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05-10徐建坤

环境与发展 2018年3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多方面问题,影响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包括工程分析粗糙、环评标准不当、现状调查受限等。本文就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3-0027-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01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carrying ou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owever, in practice,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Including rough engineering analysis, improper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tandards, status quo investigation limite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EIA.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環境影响评价,主要是为环保部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希望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环境影响评价的效果得不到有效的展现。本文首先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分析粗糙

工程分析,指的是对建设项目的运行过程进行分析,明确产生污染的方式、数量,明确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效果,明确各种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这是环评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对于整个环评工作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1]。因此,工程分析应选取正确的方法、详实的资料,应尽量准确地展现出相关建设项目的基本面貌。但有些环评项目恰恰是没有做好这项工作。比如,选择简易的生产流程图取代工程分析,采用简单的算法对一个小型钢企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与真实情况有着巨大的差距。

1.2 环评标准不当

环评标准,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监测方法、标准样品及基础标准五大类。在应用前两种标准时,首先要明确各个要素的功能、环评标准的级别等,从而加强项目的针对性,既不能过度拔高也不能过度降低标准[2]。比如,某一项目应为灌溉用水体,但却选用了渔业标准。所得结果是水质污染情况严重,应增添更高一级的污水处理设备,或者增加下水管道,将污水排入下级水体,通过稀释、自净作用净化水质。这样过度拔高标准,必然造成人力、物力上的巨大浪费。

1.3 现状调查受限

现状调查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基于已有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复用等;二是利用现状监测获得相应的数值。两者具有互补的关系。但现状调查往往受限于时限过短、经费不足、人员素质较低等多方面因素,实际调查效果不佳。

1.4 公众参与存在问题

(1)公众参与制度不完善。环评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同时也是方便社会大众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监督的重要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完善的制度,使得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不足、形式单一、内容不够等。建设单位对于环评工作中公众的参与也缺乏重视。当前来说,公众参与多是通过网上发布的形式,时间上非常仓促,使得公众参与度不够,对于环评质量的提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3]。(2)公众参与主体存在问题。国际上将参与的主体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受影响的群体,二是受影响群体的代表,三是其他群体。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的主体更多的属于第一类,后两类的参与较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周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但由于认知上的片面性,无法准确的理解污染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到的调查结果并不能准确的反映事实情况。而当前我国对公众参与的调查分析更多的是侧重于简单的陈述,客观的分析论证有所缺失。此外,公众参与的对象多是普通群众,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环保意识不强以及自身利益不同等,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1.5 环评报告质量不高

高质量的环评报告,应全面系统、资料详实、标准适当、模型正确;结论应实事求是、公正无私,提到的建议和意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实际中,许多报告的质量并不高,无法真正实现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无关紧要的东西太多,实际内容太少;(2)仅仅统计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缺少生活过程中污染情况的统计,存在遗漏,使得评价结果不完备;(3)所得结论模糊,针对性不足。

2 应对策略

2.1 认真开展工程分析

设计部门是最为了解项目情况的,他们熟知生产过程及实际操作情况,掌握整个建设项目的污染分布情况,以及应该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所以,应将工程分析工作交给设计部门来做,或者要求设计部门参与其中,当然也离不开建设单位的参与。因为环评工作应具有前瞻性,如果很难精确的统计得到污染物的数量,就应该进行多次的调查分析以及多方的共同参与,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认真核查[4]。如果是对生产废水进行调查,只需要有设计部门的积极参与,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

2.2 积极论证现有资料的可用性

(1)时间上的相对短暂。在进行现状调查时,应密切注意目前资料时间与现状调查时间的间隔。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环境变化极快,特别是处于发展中的地区,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比如某些城市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对于发展较快的区域,应结合当地的发展情况来考虑目前资料时间与现状调查时间的间隔,以此明确所得数值的可用性。 (2)地域上的相对一致。为保证调查数据较为准确地表现相应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所获取的资料应尽量实现地域上的一致性,最大可能的避免因地理方位、区块大小、地质情况、人口分布等的区别而影响到调查资料的可用性。(3)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调查范围内的稳定性,即社会活动的波动程度影响着所得资料的可利用性[4]。

2.3 加强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有公众的积极参与,这也是社会大众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监督的重要基础。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就是为了广泛听取受影响的群体或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使建设项目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尤其要充分的考虑到生态环境效益,采取更多的可行性措施来避免对环境的侵害。同时,还要严格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的法律规范,真正落到实处。对此,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公众参与制度的执行。

2.4 提高环评报告的质量

要想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当然离不开高质量的环评报告。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环保类法规,要将环评质量当作社会服务的重要宗旨;其次,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多与先进单位进行交流,收集一些质量较高的报告书及环评成果,以有效提高自身环境评价水平,并为环评报告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要向本地区的环评部门推荐优秀的环评成果以及环评技术经验,组织人员学习最新的环保法规,交流环评工作中的经验和感受。

3 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但在具体操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认真开展工程分析、积极论证现有资料的可用性、加强公众参与等,希望为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一定借鑒。

参考文献

[1]黄科茂.浅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J].科技展望, 2017,(25):75.

[2]王亚虹,宋文斌.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5, 40(5):1-4.

[3]芦浩,陈培玉.环保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挑战和建议[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7,(1):00307.

[4]彭应登,王华东.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1995,15(6):452-455.

收稿日期:2017-12-26

作者简介:徐建坤,男,本科,环境咨询部部长,初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