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大学“95后”医学生就业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

2018-05-10陈笑夜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医患医学生医学

陈笑夜

摘要:随着我国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显著,医患矛盾的升级使得医学生就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95后”医学生作为医学事业的接班人,从步入医学殿堂,就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承受着比其他专业学生更重的学习任务和更大的压力。本文以新形势下综合性大学中“95后”医学生为对象,从宏观到微观层面重点研究这一群体的就业心理特征,并提出应对策略,希冀能有助于改善综合性大学中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95后”;医学生;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055-02

“95后”医学生是当前医学院校本科学生的主体。综合性大学中的医学生是这一群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等与20世纪80年代的有明显的不同,与医学类专职院校的学生也大有不同。综合性大学承担着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职责。当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医学院校不断加强招生力度,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新形势下,医学生存在着自我认知缺乏、职业目标不确定、职业认同感减弱等突出的心理问题。为了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应对医学生的这些就业心理,指导医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向适合自己的方向,是现阶段的重点。

一、“95后”医学生就业心理特征分析

1.高校持续扩招,就业压力增大。自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为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人才保障,但也造成医学人才需求上呈现不平衡的分布态势。普遍现象是高校医学毕业生大多数选择求职于大城市的大医院,少数选择进入医药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选择去广大农村或西部偏远地区就业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就导致了城市工作岗位竞争激烈,医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心理压力日趋增大。

2.价值观念错位,自我认知缺乏。“95后”医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重较大,长期受父母的呵护,人生阅历少,思想尚未成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定型期,情绪变化较不稳定。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也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综合性大学中,医学生的课业本就繁重,再加上与其他课程压力相对较小的院系相比,容易滋生不平衡心理,尤其是在考试周期,造成他们的心态和情绪不稳定。更糟糕的是,这种负能量很容易蔓延,从而影响更多的医学生。一旦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他们将来的职业观也会受到影响,最终误入歧途。

3.医患关系复杂,职业认同减弱。近年来,我国已经发生了多起震惊全国的恶性伤医事件。关于医患关系的讨论时见报端,成为人们日常中的热门话题。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动摇了医者的执业信念,给医务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给医学生的从医初心带来新的考验。已有研究表明,医学生的精神负荷和压力状态明显大于其他专业学生,医学生的抑郁状态发生率达到10.3%。医患关系受到重视,是社会整体维权意识与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医生的要求与期望值越来越高的表现。

二、针对“95后”医学生就业心理特征的教育对策

(一)学生及家庭层面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及技能。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日益发展,医学经历着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进步与转化。同时,疾病的多样化与复杂化,要求我们将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与医学融合创新。为了顺应医学时代化发展的大势,医学生必须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除了理论和临床,还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理论联系实际,抓住校际、国际间的交流机会,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积累更多的经验,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2.重视教育,提升自身人文素养。通过广泛的涉猎文史哲知识,可以对除了药物和手术刀之外的第三大法宝拥有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作为医学生,现行的医学教育需要根据医患关系的相关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与补充,以期赢得医患关系的改观,使医生获得更好的执业环境,更好地服务社会。事实上,早在2001年《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指出,要推动医学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養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医学生应当利用综合性大学兼容并蓄的开放环境,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开阔眼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需求。

3.关注需求,营造解压氛围。“95后”学生,一方面享受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又承受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导致的迷惘和无助。他们看似善于思考,实则不够成熟;看似敢于创新,实则害怕失败。面对“95后”医学生的这些特点,传统的一揽子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新需求,需要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关心学生,及时沟通,时刻掌握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营造解压氛围。

(二)学院及政府层面

1.建立专业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面对当前就业竞争激烈,医学生自我职业目标不确定,缺乏职业认识,对事物的了解和观察、思考程度少,对现阶段的社会动向了解甚微,一遇到挫折就缺乏自信等特点,为医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至关重要。辅导医学生就业的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功底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学校应当建立一批具有心理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等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业人员,并且具有一定职场经验的相关人员作为就业指导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指导渠道,帮助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利用校友、医院、企业等多方资源,帮助医学生尽快地了解社会现状。

2.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综合性大学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职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95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努力使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就业指导相结合,利用主题班会、主题团课、名师讲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学生社团、风采大赛等展现“95后”医学生的风采,使其更加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价值观教育,引导医学生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

3.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体制的市场化大大影响了医疗资源的分布。有调查显示,多数医务工作人员和设备集中于大型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人员短缺,医疗器械质量差。不均衡的医疗资源,进一步恶化了紧张的医患关系,给医学教育和医学事业带来恶劣影响。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改变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现状,规范医疗服务,健全居民医疗保障体系,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加大医疗保障体系投入,合理分散医疗保险,减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的实际负担;加强对医药生产、流通、销售领域的监管,理顺医疗收费价格,改“以药养医”为“以医养医”。此外,监管部门应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完善医疗纠纷管理,严厉整治医闹事件;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查处造谣生事者。

4.完善医学生培养机制。医学生的“5+3”培养模式能够全面提升临床医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大部分学生能适应其高强度的专业培养节奏,但它的不确定性及其带来的压力也给医学生带来困扰。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质量保障制度,加强过程管理。通过改进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以应用为导向,突出执业素养和能力素养培养,为医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代莉.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J].中国统计,2017,(2):27-29.

[2]缪建春,李红英.医学生就业促进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6):218-219.

[3]林丽,赵江波.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与法律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37.

[4]王娜,解凤先,谭菲菲,赵瑛.医学生心理抑郁状况的调查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2,(3):451-452.

[5]郑烨,李强.论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医患关系[J].管理观察,2015,(9):169-170.

[6]汪玲,贾金忠,段丽萍.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3):3-6.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生医学
医学的进步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