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8-05-10王海峰

新一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农村小学

王海峰

摘 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学的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网络空间人人通”建设,给农村教育增添了活力。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可从不同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广泛应用,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投入的增加,使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尤其教育信息化“网络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给农村教育增添了活力。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实现资源共享,利于教师开展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农村孩子眼界小见识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备课,要多准备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优秀语文教学资源共享,扩展师生的信息源,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相关的素材和资料;教师备课时可参考网上的多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农村学生的教案,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制成课件,适时地展现出来,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课文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学生会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桂林山水》一课,可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桂林风光的视频,然后提问:“你从画面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呢?”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美丽的漓江”“我看到了造型奇特的大象。”……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桂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可将教学中的难点分解。如:小学二年级《笋芽儿》一文的教学难点是由笋芽到竹子的变化过程。笋芽与竹子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学生不清楚。教师在课前先制作出笋芽变成竹子的课件。上课时,先展示几株在湿润的泥土中生长的笋芽,然后播放几株刚钻出地面的笋芽,接着再展现几株全部钻出地面的笋芽和几棵长大的竹子,让学生观察笋芽从地下长到地面时形状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后,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笋芽到竹子的变化过程。学生通过这个动画,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终于明白了“竹子”是由“笋芽”变化而来的。也理清了笋芽和竹子的关系,从而对笋芽变成竹子的过程有了清晰、完整的印象。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介入,改變了学生以前被动听讲、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从而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高年级学生可采用教师引导,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秦兵马俑》一课,可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设计如下教学环节:①上网查寻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所查的资料,自学本课文;③向大家介绍从网络上了解到的秦兵马俑。这一教学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

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先明确课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开展热爱家乡的教育;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得查找和准备大量资料:要把课文的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杨梅树和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杨梅的产地及生长情况、营养价值、食用和药用方法,果农收获杨梅时的欢快情景,杨梅产业为当地人创造的价值等有关资料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顺序制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要真正融入人机交互中,就必然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农村中小学的许多教师对汉字读音不太准确,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适时用多媒体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会收到语句准确读音、熟读成诵的效果。例如在教《草原》一文时播放课件,朗读课文时配精美的图片,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会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表现出声情并茂。课文内容在教师没有讲解时,学生就已经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课外延伸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如在教《大自然的启示》一文,为了培养学生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可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课后搜集:①森林原貌和被砍伐后的图片;②集森林被破坏后对人类的危害;③写一些保护森林资源的标语。学生通过作业尽情地展示探索成果。课后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确,信息技术永远只是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的手段。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有机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宜适量的运用,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农村小学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合”乐而“不为”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