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缺失的关爱
2018-05-10安娜
安娜
一、个案描述
1、个人资料
辛某,女,13岁,初一学生
2、家庭情况
辛某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母亲和父亲跟随舅舅到外地经商,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辛某由爷爷、奶奶监护,照顾她的日常生活。
二、个案分析
父母对孩子比较溺爱,认为给孩子充足的零用钱就是对孩子的爱。辛某和爷爷的关系较好,但和奶奶的关系不太好,奶奶经常因为小事批评、指责辛某,引起辛某的不满。由于她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得辛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她不愿和同伴交往,使她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宁可逃避一切竞争。学习上有畏难情绪,做事较为懒散,对班级的事情漠不关心,竞争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三、辅导策略
1、与家长多联系、沟通,正确对待孩子,帮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
利用课余时间与辛某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并多次通过电话与她身在外地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需要父母的关爱的,用钱是无法弥补对孩子情感的亏欠的,无节制的给孩子零用钱只会养成孩子好逸恶劳和铺张浪费的坏习惯。
作为父母首先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孩子的,由于工作原因,虽然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但是父母要将自己对孩子的思念和关心用语言表达出来,多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
其次建议家长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
第三、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千里之外的关心与呵护。
第四、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锻炼独立承担的能力和意志,教会她如何解决难题。
第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
2、帮助孩子纠正观念、树立自信,融入集体。
(1)用爱滋润心田,树立自信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因此,我对辛某付出了更多的关心与爱。我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找辛某谈心,询问她的学习、生活情况,也有意无意地询问她父母的工作情况,让她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与无奈,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思念及关爱。通过谈心,婉转地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肯定她的优点,让她重新认识自己,让她感到在老师眼里,她是个具有许多优点的孩子,为她消除心理障碍,重新建立自信、自尊。随着谈话次数增多,师生感情加深,渐渐地,她能接受我的建议,一点点地弥补不足。每当她取得一点儿进步,我便对她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
(2)创造机会,融入集体
在师生、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活土。有意识地为辛某创设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不仅可以培养她的能力,而且能增进她和同学的关系,促进她尽快地自然地融入集体。我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她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鼓励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勤奋学习的愿望。我就利用辛某擅长跳绳的优点,让她和其她几个同学负责组织班级的跳绳队。在负责跳绳队训练的过程中,辛某积极主动,一改往日的沉默。在学校的春运会上,正好有“8”字长绳项目,通过辛某和跳绳队队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辛某第一次在同学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改变了许多。经过不断鼓励,她的进步更明显了。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失望的心,在她从我的表扬、同学的赞许中对自己充满自信后,她的情绪更加高涨了,让她以进一步成功的喜悦来引导自己发挥潜能。让她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让她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
(3)走出低谷,确立目标
在帮助辛某走出了心理低谷,重新恢复自信后,我立即将她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一起和她制定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通过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制定,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成绩。
四、阶段总结
三个月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与家长的沟通,辛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间经常能看到她与同学们嬉戏时活跃的身影,听见她开朗自信的笑声,课上积极举手发言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成绩还不太稳定,但她已经燃起了学习的激情。
五、反思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每个人都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留守学生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压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任其折磨自己。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向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老师、家长、社会共同来关注,共同努力。辛某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给孩子自信就是给了孩子成功的钥匙。也更加坚定我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和教育,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同享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