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这么好动?
2018-05-10苏会连
苏会连
摘要: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最难把握的就是ADHD(注意力缺损多动症)儿童与顽皮儿童(多动行为问题)的区别了。一般性多动行为与ADHD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一般性多动行为可以随着儿童发展和教育影响逐渐改善,而多动症儿童则必须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方能好转。二者在某些方面确实十分相似,如都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爱搞小动作,影响和妨碍别人的学习、休息等,但二者的实质是不一样的。多角度参考各类杂志、文章、科研论文等。笔者针对本班一位多动行为问题的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干预。在辅导干预过程中注意借助设计游戏活动,提高其自控能力,主要采取行为疗法中的阳性强化法进行心理辅导,减少该儿童的不良行为,同时加强家校沟通,联合进行教育。经过一个学期的系统辅导,该儿童取得了很大进步,多动行为得到有效矫正,学习成绩有待提高。
关键词:多动行为问题;注意力缺损多动症;阳性强化法;家校合作
一.背景介绍
研究对象:小章,今年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因为上课坐不住,经常乱动东西发出刺耳的噪音,或者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学生,只要老师回头写字,他就会从座位上下来趴到地面,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制止,他就会爬到某个同学的脚底下,拨弄人家的鞋、裤子,或者抢过人家的铅笔、橡皮、尺子等东西放在手里把玩。开学初去医院诊断确诊为ADHD(注意力缺损多动症),开始服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已经有3个月时间,无效果。2018年9月份我与他初次接触。他能说,但不愿动笔写字。认字能力强,记忆力好,但对数字有抗拒心理,三个数以上就数不清,在耐心引导下能解决大部分数学问题。能认识较多的汉字,掌握的词汇也比较多,但不理解字词意思,不能正确说一个句子。在行为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刚到班级的时候,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边。上课时,他在教室跑来跑去,还不时去拿同学的书本、文具等,经常是整节课因为他的存在而无法进行。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他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骂人。经常从垃圾桶和室外的地面上捡起包装纸或者糖纸添食。
二.刨根问底:他为什么这么好动?
(一)教育背景资料
从家庭教育方式上,小章的爸爸比较粗暴,看到孩子好动、惹事,烦了便骂,急了便揍,揍了孩子不许孩子哭;妈妈则对孩子过于迁就,事事都护着孩子。
(二)学生行为分析
我不是专职的心理咨询师,不能轻易地给儿童心理问题下结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章的确有多动症的表现。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余时间常搞“恶作剧”,好冲动,精力特别旺盛,活动过度等。但这个孩子以下几方面表现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区别:第一,当他在课堂上受到批评或暗示后,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而患多动症的儿童很难做到这点;第二,小章对自己感到兴趣的折纸能持续较长的时间,这说明他的注意力没有障碍,只是好动的特点影响了注意的效果,而多动症孩子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都具有明显的缺陷,不能将一项活动进行到底;第三,课堂上,小章有时会专心听讲,掌握知识特别快,学习上没有其它障碍,而多动症儿童除了有注意障碍之外,往往还伴有其它学习障碍。我把小章的情况与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一致认为,小章的情况只属于儿童一般性多动行为表现,而不是患有儿童多动症。
儿童一般性多动行为与多动症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一般性多动行为可以随着儿童发展和教育影响逐渐改善,而多动症儿童则必须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方能好转。找出了学生行为的原因,我们对改变小章充满信心,并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辅导。
三.思索良策:辅导策略与经过
为了能使他融入到学校生活中,减少他的不正当行为的发生,我们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序的教育辅导。
(一)设计游戏活动,提高自控能力
由于多动行为的儿童自控能力较差,要改变他的行为,就是要提高他的自控能力。而游戏,是提高自控能力的有效途径。游戏,是开发智力的有效方法,而且采用游戏,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能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让孩子愉快地接收正面教育。
1.确定要改变的行为
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才能指导行为。同样的,如果教育活动缺乏目标,将使教育行为缺少坚定性,变得杂乱和无序,降低教育效益。对多动行为儿童进行教育,我们也需要首先确定教育目标。对于小章,我们针对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育目标。
(1)短期目标:减少不良行为,能够不干扰正常的教学生活,增强学习兴趣。
(2)长期目标:遵守纪律,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学业进步,顺利成长。
通过游戏、教育、辅导,加上他家庭的协助,改变他自傷、伤人的行为,改变他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使他能以较稳定的情绪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坦然面对现实,寻求最佳教育途径
年幼的孩子大多具有好胜、好奇、好动、好模仿和富于想象的特点,以好动更为突出。多动行为儿童捣蛋、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是他们不想学习,也不是他们故意要跟老师作对,是因为他们的心理需求。好动也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表现。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他们的行为,理解他们的表现,包容他们的过错,同时,要寻求良好的教育对策,帮助好动的孩子逐步改变自己的行为。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我们做了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制定详细的教育方案,注重个别辅导,通过设定游戏和各种活动,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向正常化转变。同时制定行为记录表、活动记录表,随时做好观察记录工作,并根据记录表,分析教育效果,改进教育策略。
其次,教师统一认识。由于教育效果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而不同的科任教师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如果没有全体教师的密切配合,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因为某个教师有意或无意的言行给了学生影响,而导致教育效果归零。因此,我们集中所有科任教师进行商讨,使每个任课教师都了解教育目的,知道对小章采取的教育矫正计划,并能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
第三,对家长做细致的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要求家长关心孩子,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尽量减少不良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在家里多给孩子关怀,陪孩子活动,不要总让孩子一个人呆着。建议家长要给孩子积极良好的情绪示范,避免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以上是我们实施教育的第一步骤,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教育的第一个步骤是用三周的时间,采用游戏活动,提高他的自控能力。在此之前,我们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下表是对小章在某一天某个时间段内扰乱课堂的行为记录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小章存在较多的问题行为,而且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上课,对课堂教学造成较消极的后果。
对儿童而言,静和动是守衡的,越是限制他动,他越会多动,动够了必然有安静的过程。针对他的情况,我们在教育矫正的第一周,有意识地指导他参加一些需要精力的活动。如跑步、打球、跳绳等各种强体力的活动。另外,他喜欢拿扫把玩,我们就因势就利,利用每天的扫除时间,引导他参加劳动,负责教室的拖地工作,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他很高兴,干得浑身是汗都没有喊累,既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培养了他正确有序、认真做事的习惯。
为了提高小章的自控能力,针对他喜欢表现的特点,在课堂上,我们尽量创造机会让他表现。他对知识的掌握较快,我们就多让他回答问题;他喜欢读书,我们就多给机会他,让他上讲台表现,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克制了他的多动行为。
为了让他学会遵循规则,我们设计了很多游戏,让他跟同学一起进行娱乐活动,借助游戏活动,特别是游戏里边的规则,让他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纠正不良行为和抑制不良情绪。游戏对于多动行为儿童有显著的作用,他在游戏中也学会了礼让。
比如,为培养学生灵敏的反应,队员之间密切的配合。我开发了一种用桌面足球比赛的游戏。将同学们分成2组同时比赛。准备不同颜色的乒乓球各2只,双人课桌2个,铅笔盒4只。将双人课桌拼成一简易球场,球场两端用铅笔盒搭成球门。球门前分别放置两个不同颜色的乒乓球。比赛开始后用用口吹气将本方乒乓球沿桌面吹入对方球门得1分。轮流吹球进门。在这个游戏中,分组,是学生自由组合的,只要求两组的人数一样多,通过这个分组,使小章学会与同学合作,在吹球入门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协商,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而在吹球入门的过程中,小章一开始的时候总是争先恐后地挤到前面去,争着攻击,还想推开同学。这时候我们就马上提醒他,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就不能参加游戏。
通过几次的游戏活动,他对游戏的规则熟悉了,学生们都能接纳他参与游戏了。在三周后,我们用一天的时间进行观察,同时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记录。
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记录,通过几个星期的游戏活动训练,同样的行为发生时,教师的提醒对他起了一些作用,说明游戏的规则对他是有作用的。
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中,由于是采用事后提醒的方式,我们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只有他需要提醒的时候才给予提醒,以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免他产生依赖性。第二,当他需要提醒的时候,首先用口头提醒,当口头提醒不能起到作用时候,才决定是否用手势或手把手的方法帮助。第三,在运用提醒法后如果起到一定作用,尽快减少提醒,让他逐步不需要提醒。
(二)阳性强化法
1.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加以奖励。只要合理安排阳性强化的程序,求助者一般都可以慢慢地接受目标阳性强化法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
采用代币法进行正强化:通过行为契约矫正小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行为程度的评定:老师的报告表明,小章上课40分钟发出大声响动作的频率约为4到5次,种类有:扔东西,询问老师外面发生的事情,和同学说话,课本或铅笔掉到地上等,其他影响较小的小动作,东张西望的频率约为10次.
2.具体做法
(1)拟定“行为代币价值表”
通过和小章沟通,讨论,帮其确定目标行为(减少不良行为,上课专心听讲)、干预时间(一个月)和监督人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并和班主任、小章一起拟定下表:
(2)商讨代币的标准
第一步标准是上课专心听讲。一旦小章出现上课专心听讲的行为,就给予强化(赞许的目光或是正面言语的表扬);第二步标准就是在一定时间(连续5分钟左右)上课专心听讲的次数增多,只有当其听讲频率增加時予以奖励;第三步标准就是在遇到困难后,仍然坚持上课专心听讲,给予奖励。
(3)根据小章的喜欢和爱好,确定代币交换系统,即正强化物。见下表:
备注:(Ⅰ)红星由班主任发放;(Ⅱ)执行代币时间为1个月;(Ⅲ)小章和老师同意代币内容。
(4)老师的协作原则是不讨厌、不粗暴地训斥、不处罚小章,不使他产生精神压力或情绪波动,多关心,多理解,使其感到温暖而有触动。
(5)家长的协作原则是克服对孩子的溺爱,寓爱于严,克服冲动,不要见表现差就打骂,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3.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协作目标
观察并记录小章的问题行为频率,对问题行为只示意,不过分注意,采用漠视的方法加以淡化。对小章多鼓励,多表扬。
(1)老师的协作做法具体如下:
(Ⅰ)加强注意力的培养,从他最喜欢的活动开始,如画画、折纸、听故事、逐渐延长其注意力的时间,并培养他的耐性,安排他坐在讲台下第一个位置,便于老师监督指导。上课时,以生动形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他,常用目光、点头、面部表情,及时提醒他遵守纪律。一有进步,立刻表扬,并及时帮小章记录行为代币价值表,强化其良好的行为。
(Ⅱ)利用集体的力量影响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遵守纪律光荣,违反纪律可耻”的集体氛围,让全班同学都关心他,安排好学生与他同坐。引导他改正乱推人的行为 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使他在大家的善意帮助下,在众多榜样的示范下,逐步形成新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2)家长的协作做法:在家严格安排小章的时间,按时起居饮食、学习,做适当有益的活动,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同时适当控制小章的饮食,少吃煎炸鸡腿等,不吃胡椒、辣椒等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并观察这种做法是否能减轻多动行为。
四.教育效果
通过一个阶段的矫正教育,小章的行为有了一些转变。老师反映大多数时候小章能够遵守课堂纪律,参与课堂活动,回答問题也非常积极,下课后依然活泼好动。父母在其完成作业时也用代币法进行奖励,小章的学习劲头很足,情绪高涨,短期目标达到。
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总体分析,小章在拿别人的东西、捡食东西的行为转变最小,其他方面得到了改善。
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行为有一个反复期,是在放假到回学校后,所有行为几乎都回到了开学初的时候,为什么短短几天时间,就把一个月的矫正效果都抹掉了?我们去找寻了原因,了解到,在十一假期,家人难得有个假期休息,早上很迟才起床,而小章是呆不住的,就起来吵闹,家人对他一开始是忍,后来是骂,最后就变成了打。而在这几天里,小章的心情也变得相当糟,动不动就发脾气。
从教育的效果看来,他扰乱课堂的行为得到了最大的转变,这要归功于他的兴趣,因为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之后,他培养了一些有益的兴趣,为了能参加他喜欢的活动,他就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他做到了这一点,说明他内心的需要已经能成为他自控能力的一根指挥棒。只要他有需要,并知道怎么样达到自己的需要,他就能有较好的表现,多动行为也随之减少。
五.讨论
通过这个个案的研究,我们做了如下讨论:
第一,兴趣是教育的着手点,培养自控能力是教育的目的。对于多动行为儿童,要改变他们的多动行为,首先要找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兴趣上,多动的行为自然就减少了。而自控能力是多动行为儿童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使他们能控制自己的过分行为。
第二,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环境的支持。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不能脱离家庭环境的支持,多动行为儿童也不例外。他们很多时间都在家里,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直接影响着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在我们对小章的教育过程中,家庭环境的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家人能根据学校建议,为他创设适合他健康成长的环境,给我们的教育很大的支持。而在教育过程中,在一个星期的假期里,由于家庭成员的疏忽,对他造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几乎抹杀了前面教育的一切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家庭环境,是教育过程不容疏忽的一个重点。
第三,进行矫正教育的时候要及时做好记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记录,是对教育效果最直观的展现,我们既可以从记录中看出学生是否进步,是否有改进,又可以让我们从记录中找出教育的规律,寻求最佳的教育手段。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探索,小章总体是有进步的,但由于我们对小章的教育矫正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经常会受到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的干扰,如其他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个别教师外出后,临时代课教师对教育目标难以配合,小章家庭成员中的不同意见等等,都会引发多动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反复甚至加重。
在下一个阶段,我们将加强对干扰因素的控制,避免不良行为的反复出现;另外,将继续同时引导他加强锻炼,培养他的注意能力。对他进行兴趣的引导,使他的注意力能完全放在学习及正常的活动中,逐步使他改变多动行为。
参考文献
[1] 安忧卜在线心理咨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修订版(CCMD-II-R), http://www.suanming.com.cn/sex
[2] 邢贯荣.浅谈多动儿童的教育及矫治,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 第5期60页
[3] 雷雳.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 [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4] 郭艳,施新宇.儿童多动症患儿家庭环境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探讨 [ J ].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 702-3 703.
[5] 李平,孙晓勉.注意力缺陷障碍 (ADHD)适应行为的因素分析 [ J ].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1, 12 (4):180-182.
[6] (美)莫那斯特拉 著,雷秀雅等译 《家有顽童——孩子有了多动症怎么办》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4-1
[7] 刘瑮. 《你其实不懂儿童心理学----揭示儿童行为表相的背后动机》 南方出版社。2012-4-1
[8] 【美】爱德华·哈洛韦尔 著,丁凡 译 《分心不是我的错》 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06-01
[9] 刘翔平 主编 《分心不是我的错-注意力障碍儿童父母必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