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8-05-11林乐芬陈燕
林乐芬,陈燕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2017年1月20日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组织实施“一流研究生教育建设计划”项目,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和质量。研究生课程教学处于研究型大学教育的顶层,以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为最终目标,是高校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关键环节。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科研能力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而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研究生课程教学立足于“研究”,其本质是学术研究性。研究生课程教学为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积累专业知识、磨炼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注重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意识[1]。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如何?研究生科研能力如何?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是否具有显著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如何通过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为建设研究型大学提供启示。
现有关于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一是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梁彦刚等(2013)、折文焕等(2015)均从学生评价角度构建教学质量指标体系[2-3]。严太山等(2016)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四维度建立了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李门楼等(2010)研究了基于网络的研究生评教、教师自评、培养督导组评教、教学管理人员评教的多元化教学评价系统[5]。王芳等(2011)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践方法,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从教师投入、教学控制、产出质量等三个方面考核[6]。李良群等(2016)针对问卷的主观性及客观性,通过直觉模糊理论客观公正评价课程质量。二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7]。巩亮等(2014)认为学生的主动性人格、严谨性人格、延迟满足等个体因素和导师的学术地位、师徒指导关系等导师因素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显著[8]。季俊杰(2013)认为相比科研实践、课程质量等培养因素,研究生自身素质因素对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影响更大[9]。研究生科研能力正向作用于科研能力提升行为,科研能力提升行为显著正向作用于科研能力提升效果(高锡荣等,2015)[10]。三是教学质量对科研能力影响。刘远风(2015)以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综合技能课为例,探讨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学术能力培养的关系[11]。张祥兰等(2010)得出博士生认为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对科研帮助很大或较大,尤其在指导发表论文环节的结论[12]。林乐芬等(2017)认为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教学方法、专业研究感兴趣程度、课余学习时间、GPA、是否参加SRT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3]。将研究生科研能力渗透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实效性,而且对研究生日常科研训练与科研方法培养具有指导性作用。目前将研究生教学质量与研究生科研能力结合,直接定量衡量研究生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的文献较少,多为定性分析。本文将基于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研究生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并进一步实证研究生教学质量对科研能力的影响。
一、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与研究生科研能力指标体系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
本次问卷调查实际回收问卷共210份,其中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为94.76%。学术型研究生共61份,占比30.65%,专业型研究生共138份,占比69.35%。在职研究生共27份,全日制研究生共172份。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生基本信息调查、研究生专业学习与科研态度调查、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等方面。问卷涉及研究生评价的指标设置“很差”、“比较差”、“一般”、“比较好”、“很好”的李克特五级量表评分体系。
(二)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分析
1.研究方法与指标构建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以及研究生科研能力涉及多方面,无法采用单一指标代表,需构建评价体系框架。指标体系构建遵循方向性、科学性、完整性、激励性原则。
笔者采用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使用变异系数法计算权重。变异系数法使用指标的均值及标准差根据公式: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计算得到权重,能有效地反映指标信息,与专家打分法等主观评价相比更加客观。同时,指标中差异值越大的指标所获得的权重越大,被评分单位的差异更容易被体现。通过各项指标均值的加权平均的综合值可以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与研究生科研能力有直观衡量。
教学质量一般包括专业课程的内容、教师授课方式、期末考核方式等方面。本文使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衡量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在教学内容下设对本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满意度、课程能够为科研提供足够的知识支持、能够促进对学科新发展的认识、能够激发对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对提升科研能力有帮助等4个二级指标,教学方法下设教学方法采用满意程度、能够提供足够的科研能力支持、能够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能够满足科学研究的学习需求、能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能够培养实践、沟通、自主学习能力等6个二级指标,考试方法下设考试方法采用满意程度、能够考察出综合素质水平、可以真实地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的科研训练兴趣等4个二级指标(见表1)。
研究生科研能力不仅表现在论文撰写、发表方面,参与课题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体现。使用论文发表能力、学位论文研究、参与课题能力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在论文发表能力下设发表论文数目、论文被引用次数、最高层次论文发表期刊和论文获奖次数等4个二级指标;学位论文研究下设选题角度的新颖程度、理论与实证分析方法的创新性、研究有清晰的思路和步骤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等级等4个二级指标;参与课题能力下设参与课题数目、参与课题层次、参与课题中所承担角色的重要程度、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课题研究任务能达到指导老师要求、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课题研究中的创新能力等7个二级指标(见表2)。
表1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权重
表2 研究生科研能力指标体系权重
2.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及科研能力分析
根据表3可以发现,(1)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高于一般水平。研究生总体中,教学质量评价综合评分为3.6093,高于一般水平,但尚未达到比较好水平,在这些指标中,教学方法指标中“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考试方法指标中“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的科研训练兴趣”的分值相比其他指标分值略低。表明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存在提升空间,尤其是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教学内容指标中,研究生“对本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满意度”分值较高,“能够激发对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分值低于综合值。教学方法指标中,“能够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分值较低。调查问卷中,23.95%受访研究生认为传统讲授式教学法采用的比较多,17.85%受访研究生认为小组合作式教学法比较多,15.43%认为基于案例的教学法比较多。受访研究生选择的更适合本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法排名前三的为基于案例的教学法、基于项目的教学法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法。考试方法指标中,“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的科研训练兴趣”分值较低。根据调查问卷,56.36%的受访研究生认为以论文为形式的考试方式在本专业教学中采用得比较多,20.30%受访研究生认为闭卷考试形式采用得比较多。当前以论文以及闭卷的考试形式对研究生科研兴趣的提高效果不高。(2)专业型研究生评分高于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分为3.6764,高于学术型研究生综合评分3.4578,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的设置评价,专业型研究生均比学术型研究生高。学术型研究生中,教学方法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考试方法真实地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设置评价不高。
表3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指标分值
表4显示,(1)研究生科研能力低于一般水平。研究生总体中,科研能力综合值为2.2742,低于一般水平,其中论文发表能力小于2,研究生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论文发表能力。论文发表能力指标中,仅“最高层次论文发表期刊”分值高于2,远低于一般水平,研究生关于论文写作的训练以及指导需要加强。调查问卷中,38.54%的研究生有论文发表期望,但无所谓是否为C刊、北大核心期刊;39.06%的研究生期望发表在C刊、北大核心期刊。但目前研究生发表论文能力较弱,可能无法完成期望发表目标。课程论文或学位论文创作能力指标中,指标分值均接近3,相比论文发表能力指标以及参与课题能力指标分值高,存在进步空间。参与课题能力指标中,“参与课题数目”分值低,低于2。调查问卷中,有65.15%的研究生对当前科学研究感兴趣,大部分研究生拥有科研热情,但参与课题的情况不是很理想。(2)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明显高于专业型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值为2.7145,高于专业型研究生的2.0935。学术型研究生中,论文创作能力综合值为3.2420,高于一般水平。专业型研究生中,论文发表能力低于2。
表4 研究生科研能力指标体系分值
二、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
与本科传授广泛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不同,研究生教学以科研为导向。研究生课程不能简单延伸或重复本科阶段课程,必须体现科研层次的广度与深度,以契合系统性、全面性、长期性的研究生科研能力要求。一方面,研究生课程教学通过设置系统的专业课程,在本科基础上进一步夯实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加深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吸收与运用,为研究生科研打下扎实专业基础。另一方面,研究生课程教学采取科研导向,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培育,提供科研相关实践训练,强化研究生对于科研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使研究生具备科学研究工作的学术素养,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定量衡量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基础上,对其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将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将教学质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3个指标的综合值作为关键解释变量。现实研究中,被解释变量的变化不光受单一关键因素影响,而是几类重要解释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还引入研究生基本特征、学习与科研特征等解释变量进行控制,其中研究生基本特征包括研究生所在学院、学位类型;学习与科研特征包括是否参与过SRT、参与学术交流、课后科研学习时间、相关文献阅读。
由于研究生科研能力来自李克特五级量表评分,属于受限因变量,且所有观察值均在受限区间内,采用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容易导致结果存在偏误,断尾回归适用于所有数据中只能观察到断尾单侧的部分数据的情况,因此在本文中采用Tobit模型。Tobit模型不同于离散选择模型和一般的连续变量选择模型,它的特点在于因变量是受限变量。
构建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Tobit模型为:
Y=β1x1+β2x2+…+βixi+vi(i≤n)
其中Y为科研能力指标加权平均值,X为可能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V为随机扰动项。具体变量及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5。
表5 变量选取及统计特征
(二)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2.0对Tobit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下表。根据模型结果,回归模型LR chi2(9)=47.74,Prob>chi2=0.0000,模型总体显著。教学内容、所在学院、是否参加过SRT、参与学术交流、相关文献阅读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具有显著影响,而教学质量中的教学方法、考试方法以及学位类型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6 Tobit模型实证结果
注:*、**、***分别代表0.10、0.05、0.01显著性水平。
表6中结果显示,(1)关键解释变量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中,教学内容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并对研究生科研能力产生正向影响。调查问卷中,52.76%的受访研究生对现行的研究生课程设置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表示“基本满意”,30.65%表示“一般”;56.63%的受访研究生认为现行的本专业研究生教育中课程内容的设置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21.69%认为侧重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讲解与训练,17.87%认为侧重于本领域研究前沿热点问题的梳理;35.38%的受访研究生认为本专业研究生教育中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侧重于本领域研究前沿热点问题的梳理,20.51%认为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讲解与训练,仅7.69%的受访者认为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现行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更侧重于理论知识,对科研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梳理需加强。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不显著。(2)研究生基本特征中,所在学院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学位类型未通过。可能的原因是南京农业大学对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均有一定的科研要求,专业型硕士受科研训练机会不比学术型硕士少,导致学位类型没有明显差异。(3)研究生学习与科研特征中,是否参与过SRT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参与学术交流、课后科研学习时间、相关文献阅读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相关文献阅读未通过检验。是否参加SRT与研究生科研能力显著正相关,表明研究生参加过SRT的经历有助于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SRT计划旨在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就接触科研训练,对如何进行科研有亲身体验,从而在研究生阶段使用本科的科研基础,强化学生科研能力。参与学术交流与研究生科研能力显著正相关,表明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有助于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课后科研学习时间与研究生科研能力显著正相关,表明研究生平均每天课后花在本专业科研学习的时间增加有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主要基于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的问卷调查,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衡量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以及研究生科研能力,然后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高于一般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均高于一般水平,“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的科研训练兴趣”等子指标的分值相比其他指标分值略低,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存在提升空间,尤其在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同时专业型研究生评分高于学术型研究生。研究生科研能力低于一般水平,论文发表能力以及参与课题情况分值低,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明显高于专业型研究生。
第二,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研究生科研能力也受研究生所在学院、学习与科研特征中的是否参加过SRT、参与学术交流、课后科研学习时间、相关文献阅读等变量的积极作用。
基于此,笔者就如何通过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科研方法的讲解与训练。本研究发现,研究生参加过如SRT的科研训练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同时科研训练也是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诉求方向。欧美国家研究生教学中方法类课程开展较广泛,可以借鉴相关研究生教育经验,适当增加方法论课程的设置,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课堂研讨等形式,开展科研实践活动,指导研究生对于文献查阅、资料分析、数据分析方法、结论形成等科研步骤的训练,布置论文写作任务,提高研究论文发表能力。
第二,增设科研前沿问题的课程与讲座。开设学术前沿课程有助于拓展研究生科研视野,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意识,使研究生敏锐捕捉科研最新动向。可以增设科研前沿专题课程,定期为研究生梳理学科的新成就与热点。同时,前沿课程设置可以不局限于传统课程形式,而采用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内容上不局限于本专业前沿,跨专业科研的最新动向有助于发散研究生科研思维。
第三,以讨论形式带动研究生自觉提高科研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开放式讨论的教学形式,同时研究生院也可以组织学术沙龙活动,培养研究生主动参与科研的意识、独立思考能力、观点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激发研究生科研兴趣,提高学术素养。
黑木耳整个生长周期,管理的在细致,在努力,你95%道关已过,但只有科学采摘和晾晒这两关忽略了,可直接使黑木耳(每千克干品)产品降低销售价位5~10元。不同的品种,用不同的方法采摘和晾晒,才能达到高质量,高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向华. 提高硕士研究生课程质量的若干思考[J]. 中国农业教育,2016(2):84-87.
[2]梁彦刚,李人杰. 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4):52-54.
[3]折文焕,赵忠. 以学生为主体的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样本调查的分析[J]. 中国农业教育,2015(3):64-68.
[4]严太山,郭观七,李文彬.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 电子技术,2016(5):74-76,73.
[5]李门楼,叶静. 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6):20-21.
[6]王芳,贾青青,邓慧萍,黄宏伟.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初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53-57.
[8]巩亮,张万红,李卿,王智宁,吕向前. 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2):50-57.
[9]季俊杰. 优秀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启示[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13-18.
[10]高锡荣,万倩,陈玉宝. 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因素及作用机理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2):114-118.
[11]刘远风. 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学术能力培养——以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综合技能课为例[J]. 中国农业教育,2015(5):64-67,91.
[12]张祥兰,王秋丽,林莉萍. 影响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课程因素调查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6-9.
[13]林乐芬,顾庆康. 国际化课程教学质量对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基于研究型大学金融本科教育视角分析[J]. 中国农业教育,2017(2):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