、资料情况、时空尺度、精度要求等组合平台或工具箱,更好地为水利现代化服务。

水利部信息中心数据中心主任 程益联

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涉及面广,既包括河湖基本信息、监测信息、评价信息又涉及社会经济信息,是智慧河湖的基础,也是智慧水利的重要组成。系统建设应本着服务河长湖长,服务河长制湖长制及其六项主要任务和四项保障措施落实为宗旨,按照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相关要求,加强与水利其他业务应用和其他部门业务应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中央和地方系统之间基础数据统一、动态数据交换和应用各有侧重,支持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为全面科学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提供管理决策支撑。

河海大学原副校长、水利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朱跃龙

大数据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信息资产。当前,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以及大数据的发展,促使管理和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也促使水利信息化发生新的变革。大数据技术在洪水预报、水资源监控、污染负荷监测、水环境水动力、工程安全、河长制“一河一策”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在防汛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洪涝灾害、突发水事件监测预警时效性和精度,有助于看情势、问规律、做减灾、评灾情。

猜你喜欢

水文院士水利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文
水利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