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不可能说“不”
2018-05-10曾庆巍
曾庆巍
摘要:在高三阶段,学生常常因为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冲突而产生一定的不良情绪,但是,因为生涯决策能力较低,常不能综合分析自己的因素,所以常常受到情绪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给的学业建议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左右。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利用赋能、提高学生学习效能高、科学的情绪管理等方法,帮助该生走过人生的必然阶段。
关键词:高考;焦虑;学业自我效能感;自信心
一、 案例
小文,女,高三学生。最近她总是闷闷不乐、情绪低落,学习提不起精神,而且经常会走神。自我评价成绩不理想,不太一定会考上自己堅持的梦想学府。每每想到这,会产生畏难情绪,对自己的成绩特别不自信,更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从访谈中得知,在高考出路的选择上,她坚持的梦想学府和很多老师给出的建议院校不同,可以说是分歧很大。老师根据以往院校录取分数线、收录比例、专业难度等角度,多学校对比分析后,强烈且中肯的建议小文应该保守选填志愿,免得竹篮打水一场空。小文看着自己不太有把握的成绩,听着老师们有道理的建议,变得迷茫了。
二、 分析
每个高中生都希望自己能用三年时间,考上理想的学府。可无奈成绩并未太理想,所以徘徊在坚持理想拼搏奋斗,还是顺其自然的两难选择中。有些人一定会质疑,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只要拼搏努力就好了呀,出结果后自然就知道该去哪所学校了。这个心理状态看似有些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经常出现在每个人身上。换句话说,小文对自己坚持梦想的抉择,表现出了很强烈的不自信,退而求其次的抉择,又显得不甘心。主要原因是小文缺乏追求梦想的信心,加之目前的学习效能感也比较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其产生了消极信念。依据目前的成绩,与理想院校录取分数线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对她来说,身边重要他人的建议,是一种变相的否定,这无疑是对自信的又一次摧残。所以,帮助小文重建自信系统,提高学习效能感,就显得非常重要。
自信,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做成某件事、实现某个目标的积极信念。如果个体不自信,学业自我效能感相应会变低,会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产生负性偏差,即我认为目前的能力考不上梦想学府。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制约作用,坚实的自信心,才会让学生在困难面前,始终明确方向,不断前行。
自信心会促使个体做出积极的行动,积极行动带来的成就感,反过来会促进个体自信心的建立。但是,不自信者只是纠结于当下糟糕的分数、考砸的后果。小文的思维仅仅停留在了情绪层面,她强烈的感到了畏难情绪、恐惧、彷徨、迷茫,却没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分析自己当下的成绩,清楚掌握自己各学科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做出补救措施,从而建立自信。
自我效能感在学业领域的体现被称作学习自我效能感。反应学生对于学业能力的信念。它是指学习者对自己是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行为或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1]。高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具有非常的大的影响作用[1]。
在压力面前,自信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抗击打能力,他们会朝着目标坚定不移的向前冲。反之,不自信者就容易被几次失败的经验击垮。小文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面前,渐渐的被击垮,她害怕失败,对失败的恐惧促使她选择逃避,表现为犹犹豫豫、畏前怕后,但逃避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会加重个人的失败感,从而更不自信。
三、 支招
(一)确定合适的奋斗目标
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提出的动机理论,强调中等难度的目标,最能够激发人追求成功的动力[2]。过高的目标,总是达不到,会不断摧毁个体的学习效能感[3]。过低的目标,不费吹灰之力即可达到,也会导致个体对自身能力评估偏高。换言之,不合理的目标规划,会导致个体自卑或自负。而自信者,会依据主客观情况权衡利弊,制定一个努力即可实现的目标。
(二)善用纵向比较
个体总是倾向于进行横向比较,尤其是和更优秀的人比较,有时比较的结果非但不能“见贤思齐”,反而是“自愧不如”了。建议使用纵向比较的方法,和过去的自己比较,总结自己哪些方面提升了,哪些方面退步了,从而找寻解决办法。纵向的比较方式,会引导个体总结积极经验,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逐步培养自信心。
(三)从成功经验中体会成就感
个体可以回忆以往的成功经历,体会成功带给自己的成就感。成就感会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4],有助个体建立自信。同时,分析成功经历中个体具备的能力,也有助于个体形成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擅长哪些技能,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也会促使个体建立自信。
(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会为个体在不自信的情况下,提供很多正向积极的能量。社会支持系统中有家人、朋友、同事、领导等,而且往往能够提供许多问题解决的途径和资源,让他们有能力和信心应对困难。在生活中,那些本身就很乐观、善良的人,更倾向于有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如果此时你还没有自信的支持系统,请主动一点吧,积极的向身边的人求助吧,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五)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乐观是人们对未来发生的事情具有积极预期的心理品质。生活中不难发现,乐观的人大多比较自信,他们倾向于对未来存在积极的预期。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困难时,乐观的人大多会从积极的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比如,考试的扣分点,有些人会沮丧“又扣分了”,而乐观的人会认为“在高考前,我又发现了一个知识盲点,真好”。乐观的人倾向于寻找生活中的积极面,对自己持肯定态度,悦纳自我,从而形成自信。
(六)积极行动替代彷徨
卡耐基曾说过“我们人生的首要之务,不是遥远模糊的远方,而是着手眼前的实务”。所以,当处于环境中举棋不定的时候,与其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不如放手去做吧。用积极行动代替彷徨,用务实的态度去摸索前行,人生之路可能会越走越明朗。
(七)用积极肯定的措辞评价自己
肯定的措辞会增强信心,增加勇气。经常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努力的人”。积极的评价,仿佛给个体身上贴了一张“正向标签”,宣告其他人,我就是这样积极、自信的人。正向标签,具有指引作用,会引导个体的行为更倾向于标签中的评价,做出更积极、自信的行为。
(八)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
当考试失败时,很多同学经常会认为自己没能力、学也学不会、自己太笨了。这样的内归因方式,会削弱个体的自信,促使个体破罐破摔。其实,适当学习一下阿Q精神,告诉自己,考砸了可能是自己不够努力,也可能是考题偏难,这样的外归因方式会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保证学生有时间调节自己的状态,努力学习,迎接下一次考试。但是,外归因使用要恰当,不可以盲目外归因,会促使个体对自己能力评价过高。
参考文献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曾兴华.福建师范大学 2008
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彭聃龄主编,2012,彭聃龄
论中学生学习效能感及培养策略[J]. 张玲.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论学习效能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J]. 赵琨.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