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模式探索
2018-05-10周玲妹朱学帅封萍徐宏祥涂亚楠黄波
周玲妹 朱学帅 封萍 徐宏祥 涂亚楠 黄波
摘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本文在对国内外现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实施的以创新教学(大学生创新训练或者科研选题训练)为依托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优化高等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创新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130-02
我国2002以来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引领下,一大批高校纷纷试行这一制度[1]。学者一致认为,本科生导师制是大众化背景下构建的应对教育高质量与学生高数量两难冲突的有效制度[2]。但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与运行机制,本科生导师制将很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较好的实践效果。因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现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实施的“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度”,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优化高等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自1999年开始,为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扩招政策首先导致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2002年,北京市教委对50所高校做过一次调查,发现65%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致使没有能力继续扩招,86%的学校出现了硬件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类型
1.全程导师制。全程导师制指本科生从大一入学到大四毕业,全程每学期都有固定的导师为其提供学习、心理、思想、生活等各方面的指导和关心,使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本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实施的就是全程导师制。
2.全员导师制。全员导师制指每位本科生在校期间均有指导老师为其提供学习、思想、心理、生活等各方面的指导。这种导师制模式与其他模式的区别在于对于导师的任职资格要求比较宽泛,既可以是高校教师,也可以是科研岗位及教育管理人员。
3.低年级导师制。低年级导师制是指只针对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实行的导师制。其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适应生活,转变学习和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对学生学习、选课等专业问题进行指导。
4.高年级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是指对大学三年级以后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学生讲座、撰写学生报告等,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及创新能力。如苏州大学实行的是高年级导师制[3]。
5.精英导师制。精英导师制主要是针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如高考高分生和推荐免试生。进校后先进行通识教育,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主修专业并实行导师制,进行个性化培养。
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模式探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总结了综上所述的5种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已经建立与之配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其顺利实施的坚强保障。那就是以创新教学(大学生创新训练或者科研选题训练)为依托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4]。结合作者本人近几年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模式探索及指导经验,将此导师制的具体实施方案详述如图1。
1.新生(大一)低年级导师制。低年级导师制一般只针对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实行。对于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而言,学习模式、心理及情感各方面都面临突然的转换,导师在此阶段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不但要给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也要从生活上尽可能地了解和帮助他们。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心理层面的指导更为重要,此阶段导师要定期地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另外可以借助现代的网络工具,如微信、QQ等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线上指导。
2.大二学生低年级导师制与大学生创新训练结合。对于大二学生,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但是还有一些学生尚未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也未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这部分的学生还需要实行一段时间的低年级导师制教育。我校要求每个学生从大二开始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每位导师根据所带学生的数量(一般4到5人),提出一个科研训练选题,围绕这个科研课题,导师要指导学生从熟悉到掌握再到实践,训练学生的科研实践操作能力,直至最终本科毕业。学校从资金到实验室等方面都会给予一定的资助,帮助导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科研训练。导师要定期地和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建立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及安全感。
3.大三学生以大学生创新训练为主。大三的本科生导师制主要以创新训练或科研选题训练为主,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学生讲座、撰写学生报告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及创新能力。导师在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科研选题训练,从科研选题报告、实验室体验、实验计划制定、实验计划实施、阶段性报告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科研能力。此阶段导师要有计划地安排与学生交流并制定下一步的实验计划,检查并修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另外要安排1至2名研究生对科研活动给予全程指导,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科研角色。导师在此阶段尽量避免布置任务式的科研训练,要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大四学生以毕业设计或论文为主。毕业设计或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在此阶段学生要以二年级的科研选题训练为起点,以四年级的毕业论文为落脚点,鼓励学生以科学研究项目为主要选题来源,指导学生撰写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創新意义的毕业论文。导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升华。此阶段的创新科研训练与大三时类似,但导师要提高对学生科研或设计能力的要求,最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本科学业。
四、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模式总结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现行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现行的几种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以创新教学(大学生创新训练或者科研选题训练)为依托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3]。新生施行低年级导师制,目的是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转变学习及心理模式;大二学生施行低年级导师制与大学生创新训练结合,引导学生开始科研能力的培养;大三学生以大学生创新训练为主,导师带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科研选题训练,从科研选题报告、实验计划制定、实验具体实施、阶段性报告等方面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科研能力;大四学生以毕业设计或论文为主,以二年级的科研选题训练为起点,以四年级的毕业论文为落脚点,进一步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科研或设计能力,最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本科学业。
参考文献:
[1]丁林.本科生导师:意义、困境与出路[D].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81:74-77.
[2]王鑫.本科生导师制激励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8)28:137-142.
[3]范迅,常维亚,吕建明,等.以创新教学为载体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D].中国大学教学,2015,(8):26-28.
[4]张峥.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体系[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