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未来社会角色自我定位的可拓学逻辑研究

2018-05-10聂文海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1期

聂文海

摘要:鉴于多年上课咨询经验,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职业定位的困难可另辟蹊径来解决,从而打通学生丰富而又深刻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自我造化能力,以便以一种可以更容易体验与理智的方式进行职业的自我定位,对大学生未来社会角色自我定位加以了可拓学的逻辑研究。

关键词:职业定位;未来社会角色;可拓学逻辑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030-02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职业规划[1,2]来说,大学生的自我职业定位是在职业经验没有或至少说普遍不足情形下做出的,因此,其困难可想而知。由此做出的简历,连说服自己都很难,更难以说服招聘方。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大学生在职业定位之前的整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从未缺乏深刻的个人角色的内心体验,更不缺乏角色扮演中的感情、信心、愿景的相随相伴。而大学生的职业定位是否真正成功也取决于这种内心体验。只不过这种体验是走入社会后的个体社会角色体验[3~5]。所以,大学生的职业定位图难与易的关键,是从延伸大学生内从内心体验入手,从个人角色到社会角色转变的新视角来解决大学生职业定位问题,才是关键。

因此,这样职业定位之前的角色体验就可以得到延续,温故而图新。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前提,足够的资源,足够的力量来进行新的跨越。

二、问题的分析

如上所述,大学生自我职业定位的关键是从大学生未来社会角色的自我定位入手。接下来的问题是大学生要如何进行未来社会角色的自我定位。要阐述清楚这个问题,还得先明确,大学生融入社会、取得社会角色必须先与社会原则相容。这是两个层次的问題。没有这个层次的解决,就不会有大学生未来社会角色定位问题的解决。其次,明确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关系如何相容,否则即使明确了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也法从内心去把握大学生的职业定位,就有违初衷了。第三,是如何去综合现在的个人条件来设计未来个人社会角色的定位。第四,如何从演变的角度来进行定位。第五,这种未来社会角色的能融入自己的生活。总之,要能从逻辑上大学生未来社会角色的自我定位,我们需要借助相容性原则方法的学科帮助。可拓学恰好是通过拓展相容性来解决矛盾问题的学科。在这里,为简便起见,我们应用可拓学逻辑来阐述这一问题。

三、可拓学逻辑在大学生未来社会角色定位的应用

(一)与未来社会角色本质相容:逻辑非

从数学集合角度,如果按照与社会相容原则,来进行大学生未来角色定位法所构成的集合,成为集合A;那么,没按照此原则来定位的方法的集合,就叫做非A集合,记做A-。

这是先定大是大非,选择对的事。没有这种观念,就不会以一个成人角色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甚至有意无意地以非成人心理进入成人社会。如果不能有效改变这种心态,就难以真正成人,或从根本上拒绝任何社会角色。因为,解决困难不仅是我们成长的机遇,也是我们体现社会价值、获取社会回报的机遇。有了这种心态,才能积极主动地给自己进行未来社会角色定位,在积极解决适合自己角色的难题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逻辑或:灵活选择

如上所述,从心理体验上来说,社会角色更易直指人心,为大学生所掌握。相对社会角色定位而言,职业定位作为一种外在的客观社会定位,有着社会角色定位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逻辑或恰好能说明这一问题:

A∨B∨C……

由A、B、C……诸元素构成一个可选择的集合,我们可从中按照某一标准选出其中的一个。如果我们把合适的社会角色作为标准,我们可对多种职业做出自己的选择;反过来,如果我们已经选定了职业,我们也可在这个职业中所能包含的多种社会角色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所以,灵活运用逻辑或,不但会大大拓展我们选择职业的范围,更有利于选择我们能得以更好的完成职业方式,这就是更适合的社会角色。

逻辑或充分说明了社会角色定位既拓展了职业的选择范围,同时也为个人如何把握职业指明了出路,这就是牢牢保握住更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的选择。对大学生来讲,就是可通过职业的选择和做好职业的方式的选择上来对大学生未来社会角色进行定位。

(三)逻辑与:整体思考

当我们融入社会的时候,只有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有一个稳定的担当及相应的获得。因此说,适合的个人社会角色是一个整合的概念。用逻辑与来描述的就是

A∧B∧C……,由A、B、C……诸元素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

从整个社会劳务市场的角度,对社会角色来说,要既考虑适合自己,又同时考虑适合社会需求。这也是另一层次上的逻辑与在大学生未来社会角色定位上的应用。

所以逻辑与的定位,会更好地使我们在整体的不同层次上把握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

(四)逻辑积:分步推演

既然是对未来社会角色的定位,那一定是在现在到未来的时间内,有一个成长到成熟的过程。这至少存在三个状态:现在不成熟,未来的成熟,中间的成长。

用逻辑积来说明就是从现存状态A,经过状态B,最终在未来达到所需要的C。

当我们想要做C,却做不来C的时候,如果做完了B,就可做C,我们可先做B;如果B也做不来,而做了A,就可做B,那我们就先做A,再做B,然后做C。

这样,通过先做能做的A,就可做原来不能做的B。然后就可做原来也做不了的C。

也就是说,我们是根据成长性,和最终成果选择现在A的。我们之所以选择A,就在于我们内能够确信ABC状态过渡路径可实现。我们可举例说明逻辑积的定位实际意义。

有一个学俄语的女同学,考虑到毕业后直接进入对俄贸易单位工作,困难很大,选择学了人力资源管理二学位,最终如愿以偿。有一位男同学,歌唱得非常好,最后本科学业都放弃了,孤注一掷地去唱歌,多年后壮志难酬,进退两难。

(五)逻辑逆:循环互动

角色定位做不下去的时候,可以从在生活中能与未来社会角色构成良好互动的爱好上来定位。这样,可在这种爱好的传递过程中,感情升华,进入角色。用逻辑逆的语言就是:

ABB-

当直接实现A行不通的时候,可暂时离开A,去实现B后,再从B回到实现A的过程。这样,不是直接,而是迂回地实现A。在这里,A代表未来社会角色定位,B代表用绘画体验角色融入的情感,B-代表重新回到未来社会角色定位。

有一女同学自幼爱好绘画,她知道靠绘画难以为生,所以学了信息管理本科专业,虽然专业还能毕业,但是感情上进入不了从事专业角色的程度。绘画在情感上完全能进入角色,但在能力积淀上没有信心作为未来社会角色来筹划。在她暂时放下定位去绘画,重温进入角色的情感体验时,忽然心里一亮,如果所从事的社会角色在能力上可行,又能跟绘画有个情感上的沟通,稳定的连接与传递那有多好。

联想到她自己修长的身材,对服装的独到见解,她顿悟自己应该从事服装设计,因为这从理智到情感上都可以进入角色,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在这样的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里,虽不敢保证有多大的成就,但能保证有既实在又幸福的生活体验。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的可拓学逻辑研究不但使职业定位从外在走向了内心,而且使情感和理智在社会角色上融为一体,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温故图新,好之乐之成为可能。当然,限于个人的独立探索,虽經多年,局限性难免,愿闻指教,以期进步。

参考文献:

[1]夏延峰,严先锋.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毕业生出路的承接性探究[J].职业指导,2014,(10):97-98.

[2]窦雅琴.从应届生短期离职率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5,(2):101-106.

[3]邵春燕.社会文化视角下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多角色参与模式[J].外语界,2016,(2):79-87.

[4]吴婷.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教育的研究[J].高教探索,2015,(2):125-128.

[5]韩世梅,刘美凤.ASTD胜任力模型的角色研究评述[J].开放教育研究,2014,(2):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