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的优化探究
2018-05-10梁运姗罗璇吕广动田佳谭淑端葛大兵
梁运姗 罗璇 吕广动 田佳 谭淑端 葛大兵
摘要: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生态学学科,由于其交叉性和融合性很强,并涉及多个自然和人文科学领域,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有其自身特色和要求。本文结合景观生态学自身的特点,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对景观生态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对比讨论和重新规划,提出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176-02
景观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基于欧洲区域地理学和制备科学的研究,首次于1939年提出“景观生态学”一词,并给出了相关的定义[1]。交叉和融合性强、应用性广、实际应用性强等特点是景观生态学固有的学科特点[2]。尤其是在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高要求、环境资源规划开发需考虑综合影响因素、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当下,景观生态学已经逐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研究焦点。
我国的景观生态学起步较晚,但是国内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给景观生态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此,国内的景观生态学教育热度一直攀升。本文针对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客观全面的对比分析,结合笔者在景观生态学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优化课程教学的观点,旨在为景观生态学课程建设的改革提供参考,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生态学人才。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教学不足
由于生态学研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时空特性,而各个开设生态学学科的高校也大多基于本校的学科基础,带有较强的本校的学科特色[3,4]。因此,为满足学生毕业后对学习和工作的环境和新的理论知识的尽快适应的需求,生态学学科的教学应以基础教学为主,打造符合学校地域性和具有本身特色的学科教育,切实打好学生的专业基础。同时专业实践配合理论学习,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形式过于陈旧
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相比以往可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信息和事物,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也不符合现代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上课情况的调查问卷中,通过统计表明有87%左右的人会因个人兴趣和课堂兴趣选择性听课;在导致不听课的原因中有44%左右的人觉得上课内容单一无延伸,有70%左右的人认为上课形式枯燥单一。因此,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形式,变革授课方式也是现代课堂符合学生特点的要求之一。
(三)学生对课程缺乏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5]。现代生态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其涉及范围和与各学科的交叉性越来越大。在与学生的多次交流中,明显可以察觉到,学生对生态学了解并不是很深刻,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之前便对课程学习有了偏见,缺乏主动性,这是课堂教学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翟明国院士在对学生做指导讲座时提到:青少年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是与环境和宣传密不可分的。因此,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学习的内涵,使其对生态学有全面的了解,主动学习课程,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做出理性的选择。
二、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优化
近些年来有不少的教育工作者在改革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提出过很多方法。笔者通过总结前人的方法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课堂授课形式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打造“双向型”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双向型”的课堂教学[6]。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串联。同时,学生通过课堂的互动,还可以通过教学效果由学生对教师有一个反馈信息,来帮助教师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的侧重点。
(二)拓展教学模式
在教学任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知识面,引用以授课内容为原理或延伸应用的国内外经典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所学知识,还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案例的思考,扩展思维,激发创新能力。
(三)学生自主课外知识延伸
在课堂学习任务之外给学生布置適量的课外学习任务。例如,每周阅读一篇经典、新颖的专业论文或者寻找一个景观生态学专业知识应用的经典案例,在每周开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来分享自己了解的内容。
(四)实践教学模式
景观生态学属于应用生态学,它与多个学科均有交叉融合,甚至在平常的调查研究中会应用到最新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手段。因此,单一的理论课堂并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所以教学实践应配以理论教学,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为了充分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延伸应用,教学实践还应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为前提。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景观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课程教学的优化建议。由此提出了个人对景观生态学的课程设置的改进,希望可以对今后景观生态学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前人研究中对于课程设置、课堂授课的方法、学生因素等都有过相关研究。但笔者认为,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三者应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课程设置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培养学生的纲要和目标。课堂的授课方法是学生能否学习到知识的关键。学生的心理因素则决定了前面两项能否收获成果,是制定前两项的前提和参考。教育是为国家、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探究的教学改革都是切实符合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时,这些教改的研究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博等.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傅伯杰,陈利顶,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James M.LE MOINE,陈吉泉.生态学的时空特性[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1).
[4]辛国荣等.中山大学生态学本科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探索[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4,4(1).
[5]盖雪梅.关于《工程物探》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5):114-116.
[6]洪苗,王欣.用“双向型”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5,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