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现状
2018-05-10沈婷
沈婷
一、重要概念的界定
(一)异龄交往
指在一段时间内,一个或多个幼儿与其他异龄幼儿之间运用语言和动作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交流过程。“龄”指的是年龄段,“异龄”即不同年龄段。
(二)混龄活动
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的界限,让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进行的活动。混龄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混龄教育活动、混龄区域活动、混龄游戏活动以及混龄生活活动。混龄区域活动是指:在混龄活动的基础上让幼儿在不同的区域内共同活动。
(三)角色游戏
指这样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儿童担任成人的角色(职能),并在专门创设的游戏情境中概括地再现成人的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艾里康宁)。
二、幼儿异龄交往的研究现状
20 世纪随着哲学领域对人类自身的关怀,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生态学等学科都开始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幼儿同伴交往的研究即在这种背景中兴起。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幼儿同伴关系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有关异龄交往的研究才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对幼儿异龄交往的研究成为了各国幼教界关注的一个亮点。
(一)国外相关研究
1、混龄活动的理论依据
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混龄活动则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更接近人类生活的真实环境。人的社会性发展说到底是在“大小长幼”这样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展开的,人在这个生态环境中习得了各种生活技能。混龄活动使幼儿有机会在同一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从中获得不同的角色意识。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准自然”的游戏生态环境,对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具有独特作用。
2、关于异龄交往功能的研究
认知方面,Way(1979)和 Pratt(1983)的研究表明,混龄班对儿童形成積极的自我概念有很大的影响。Brown & Palinscar(1986)②和 Katz(1990)有关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处于不同理解水平的儿童,其相互交往时会产生认知冲突。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其中理解水平较低的儿童更可能向理解水平较高的儿童学习。Kinsey(1996)认为,年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跨年龄交往的活力是促进他们认知发展的因素。社会性方面,Zick Rubin(1980)认为,与大一点孩子成功交际的经验可鼓励婴幼儿去建立与同龄人的关系。他中和了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观点,主张混合年龄环境即可消除相同年龄群体里可能存在的水平较高儿童的支配行为。Hartup(1983)补充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不同年龄儿童的交互作用对儿童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非常重要。虽然跨年龄交往看起来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年长儿童比年幼儿童有更高的权利和社会地位,但这种不对称性关系可使儿童获得更多的社会性能力。Borwnell(1990)的一项跨文化研究表明,跨年龄交互作用与同龄交互作用有着多方面的差异,不同年龄儿童的交往可以使他们分别获得某种不同的社会能力。在与不同年龄的儿童交往时,即使是年幼的儿童也表现出惊人的调适能力。Chase & Doan(1994)的研究表明,如帮助、分享和给予这类亲社会行为,在混合年龄小组中更为频繁;同时对其他成员的责任感和敏感度,也比在单一小组中表现得更为强烈。情感方面,Way(1979)和 Pratt(1993)认为,混龄教育能形成儿童对学校积极的态度,并对提高儿童的自尊和自信产生积极的影响。Pratt(1983,1993)研究表明,混龄组合影响儿童情感的发展,不同年龄儿童的情感都可以从混龄交往经验中受益。还有研究表明,混龄组合可对发展迟缓的儿童提供补偿功能(Katz,1995)。另外,跨年龄交往可冲淡儿童间的竞争心理。
3、关于异龄交往特点的研究
从异龄交往的年龄特点来看,儿童与年长、年幼或同龄同伴交往的偏好取决于交往的目的(French,1984)。Ellis(1981)通过对 436 名 2-12 岁的儿童在家里和在街区附近的活动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儿童与其他同伴的交往持续增多,而与成人的交往持续减少。并且,与同龄同伴交往相比,他们与年龄有差异的同伴(年龄差在 1 岁以上)交往要更频繁。而且,在混龄同伴群体活动中,年幼儿童在需要照料和问题解决的情况下,他们会表现出对成人的低依赖和对年长同伴的高依赖。从异龄交往的方式来看,年长的学前儿童比年幼的学前儿童更多地用语言与他们的伙伴交流(Levin & Rubin,1983) 。Brody,Graziano,& Musser(1983)和Howes & Farver(1987)的研究表明,在跨年龄组中,年长的儿童相互间的交流更多也更为复杂,同时他们会特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简化自己的沟通方式并承担更多的责任。卡罗利·豪斯(1991)研究也表明,混合年龄组中幼儿社会交往的复杂程度较高。大龄幼儿用更多的言语交流来协调行动,并伴随着较多的教育和指挥行为,小龄幼儿则常常模仿同伴,多以互补的角色参与活动。从异龄交往的性别特点来看,年级较大的女孩较男孩更常扮演照顾幼儿的角色。另一项研究表明,姐姐对幼小弟妹的需要比哥哥敏感,而且比老师更具有耐心、易收效。男孩也和女孩一样有照顾幼儿的能力,因此有人认为,在一个助长男孩子竞争心理并减低他们照顾他人能力的社会里,男孩尤其需要与年龄较小的儿童接触。
(二)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关于幼儿异龄交往研究的兴起一方面受国外相关研究的影响,另一方面,自 80 年代独生子女群体的出现,使得对同伴交往的研究成为众学科探讨的热点。国内关于异龄交往的研究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概括:
1、关于异龄交往功能的研究在认知方面
混龄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以及培养幼儿数学兴趣。在社会性方面,混龄活动能培养幼儿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的良好品质,能加强幼儿间的合作意识以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研究认为,异龄同伴关系是一种“非对称相倚性”的关系,这种不对称性关系可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社会性能力。异龄交往作为幼儿所从事的一种基本的、典型的人际活动类型,与同龄同伴交往活动相比,其在交往的性质、内容、技能要求及交往双方的地位等方面呈现明显的个性特征。这使得异龄交往在幼儿的个性、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发展上有着自己特有的作用优势。在情感方面,异龄交往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利于幼儿善良人格的形成。④另外,这一交往类型不仅在一般意义上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亲社会行为及情感能力有发展性作用,而且对有交往不足或交往过度的幼儿还有显著的补偿矫正功能。
2、关于异龄交往特点的研究从异龄交往的年龄特点看
各年龄幼儿对混龄活动均有一种新奇感,情绪上表现出兴奋与好奇。在异龄交往过程中,低龄幼儿多呈现被动的状况。从异龄交往的方式看,幼儿更多采用的是动作交往,较少语言交往。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方式随年龄增长呈由动作交往向语言交往发展的趋势。从异龄交往的性别特点看,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幼儿交往动机有较大的差异、交往行为也不同。在交往态度、交往能力及责任心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女孩优于男孩。
3、关于异龄交往影响因素的研究
首先,年龄差异、熟悉程度、发展水平差异以及共同的兴趣爱好是影响异龄交往的重要因素。其中,共同爱好是不同年龄幼儿选择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准。其次,物质环境的创设、材料的特征和情境因素都会对幼儿的异龄交往产生影响。再次,活动类别以及性质对幼儿异龄交往发生的频率会产生影响。另外,教育者同样是影响幼儿异龄交往的重要因素。
三、角色游戏中幼儿交往行为的研究现状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我国研究者但菲(1998)指出:角色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会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协作行为的发展,使幼儿的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得到强化,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及社会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的发展。刘瑛(2003)也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提出: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采用角色游戏的方式来对儿童进行社会化的教育。文章归纳了角色游戏社会性、自主性、想象性的三大特点,其中特别强调了角色游戏能够为儿童提供获得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有益于他们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二)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的研究
张宇静(2003)的实践研究发现: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能够积极地互动和影响。它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幼儿的自主选择与创造能力也得到提高。这种跨龄交往为幼儿社会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吴育红(2006)的研究数据显示,与其它混龄区域活动相比,角色游戏区中发生异龄交往的频率最高。
参考文献
[1]吴育红.《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异龄交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张赤华.《开展混龄活动 提高幼儿素质》.山东教育,2002(1、2).60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79
[4]转引自李浩.《混龄游戏情境中幼儿社交策略的短程团体游戏训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5]What is multi-age education.来自 http://bruin.brittan.sancarlos.k12.ca.us/classroom10/multi-age.html
[6]Brown.A.L.and Palinscar, A guided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Champaign, IL: Center for study of reading, 1986
[7]李鈺.《美国学校无年级制的研究与评价》.上海教育科研,2003(11).58-59 ④ [8]Zick Rubin 著.李月琴译.《童年友谊》.辽海出版社,2000.93 ⑤ 申继亮.《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288
[9]王振宇主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30
[10]Chase, Penelle and Jane Doan, Eds. Full Circle: A New Look at Multi-Age Education. Porsmouth, NH: Heineman Publishers,1994.
[11]转引自吴育红.《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异龄交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12]Cheryl, Saliwanchik, Brown, and Janet Fairman, Review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Multi-age/Multi-grade Grouping
[13]转引自李浩.《混龄游戏情境中幼儿社交策略的短程团体游戏训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14]申继亮.《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289
[15]Ellis, S., Rogoff, B. and Cromer, C.C.: Age segreg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 DevelopmentalPsychology,1981
[16]转引自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7]王振宇主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30
[18]劳拉·E.贝克著.吴式颖等译.《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42
[19]卡罗利·豪斯.《2 岁儿童与不同年龄伙伴的角色游戏》.学前心理学参考资料.人民育出版社,1991
[20]沙永玲主编.徐昌耀编译.《孩子的玩伴——对孩子友谊的深入探讨》.书泉出版社,119
[21]周秀翠,冯东雷.《混龄教育有效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初探》.来自
http://www.elite528.com/Article4Parents1.asp?id=19
[22]袁永辉.《混龄活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来自 http://www.pd-baby.com/shownews.asp?id=541
[23]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4]张娜.《幼儿混龄教育对幼儿情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来自 http://www.mankt.net/ReadNews.asp?NewsID=831
[25]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6]海小文.《中外混龄教育形式文献综述》.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2003(3).48
[27]张宇静.《组织中小班幼儿开展混龄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来自 http://cm365.vicp.net/lhw/xqjy/index.asp
[28]海小文.《中外混龄教育形式文献综述》.学前教育信息與研究,2003(3).48
[29]张宇静.《组织中小班幼儿开展混龄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来自 http://cm365.vicp.net/lhw/xqjy/index.asp
[30]杜晓凌.《开展混龄活动,发展幼儿交往能力》. http://www.hzjys.net/xkweb/yyjxw/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7
[31]海小文.《中外混龄教育形式文献综述》.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2003(3).48
[32]转引自吴育红.《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异龄交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