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秀班集体,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018-05-10袁海涛
袁海涛
摘要: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作为班主任,只要我们统一奋斗目标,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抓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发挥团队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就能使学生在集体中健康地成长,为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养成教育;凝聚力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而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所以对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责任和挑战。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 因此,作为班主任,只要我们能努力的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学生健康的成长。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统一奋斗目标,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易于波动,所以,如果没有一個明确的方向指导他们的行为,他们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因此作为班级组织者的我组织班干部结合班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了班级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我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个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然而,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有所差异,所以老师所提倡的班级目标也应该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也就是说,班级目标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努力做到“跳一跳,做得到”。
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从而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高远的目标确定之后,需要严格的长期的努力做保障。潘益大在《家庭美育》中说过:坏习惯有一种惰性,非严格要求不能矫正,好的习惯不易接受,非严格要求难以形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要求学生以政策制度规章所禁止的事项为,“警戒线”,以政策制度规章所倡导的为追求目标,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协助学生朝这个方向努力,争取做得最好,并以这一个标准贯彻到底,常抓不懈,促成学生形成遵守纪律的良好的习惯和诸多良好的品质。
二、抓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在新班级形成之时,我就向学生宣讲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具体化、情景化,并确定这些具体化、情景化的政策、制度、规章内容为班级管理的依据和追求目标。实现以上目标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习惯的养成,对于人的性格、命运都起着重要作用,它对于一个良好班风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但初中生的自制力有点差,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想抓好养成教育,就要“跟紧点,紧跟着点”。当学生渐渐的已经习惯的时候,就是我们该让他们形成自制的时候,也就是说,今天的“勤”,是为了明天的“自制”。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班级正确舆论形成的根本保障。在培养良好习惯及良好品质的过程中,班主任千万不能守死套,应采取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对班上出现的好品质和风尚,在同学中表扬、宣传、扩大,使其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对于班内出现的或大或小的不良倾向,予以及早的制止与批评、教育,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好事争取做,纪律不可违”的意识,从而养成正确的习惯,并形成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
严的教育。学生毕竟是孩子,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爱的教育。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
三、发挥团队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有一首歌,歌词这样写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它讲的是团队精神,是凝聚力,是合作意识。这些是搞好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
班级是一个集体,班集体是由每一个单元细胞即班中的每一位同学组成的有机体。班集体要有坚强的信念、正确的情感体验、坚定的意志行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纪律严明,有团结协作浓厚氛围的班风和学风,成为一支强有力的班级团队。因此我在学生入学第一节课时,就对学生进行以团队精神为内容的入班教育,并且把这种团队精神的教育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团队精神的鼓舞下,真诚、友善、自主、协作,探索学习;在团队精神的感召下,焕发出强烈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刻苦、勤奋,并有所创造地学习,为班集体争光,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现在的中学生活泼好动,单纯的课堂学习会使他们觉得单调乏味,组织好适当的班级活动,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扩大眼界、增长知识,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友谊和团结,有利于建立蓬勃向上的班集体氛围。同时,积极健康的班级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环节。
经验表明“寓教育于活动中”对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对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行之有效的。不可否认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班集体赖以建立和巩固的重要途径。
班级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班会,黑板报,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等。班级活动的开展要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为首要目标。如果班级活动总是少数积极分子的热闹,其效果将会因为积极性不够而大打折扣。同时班级活动也不能平淡随意,应群策群力,有创新精神,在思考上下工夫,这样的班级活动才能有号召力,才能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也才能真正反映出良好班集体的面貌。 如:庆祝“元旦”活动、“3·5”学习雷锋活动、“3·12”植树活动、“清明节”扫墓活动、“红五月”活动等,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集体,更集体更有凝聚力。
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成绩,我们班都是比较优秀的,受到了领导和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也多次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些充分证明,学生在集体中健康并全面地发展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只要我们掌握好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就能使学生在集体中健康地成长,为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