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法国音乐全才
2018-05-10张正
张正
放眼十九世纪的欧洲乐坛,每每谈到歌剧、艺术歌曲、交响曲、协奏曲等音乐体裁,我们总会想起瓦格纳、柴可夫斯基、圣-桑等伟大的作曲家;每每谈到器乐演奏,我们总会想起帕格尼尼、李斯特等伟大的演奏家。
然而,在每一种体裁中都留下杰出作品,并且精于器乐演奏的音乐家似乎并不多见,法国作曲家、小提琴家本杰明·戈达(Benjamin Godard)便是其中一位。他出生于1849年,一生中共创作了八部歌剧、五首交响曲、一百多首歌曲以及多首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独奏钢琴曲、练习曲等,每一种体裁都有传世经典,而其小提琴演奏技艺更是得到了世人的赞誉。
本杰明·戈达出生于一个巴黎商人家庭,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小提琴演奏天赋。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能够跟随当时巴黎最好的小提琴老师学习演奏,并在十四岁时就进入了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两年后,本杰明·戈达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小提琴奏鸣曲。1877后,他凭借其三部交响曲《塔塞尔》(Le Tassel)获得了巴黎市颁发的作曲比赛一等奖。1878年,本杰明·戈达开始创作歌剧,他的首部歌剧名为《珍妮特的珠宝》(les bijoux de Jeanette),第二部歌剧《萨拉梅亚的佩德罗》(Pedro de Zalamea)和第三部歌剧《乔瑟林》(Jocelyn)分别发表于1884年和1888年。器乐与声乐完美结合是本杰明·戈達的歌剧最为重要的特征,如此精湛的写作技巧不仅得益于他对于器乐音乐的熟识,同时也得益于其自身高超的提琴类乐器演奏技术。在本杰明·戈达最为著名的作品《摇篮曲》(Berceuse)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本期附赠的Naxos唱片收录了由英国小提琴家克罗伊·汉斯利普(Chloe Hanslip)与斯洛伐克国家爱乐乐团联袂演释的本杰明·戈达的三部管弦乐作品,分别是《第二小提琴协奏曲》(Op.131)、《为小提琴和乐队而创作的浪漫协奏曲》(Op.35)和《诗意的场景》(Scènes Poètiques for Orchestra,Op. 46)。在这三部作品中,小提琴的创造力与活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诚然,本杰明·戈达在各个音乐体裁中均有建树,但小提琴作品无疑是他创作生涯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了快-慢-快的传统三乐章布局。第一乐章开始于小提琴与乐队交替演奏的柱式和弦,紧接着的是小提琴的下行音阶。在强劲有力的开头之后,乐曲进入了较为抒情的旋律,小提琴拉奏舒缓深情的旋律,乐队则以安静简洁的分解和弦进行伴奏。到了乐章中部,情绪逐渐变得慷慨激昂,具有显著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在简短的乐队陈述之后,独奏进入华彩部分,重复多次之后以滑奏结束。主题材料再现,并且以惯常的光辉结束。第二乐章为慢板乐章,乐曲开始于圆号吹奏的朦胧而黯淡的主题,在主题之下,是乐段连续不断且力度较轻的柱式和弦伴奏。随后,小提琴再次拉奏主题,但音色、力度与圆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乐章的插部,乐曲变为6/8拍而不是开始时的4/4拍。直到诗意的主题再次响起,音乐才重新回到4/4拍。乐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为快板乐章,采用回旋曲式,从同至尾都充满着嬉戏喧闹的情绪。
《为小提琴和乐队而创作的浪漫协奏曲》的创作时间稍早于《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富有试验性。作品共有四个乐章,而不是传统的三乐章布局。第一乐章为快板乐章,作为乐章的引子,作品的前十六小节是铿锵有力的乐队前奏。随后,小提琴独奏模仿引子的节奏型,同样具有力量感与沉重感。乐曲的第二主题富有诗意的抒情性,在小提琴演奏歌唱的旋律时,乐队伴奏声部趋于缓和与安静。在抒情主题结束后,乐曲进入一段较为压抑的部分,色彩黯淡,情绪紧张。最后,音乐在如泣如诉般的弦乐中结束。第二乐章紧随第一乐章,情绪延续着第一乐章结束时的阴暗抑郁。第三乐章采用坎佐纳(Canzone)这一古老的器乐体裁,简单明快,清新自然。在持续的如吟唱般的伴奏之上,小提琴拉奏着薄纱似的旋律。这一乐章成为了本杰明·戈达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负盛名的乐章。第四乐章为快板乐章,具有谐谑曲风格。开始时乐队急促短暂的、富有戏剧性的音型给本乐章奠定了不安与惊慌的情绪基础。随后独奏小提琴开始拉奏,开始时较为抒情,但紧张的情绪很快便开始蔓延。
《诗意的场景》由四首具有牧歌风格的小曲组成,分别是《在森林中》(Dans les bois)、《在田野中》(Dans les champs)、《在山顶上》(Sur la montagne)和《在村庄里》(Au village),均以欢快、恬静的情绪为主,音乐语言简洁,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而言,本杰明·戈达的作品似乎缺少了激情与奔放,内敛与安静占据上风,这与戈达本人对音乐的理解与审美不无关系。戈达反对瓦格纳作品中夸张的做法,更加反对瓦格纳的反犹主义。虽然瓦格纳盛极一时,但戈达的作品在当时同样备受追捧。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指挥家帕斯德洛普(Jules Etienne Pasdeloups)就对戈达的作品赞赏有加,甚至允许戈达亲自指挥自己的乐队演奏作品,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本杰明·戈达为后人留下了数以百计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戈达本人的音乐智慧,同时也是研究十九世纪法国音乐的宝贵财富。
音乐家与乐队
斯洛伐克国家爱乐乐团
斯洛伐克国家爱乐乐团(Slovak State Philharmonic)成立于1968年,是斯洛伐克的第二个专业交响乐团。1969年4月,乐团举办了首次公开演出,获得了国内外各大专业机构的认可与好评。乐团规模庞大,有近九十名成员,多来自于各国知名的音乐学院。乐团曾多次赴海外演出,包括里斯本、香港、纽约等地,并多次为拿索斯、马可·波罗等唱片公司录制唱片。
柯克·特里沃
柯克·特里沃(Kirk Trevor),国际知名指挥家、教师,出生于英格兰,毕业于伦敦市政音乐学院(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后赴法国、美国留学。1990年,特里沃在美国获得指挥比赛大奖,开始其指挥生涯。他于1985年至2003年出任诺克斯维尔(Knoxville)交响乐团音乐总监,2000年出任密苏里交响乐团指导,并随多个国际知名交响乐团进行巡回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