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儿童内心世界的途径
2018-05-10高丽姣
高丽姣
摘要: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源于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是很难与周围的生活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怎样才能真正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呢?这就要求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从学生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會,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活实际;内心世界;个性发展;激发潜能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很少想过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个闪光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如果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需要什么,或是以教师的感受影响学生……这些都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现代人们生活多姿多彩,日新月异,能够深刻的感受到不学习新知识,不接受新事物是根本不行的,然而儿童又是新时代下的新希望,他们的视角、思维、感悟又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怎样才能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展露新颜呢?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大部分源自于自己的生活感悟,然而每个学生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感悟是存在差异的,也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展现孩子独特的一面。
一、利用绘画作品,深入学生内心
以往在课堂上,同学们常用说的方式来交流所学所感,在讲四年级《我学会了》一课时,老师组织孩子们自己动手画一画,从上小学以来都学会了什么,利用绘画的方式来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因为学生在上学的几年中所学所感的事物很多,如果让学生只用语言描述的形式来展现的话,整节课会显得很单一,既不能充分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形式,也不能准确的展现所学程度,更加难以体会心灵上的变化。而绘画是一种艺术,可以透过作品观察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尤其是隐含在作品中对事物、对生活的态度,掌握学生学习的节奏,是一种事半功倍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加强了老师对学生的认识。学生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感悟了学习生活中的乐趣,以及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以下是截取学生的绘画作品中有代表性的图片:
虽然学生的绘画作品在艺术上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它能够真实的展现出学生对事物的所学所想,例如,学会演讲的学生,如果只靠学生告诉大家学会演讲了,可能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学会了一种技能,但是看了图片大家会感受到:他不仅学会了演讲,还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幸福,非常有成就感,原来学会了是一种快乐。绘画作品简单纯粹,所有人都能看懂,其中的幸福感不言而喻。这种感悟要比用枯燥的语言深入得多。
另外,有些学生心里有东西但苦于不会表达,透过绘画作品可以发现原来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想法并不简单,就像做沙拉这幅图,每个步骤都画得很详细,有方法,有顺序,还有说明,说明学生真正的用心观察了身边的事物,自己还亲自做过。是通过实际操作得来的经验之谈,这幅画的内容,不是老师在课堂上经过反复教学传授的,也不是参照作品描绘的,就是学生自己通过生活发现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被大人忽视的珍贵的教材,于是要探究儿童的生活素材,抓住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充分给孩子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在生活中翱翔,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个性的机会,使他们在动手中思考,在探究中创新。
二、角色扮演,激发创造潜能
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就要打开思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可发挥的空间,大胆的去探索,放开去想象。鼓励学生用独特的思维去创造、去感悟,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留出一些发挥空间。《中华老字号》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为生活在郊区,所以只是知道一些老字号的名称和店铺,对于老字号中蕴含的文化却不了解。于是老师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老字号经久不衰的原因。
课前师生共同探讨选取店铺,最后确定选择百年老店全聚德,于是准备剧本、道具、服装,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编排短剧。课上学生大胆表演,有的学生扮演店铺经理、有的扮演厨师、有的扮演顾客,有的扮演记者。一出好戏开始了,首先眼前出现了一座漂亮的牌楼,“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小记者拿着话筒采访大家。接着小记者提出问题:“为什么全聚德的烤鸭这么有名呢?”围绕这一问题,厨师从烤鸭的做法上给出了答案,顾客从烤鸭的口味上进行了描述,经理更是从鸭子的挑选开始,到后期的经营给大家做了全面详细的讲解。这一问一答的形式,把全聚德烤鸭为什么经久不衰的原因说了个明白。小演员们也把自己的角色扮演的淋漓尽致,有刁钻的顾客、敬业的厨师、严厉的经理一个个生动形象。
教师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激发他们表演的欲望,课堂就变得鲜活起来。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放开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揣摩别人的心思,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生动的短剧展现在人们面前。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不同,人的心情就不同。角色扮演之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是因为它让学生如临其境,通过亲自表演获得知识是更深刻更透彻的。
三、善用评价,触动幼小心灵
评价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因为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本质追求,学生发展的水平和状况理所当然的是教育评价关注的焦点。经过实践发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因为不会或是不想或是没自信才不发言的,其实因素很多,只差老师的一个启发或是创设一个矛盾的问题来激发他们……
有一次,在上《珍惜时间》这节课的时候,为激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老师使用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一段,进行配乐朗读,渲染气氛后学生们感受到时间就在我们身边匆匆的流走,大部分学生都认同这一点。因此得出时间的特点是一去不回的结论。正当老师激情澎湃的在讲解的时刻,忽然发现有一名学生举起了手,没想到他居然反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他说:“老师,我不认同时间是一去不回的,因为我看过书,书上说科学家对宇宙进行了研究,通过推算,以后时间是可以倒流的。”听了他的话,老师顿时一愣,这孩子的问题确实有些刁钻。可老师不慌不忙的解释道:“通过你所说,时间只有流走了才能返回呀,你所说的倒流也是在流走之后而言的,再说科学家所提出的理论到如今还没有被印证不是吗?所以说时间还是具有一去不回的特点的。”听了老师的话后他点点头坐下了,从表情上可以看出他认同了老师的观点。往往对这样的孩子,老师是缺乏关注的,一方面他热爱读书,懂得知识多,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会思考,所以学习成绩不会差,但是平常在课上总是一言不发。
想想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总是认为不爱发言就是一个腼腆,害羞的孩子,多少次做出了这样武断的评价。其实孩子幼小的心灵是需要教育者长期的关注,多方面的总结,及时的肯定,适时的鼓励才有可能被挖掘,被理解的。教师要善用激励性的评价及时鼓励学生的表现,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评或互评,在评价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听取别人意见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积极心理学指出:在由内在动机驱使的活动中,人们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兴趣、兴奋和自信,同时会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有更出色的表现,也能表现更持久的坚持性和独特的创造性,并释放出强烈的幸福感。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挖掘学生的潜能,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发挥出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