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导向、能力为本的高职学前《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改革初探

2018-05-10卞红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教学改革高职

卞红梅

摘要: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环创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定位不清、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实践运用等问题。本文通过完善落实课程目标、梳理重构课程内容、革新教学程序与方法以及调整考核评价等措施,进行了“实践导向、能力为本”的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128-02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同于玩教具制作或手工课。虽然后者可以整合到环境创设中去,但两者的侧重点存在很大差别。玩教具制作或手工课偏重实际过程中玩教具作品的设计、制作方法与技巧;环境创设是从整体上介绍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意义与功能,不仅在实践层面强调幼儿园不同教育环境的创设要求、方法与原则,而且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始终贯穿环境教育的理念,强调整体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它能够加强学生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整体设计。

其次,在课程教学学时分配上,过于强调理论讲授,实践和实训课时分配较少。《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要强调学生对幼儿园各类教育环境创设要点和方法的掌握,提高其分析、解决环创实践问题的能力。过多的理论讲授,只会让学生对幼儿园环创的认知停留在表层,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降低对环创课程的重视程度。

二、教学改革尝试

1.完善并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突出环创能力培养。《幼儿园环境创设》在以往的课程实施中,多以环创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教学重点,未能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因此,进一步完善课程目标并确保目标的全面落实,尤为重要。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结合高职学校强调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本门课程特点,应把学生环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掌握幼儿园各种教育环境的规划与创设方法,同时重视科学环境教育理念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教育观。

2.梳理重构课程内容,明确教学实施重点。为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我们打破原有课程的体系结构,进行课程内容的统合与调整,将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分为两大模块。模块一: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基础理论,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具体包括幼儿园环境的概述、环境教育的理论、环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等。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理论部分以“必要、适用”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介绍最为基础核心的观点,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初步形成对幼儿园环境规划与创设的整体印象。模块二:幼儿园各类教育环境的规划与创设,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具体包括室内外环境的规划与创设(墙饰、室内公共环境、户外活动环境等)、区域环境的规划与创设等。此模块是整个课程的实施重点。在实际岗位中,幼儿园教师最为常规的环创工作大多围绕“墙饰”和“区域环境”展开。其中,“墙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常规墙饰、互动墙饰以及主题墙饰。“区域环境”则从四个部分展开:确定班级活动区的种类和规模、活动区的空间布局、活动区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和常见活動区的规划与创设(建构区、角色区、美工区等)。整个内容以实践为主线,强调学生分析、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在入职初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3.革新教学程序与方法,强调理实结合能力为重。为改变“以讲为主,理论主导,理实脱节”的授课方式,我们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教学程序与方法进行了一定调整,着重强调“以练为主,理实结合,能力为重”,形成螺旋式递进上升的教学流程。(1)感性认识。收集并呈现幼儿园环境图片、视频,结合见(实)习的经历,以直观具体的形式让学生对相关环境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2)理性分析。在感性印象的基础上,对涉及的具体教育环境进行基本内容介绍,包括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功能意义等。(3)实战演练。布置相应的专题任务,让学生根据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理解,尝试进行实践的分析、设计、制作。(4)经验提升。通过任务汇报分享或作品展现,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通过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进一步深化环境教育理念,概括梳理各类环境规划和创设的要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5)拓展创新。结合当下专业领域和一线实践的热点问题,对幼儿园环境的规划和创设进行思考与创新,并尝试进行设计与创作。

这里以“区域环境”中的“活动区的空间布局”为例,阐述具体的教学过程。首先,播放幼儿区域活动视频,提供区域布局的实际案例,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与分析,指出空间布局的不合理会大大影响每个区域中幼儿的活动状态,从而使区域无法发挥本身的功能,不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感性认识)。接着,对各类常见活动区进行性质、特点的分析,指出活动区的空间布局需要充分考虑的几大要素,如动静、干湿、相容、采光、界限等(理性分析)。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见实习班级为例,画出班级的区域平面图,并结合空间布局的策略对所在班级的活动区布局进行实践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并据此进行调整或重新规划与设计(实战演练)。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设计的汇报与分享,通过实时的交流、评价、思考、讨论,进行梳理总结:如何在实践中将空间布局的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当无法兼顾其中某个要素的时候,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减少由此带来的干扰或不便?如当现实中某两个区域无法做到完全动静分离时,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区域界限、调整区域开口方向以及封闭程度等方式,来减低可能造成的干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既掌握了区域空间布局方法,也能根据实际进行变通调整。既有方法、原则,又有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真实的工作情境(经验提升)。最后,结合当下幼儿园的热点“课程游戏化”改革,提出新的思考。例如,活动区在空间的布局和划分上,如何体现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并能根据讨论的意见,尝试进行活动区的重新规划与设计(拓展创新)。

除了革新课堂教学程序外,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教育见(实)习,将课堂的部分学习内容和专题任务与见(实)习结合起来。通过提前规划与布置,增强学生见(实)习的目的性,收集并利用幼儿园工作现场的大量环创“实例”,实现现场的学习与交流,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们一改传统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首位,强调学生的操作与练习,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成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引入案例分析、专题任务、分享互动、讨论交流、现场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4.调整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以往的考核虽关注到了学生的平时表现,但仍以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为主。为更好地了解并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我们将考核重点放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实践运用能力方面,以多元考核为原则,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平时表现(包括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讨论与发言等)占总成绩的20%;作业练习占20%,涉及基础知识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小组学习(课内外实践)占30%,主要从参与度、资料收集、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汇报、反思评价等方面进行考量;期末考查占30%。

以上是笔者对高职院校《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执教过程中的一些尝试与做法。通过改变传统教学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梳理重建课程内容模块,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现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不仅要对幼儿园的环境及环境教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更能从实践的角度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创设。通过对见(实)习幼儿园和用人单位的回访,我们了解到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毕业生,他们在环境创设方面均得到较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卡兰.《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5,(08):152-154.

[2]杨晓玲.《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教学改革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