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敲开心门
2018-05-10李妍
李妍
摘要:班里有个特殊的孩子小Z,性格内向,很少和别人交流,永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轻微的自闭症。为了使孩子敞开心扉,能够和别人简单交流,通过走进家里,摸清情况;扮演母亲,包容关爱;互帮互助,结交朋友等方式,帮助孩子能够和人交流,逐渐敞开心扉,走向阳光的世界。
关键词:自闭症;分析;对策
一、典型问题提出
班里有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小Z,他性格内向,很少和别人交流,永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轻微的自闭症。
在我刚刚接这个班时,第一次上课,学生们做着自我介绍,轮到小Z时,他低着头,不起立,不说话,学生们都说:“老师,您别叫他了,他就这样。”我不甘心,走到小Z面前,弯下腰,伸手想要摸摸他的头,不想,他下意识地往后闪并双手紧抱身体,好像怕我会打他,并且充满敌意地瞪着我。我也吓了一跳,但还是微笑着问他,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他看我并没恶意,就低下头不看我,然后任凭我怎么做,他都不肯说一句话。于是我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说:“下课后你悄悄告诉老师,好吧!”我继续上课,但我发现小Z课上不听讲,就自己干他喜欢的事情,我提醒他,他也不理会。下课后,我把小Z领进了办公室,我拉着他的手,夸奖他:“你看你长得多精神,大眼睛,这么漂亮的小伙子,老师真想认识你,你叫什么名字呀?”可是,任凭我怎样夸奖他依旧不看我不说话。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特殊的孩子,需要我格外用心,于是我开始关注着小Z。
课间操时,同学们都跟着音乐做起操,小Z却站在队尾,低着头抠着手指头,从始至终都这样站着抠着手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体育课上,别的孩子在老师的组织下,跑步、跳绳,小Z一个人躲得远远的,自己玩自己的。
在一个课间,我正在办公室判作业,一个孩子来找我说:“老师,您去看看吧,小Z抢小禹的橡皮,我们跟他要,他还打人。”我赶紧跑到教室,看到是:小Z死死地抓住小禹的橡皮不撒手,仇恨地看着其他同学,好像谁要是跟他抢,他就会和谁拼命的样子。我拉走了小Z说:“你喜欢小禹的橡皮想看看是吧,那看完后再还给他,下次想看看别人东西的时候你就和别人说,好不好?”经过了解,原来小Z的橡皮和小禹的一样,小Z的橡皮丢了,他就认为小禹拿了他的橡皮,于是,下课后就去抢橡皮。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并和其他老师了解情况,我发现小Z是个有自闭症的孩子,他在学校的状态就是不和任何人交流;课上不听讲,玩自己的,偶尔会怪叫、大闹影响课堂纪律;不能参与集体活动,有时会抢同学的东西或是打人。
二、采取的教育措施和实施过程
(一)走进家里,摸清情况
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双方关怀,大多数的子女与父母中的一方关系比较亲密,在行为举止,人格塑造,心理建设等方面缺乏父亲(母亲)的教导和示范。他们在性格上比较自卑,孤僻。这些倾向多表现为不愿或不知如何与人交流,想要靠近群体,却又望而祛步,总有些不合群。小Z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
第一次走进小Z的家,是在开学第三周,一间不足15平米的屋子,昏暗潮湿,有些凌乱。凭经验知道这个家庭缺少女主人。经过和小Z父亲了解后知道,小Z母亲精神异常,已经走失5年,目前正在寻找。而真实的情况确实小Z爸爸有暴力倾向,经常打小Z母亲,小Z母亲不堪忍受,离家出走多年。小Z正是目睹了爸爸经常打妈妈的情况,再加上爸爸向外人隐瞒实情,说小Z母亲精神异常走失多年,使小Z不能理解,但又不敢像别人述说实情,他想妈妈,恨爸爸,使得心理上感到很不安全,并且长期压抑自己的感情,渐渐地封闭自己,不与人交流,谁也无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扮演母亲,包容关爱
了解到小Z的家庭情况后,我试着扮演妈妈的角色在学习生活上关心着他。开始时,无论我怎么叫他,和他说话,他都不看我,不理我,我不发火,不断地和他说话,摸摸头,拉拉手,抱抱他,这些亲昵的动作好像我真的就是他的妈妈似的。一次大扫除,我在收拾我的办公桌,找出来几本课外书,这时,我想到小正从来都没有课外书,我就走过去蹲下来,仰起头微笑着对他说:“小正,老师特别喜欢你,想送你几本课外书,你要是想要就看着我,点点头,行吗?”他第一次看着我点了点头,我送给了他课外书,看得出他很高兴。我知道了他的需要,爱看书,但是爸爸不给买,于是我就经常送他书。
知道小Z早上都不吃早饭,于是每天我都多买一些早饭,开始时我把小Z叫到办公室:“小Z,又没吃早饭吧,不吃早饭对肠胃不好,老师这买多了,你帮帮我吃了吧,别浪费好吗?”他摇摇头不吃,但是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出他很惊讶,对我很感激。我想可能是在办公室里他不好意思,后来,我会买包饼干、面包之类的食物,塞在他的书包里,告诉他:“这是小任务,要完成好呀。”
上课时,我会拍拍他的肩膀夸他坐姿好;下课时,我会拉着他的手夸他今天课上守纪律;我告诉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他是我们班的一粒种子,让我们静等他发芽,这过程中需要大家更多地关爱包容他,更会尽可能地包容他犯的错误。就这样,小Z渐渐向我敞开心扉,会和我有简单的交流,并开始信任我。
(三)互帮互助,结交朋友
朋友,能让你敞开心扉倾诉烦恼;朋友,能和你一起学习玩耍。有了朋友的陪伴,你才会更快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社会需要”,是一种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更細致、更难以捉摸的需要,它与一个人的性格、经历、受教育程度,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同伴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保持友谊与忠诚,希望得到信任和爱情等。另外,人们在归属感的支配下,希望自己隶属于某个集团或群体,希望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关心和照顾,从而使自己不至于感到孤独。我观察了好久,小Z也有这种需要,他不是和谁都不说话,他喜欢和小松玩,只有和小松在一起他才会露出一丝微笑。于是,为了小Z能够和人交往,我特意在班里开展结对子,互帮互助活动,目的就是让他和小松结成一组,在小松的帮助下能够敞开心扉与人交往。判作业时,我夸奖他们小组作业完成的字迹工整;班级活动时,我夸奖他们小组守秩序;站队时,我夸奖他们小组站得最正。更在每学期的社会大课堂活动时,我把他俩安排在一起,看到他俩有说有笑,我真的很开心。
与一人交往并不算真的敞开心扉,能够和班里的同学交流才是我最终的目的。于是,我安排班里的其他同学每节课间都有人到小Z前主动和他交流:“小Z,你帮我去领咱班的通知书吧!”“小Z,你能帮我把咱班的黑板擦了吗?”“小Z,走,咱们一起去厕所。”“小Z,你昨天看开学第一课了吗?你喜欢哪个栏目?”“小Z,你看过这本《汤姆索亚历险记》吗?特别好看,我看完了,借给你看,不过看完及时还给我呀!”这样的话语每天都有人在小Z身边重复着,从开始时的不理不睬,到后来逐渐地点头微笑,直到临毕业前能和同学说几句话。小Z真的能和同学简单沟通了。
三、结果
毕业前的小Z阳光自信多了,能看得出每天他都很高兴,脸上经常挂着笑容;上课也更加专注,能听讲,可以站起来读课文、回答问题;可以主动交作业找老师改错;更重要的是能和老师、同学简单地交流,他正在一步步地打开心扉,走向阳光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学荣.离异单亲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2]王雁主编《普通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晓东主编《小学生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刘国权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