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博士讲坛提升工科院校本科学生创新思维研究

2018-05-10葛爱冬张迎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优化改进创新思维

葛爱冬 张迎春

摘要:随着现代工程实践的发展和日趋复杂化,对工科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博士讲坛作为一种创新实践形式,具有前沿性、广博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等特点。通过开展博士讲坛,可拓宽学生的视野眼界,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启发创新思维,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博士讲坛;优化改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120-02

一、创新的概念与创新能力构成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1]。创新能力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宽广开阔的视野眼界,这是创新的基础。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对已有知识、实践的改进和创造,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二是创新的精神意识,这是创新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独立的人格、怀疑的精神,善于独立思考,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与行为。三是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一种专门的思维,而是更有利于、更适合激发创新思维方式的统称,融合于正常的思维方式中。它主要有以下四种。①逆向思维,是朝着与一般的合乎情理的、符合正常习惯的思维反方向进行思考的思维,与大众思维、意识和行为背道而驰。②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表现为思维视野开阔,联想丰富,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③批判思维,指的是技能和思想态度没有学科边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象的论题都可以从批判性思維的视角进行审查,是科学精神和怀疑精神的一种体现。④超前思维,是对事物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趋势、状态和结果进行推理,进而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预见,并调整对当前事物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超前思维体现的是一种远见卓识,即人们常说的“登高望远”,对于创造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二、现代工程实践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素质的挑战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实践的改进和工程学科自身发展的逻辑,对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提升形成的强烈需求,体现在多个领域,具体有:(1)工业及工程基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拓展。现代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实施,不仅需要工程技术上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往往还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生态环境以及公众认知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2)工程行业实践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工程一直是基于人的需求尺度,以满足人的生活、生理以及习俗等需求为基本出发点的[3]。但是,工程同样具有许多方面的负面因素,尤其是大型复杂工程的影响和潜在风险十分巨大,需要创新的思维去化解。(3)工作模式上从劳动和机械密集型持续向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转变。工作模式的这种转向对工科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用丰富的知识、创新的技能逐渐减小对日渐稀缺的自然资源的依赖,通过对科学、技术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思考来适用这种调整。(4)未来工程师面临多领域的危机和挑战。在现代工程中,涉及的非工程内容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重要,往往会决定工程实践的成败。这就需要工科大学生跳出自身专业局限,从更广更深的角度和层次全面审视自身素质。

三、博士讲坛培育创新思维能力的优势特点

博士讲坛,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社会实践系统的拉近,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特殊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前沿性,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工科院校本科阶段学生以学习本学科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一般很少涉及前沿课题。而在读博士生,接触的是本学科最新最前沿的课题内容,知识更新换代快,对最新前沿动态有一定深度的掌握。因此,通过开设博士讲坛,让本学科各个研究方向的博士进行报告和辅导,可以帮助本科生全面深入地学习最新的知识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通过前瞻性内容的了解,有效牵引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深化,弥补本科课堂教育的不足。

2.广博性,拓展学生的视野眼界。工科院校本科学生的学习,主要围绕本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开展,这是他们的主要职责和任务。但是随着现代工程技术越来越复杂化,涉及的学科知识越来越多,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广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拓宽学科范围,增加人文社科和交叉学科的学习内容,形成厚实的知识基础,培育过硬的综合素质。否则,学生走向社会面临复杂的工程项目时,知识储备不足难以担当任务职责,导致学生后劲不足,影响未来发展。

3.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前,创新思维能力是各大院校重点培养的能力。而激发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学生必须有相当数量的知识储备和进行深入的研究思考,二者不可偏废。在读博士大多来自不同学科和专业,不少有一定的院校教学和企业研发工作经历,即使同一学科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不同。开展博士讲坛,可以让多学科知识和前沿领域内容进行交叉和碰撞,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对于最新领域的讲解,能引起学生对前沿课题和未知领域的探索兴趣,启发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思考,提升创新能力。

4.互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的能动性。目前,高等院校中关于教学模式提的最多的是研讨式、启发式、发现式教学,但是目前大部分工科课堂中应用最多的是“填鸭式”、灌输式、单向式教学。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缺乏课堂上应有的互动探讨,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引导学生像研究者一样发现知识,而更多的是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不利于主动研究思维的养成。博士讲坛作为一种教学课堂补充,形式不受拘束,利于博士生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激发和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博士讲坛优化改进的措施路径

1.博士讲坛与导师制相结合。为了避免博士讲坛成为“百家讲坛”式的泛泛而谈,体现出专业性和实用性,可以考虑把博士讲坛与导师制相结合。采取自愿双向选择的方式,让讲课的博士生挑选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吸收其到自己的研究课题中,同时根据学生的意愿、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博士“导师”,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和辅导,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博士讲坛与创新小组相结合。挑选学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富有创新精神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组成各种创新小组,是当前各大院校采取的一种常用组织形式,被证明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创新小组一般由本院校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将博士讲坛与创新小组相结合,是指把参加博士讲坛的博士吸收进来,担任创新小组的第二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的优势,进一步开阔创新小组的视野,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小组的活力。

3.博士讲坛与主辅线教育改革相结合。当前,在工科院校教学实践中,不少院校尝试推行主辅线教育实践体系,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很好的成效。所谓主线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科研方法和步骤、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辅线教育,就是通过开放实验、仿真实验、第二课堂、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博士讲坛与主辅线教育改革相结合,就是把博士讲坛纳入辅线教育,作为第二课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效益,进一步丰富辅线教育内涵。

参考文献:

[1]曹青林.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17.

[3]陈昌曙.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优化改进创新思维
家园合力优化隔代教育的分析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