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在师生沟通中的应用
2018-05-10李连
李连
摘要:“非暴力沟通“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沟通时依照四个要素来谈话和聆听,能使师生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师生沟通;爱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理,而学生们也常抱怨老师的说教式交流方法他们很厌烦,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师生的这种障碍呢?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模式为师生沟通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表达需要和请求,用爱去解决师生矛盾,用爱化解师生冲突非暴力沟通在师生之间架起爱与尊重的桥梁。
一、非暴力沟通
借助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人们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他的另一个作用,是倾听来自对方内心的声音,总的来说非暴力沟通是一种人际间相双向的互动。它能帮助人们拉近心理距离实现有效沟通
非暴力沟通主要有以下四个要素。
留意观察。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不作判断或评估。因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内容一旦加入评价、判断或者辩解都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防御心理。
表达感受。可以用五个字来表达我们的感受,如“我感到愤怒”“我感到温暖”“我感到难过”,等等。感受与人的需要相关联,当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愉悦的感受,如高兴、激动、兴致盎然、内心平静等。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会有痛苦的感受,如烦心、伤心、害怕或者沮丧。感受没有对错,只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而非指责或抱怨他人。
厘清需要,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感受与需要连接起来表达,可以用“我感到难过,是因为我很在意……”如果我们借由感受识别并表达出自己的需要,就更容易找到满足这些需要的方法。如果我们像关心自己的需要一样去关心别人的需要,人际沟通中就能有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提出请求。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当请求被拒绝时,我们需要寻找其他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抱怨、指责或是内疚。
“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关切地倾听。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二、非暴力沟通在师生沟通中的应用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授受过程也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师生通过非暴力沟通进行对话,可使双方的主体得以彰显在相互理解中接纳对方。且为师生提供一种和谐的对话氛围,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控制者能真诚地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学生成為主动的学习者合建口者在与教师对话过程中实现了主体发展教学也真正成为师生精神相遇和经验共享的过程。
第一,区分感受和想法。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应该区别感受和想法。“我觉得你们上课说话太过分了”“我觉得他很负责”这都是想法,而不是感受。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在自己的需要没有达到满足时,我们的内心很容易产生情绪,我们可以将情绪作为信号,观察一下自己的哪些需要没有达到满足。
第二,明确说出需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感受和需要是紧密联系的,我们的感受根源于我们内心的需要,如果我们把自己伤心难过的感受归因于自己或他人,而不是相应的没有满足的需要时,我们就会深深自责或指责他人。自责只会引起愧疚和后悔,指责他人则会导致申辩与反击,两者都无益于事情的解决。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们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在处理班级打架事件时,如果班主任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来表达对学生的不满,导致的结果一定是学生的不理解和语言上的反击。如果在沟通时换一种说法:“看到你打架,老师有点遗憾,也有点担心,因为打架会影响同学关系,不小心还会伤了身体,老师希望你们和睦相处,健康成长。”相信学生会理解并作出积极的回应。
第三、提出具体的请求。
我们很多时候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的。面对学生的问题,许多老师会采取抱怨、发脾气的方式,学生甚至不明白如何做才能让老师满意。师生沟通的过程中,在清楚表达自身的感受时,也应该清楚明确地告诉对方希望他们做什么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请求呢?
其一,具体的请求可以更细致。
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想对学生进一步了解。“我想更好地了解你”不是具体的请求,难以打开心扉进行交流。想了解什么呢?是想了解学生最近数学哪一章节掌握的程度,还是想了解学生与同学们交往的情况。具体的请求可以让对方明白你想问的问题。
其二,将期待放在未来可以改变的方向,而不是放在过去让人感到懊恼的地方。
“老师期待你在下一节课中能认真听讲十五分钟”,“老师希望你下一次在讲台上当众讲话时,底气能更足一些”,将需要和期待放在将来会让人充满希望。
其三,在请求中增加对方可以选择的机会,而不是采用否定的形式。
“你不要再在自习课上睡觉了”不是具体的请求。否定的形式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有命令的意味,而提出具体的请求是发出某种行为的邀请。如果自习课上睡觉让学生得到休息,感受到放松,而休息和放松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得到满足,比如晚上宿舍里不和舍友卧谈,交叉进行多种学习方式避免困乏,等等,而自习课上睡觉老师会不开心,也因为上自习睡觉而担心和失望,这样就考虑了师生双方的需要和感受。所以,当我们与学生沟通的时候,我们要进行自我审视,我们的谈话是否增加了我们行为的选择,而减少了对方行为的选择性。
很多时候,教师会在无意中支持并营造了充满敌意和情感暴力的环境,也有一些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会引发学生的恐慌。比如,给学生贴各种标签、比较不同学生优缺点、批评学生、威胁要惩罚学生等。究其原因,很多老师常常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除了学习需要外,他们还有生存与安全、能力与兴趣、自责与成长、归属与自我实现等多种需求。
举一个例子,班主任采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处理班级中打扫卫生后扔纸屑的问题。很多班主任看到班级中乱扔纸屑的现象都会选择批评,但效果未必明显,甚至是屡教不改,学生不乐意,老师心里也一肚子气。如果换一种说话方式,即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就可以改变他们这些“屡教不改”的行为。
观察:我看到你又把纸屑丢在地上(要讲述事实,客观、无可反驳的事实。如果说成“乱丢”,就是批评,而非观察,学生就有可能觉得丢纸屑是无意而并非故意的,显得很无辜而产生抵触情绪)。
感受:我感觉很不舒服,大家学习的环境应该很整洁(诚实、中肯地陈述自己的感受)。
需要:因为我不喜欢教室里看起来很乱(将不舒服的感受归咎于自身对整洁的需要,因为脏乱会影响大家的健康和学习环境,我才不喜欢你们把纸屑丢在地上)。
请求:可以请你捡起来吗?或者以后你可以将纸屑直接丢在教室前面的垃圾桶里吗?(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合理要求)
非暴力沟通看似简单,其实包罗万象。全方位践行,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眼中看到的,或身心体会到的,是美丽的需要——无论对方是怎样的言行。倘如此,在整个校园以及我们每个人的教育人生中,必然充满爱意!
参考文献
[1]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Language of Life. [美] 马歇尔·卢森堡 出版社: 华ISBN: 978750805100
[2] 辽宁省盘锦市辽东湾实验高级中学,盘锦,124221
[3] 非暴力沟通——一种师生沟通的新视角.北京师范大学.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