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整合的研究

2018-05-10石殿臣

新一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石殿臣

摘 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形成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向经济较发达城市去务工的态势,俗称“打工”,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兄弟姊妹一同外出及夫妻双双同时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年迈的老人,还有上学的孩子,这些留守的孩子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从留守学生的思想上重视,从教育观念上转变,力求在教育手段上有新突破,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孩子来说不仅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使一个人活得快乐,这样也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园,一个和谐的学校,一个和谐的社会。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大部分在行为举止上与正常孩子无异,但实際上他们的心理问题却相当严重。据笔者调查,三港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中,有90%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有80%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其中65%甚至很少与代养人交谈。还有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厌学逃学

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成绩不好,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自己的父母没文化,照样天南海北地做生意、挣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钱还要多,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笔者在对三港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时发现,有47%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41%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教好,只有2%的学习成绩优秀。

(二)孤僻自闭

一些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周宗奎等人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闭,这种心态在父母外出的女生身上有相当的代表性。三港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女生苏苏,平时活泼开朗,每当外地工作的父母回家探亲时就特别兴奋,表现也很好。一到了父母要走的时候,她就开始哭闹发脾气,守在家里不让父母出门,连课也不上了。父母走了之后,她就变得沉默寡言,上课下课总是发呆,晚上经常躲在被窝里哭泣,和朋友疏远了,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除了像苏苏这样的孩子之外,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在学校里从来不主动开口说话,上课表现也不积极,与同学、老师的交往很少很少,即使老师主动与其交谈也只是低头沉默,身边没有一个朋友。假如遇到困难或受了委屈,他们也从来不表现出来,只是自己默默地承受。

(三)冲动暴躁

一些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显得易于冲动,极度缺乏自制力,遇上矛盾时较一般孩子更易发怒,脾气暴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冲动易怒的性格习惯。三港中心小学五年级的男生小佳,平时与同学相处融洽,但三天两头动手打人,究其原因往往是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他总是不同寻常地冲动易怒,每每是先动手的那一个。等到情绪平息之后,他也能及时、诚恳地承认错误,但行动上却毫无改进。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整合的方法

(一)设立“知心信箱”,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

针对留守儿童多不善交流的特点,学校特地开设了一个“知心信箱”,专门接受留守儿童的问题以及困惑。学校专门指派相关教师进行专门的收集、整理和解答工作。假如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辅导老师会在校园广播当中回答问题,假如是比较具体、比较特殊、涉及隐私的问题,老师一般会把学生请到心理沟通教室进行单独的沟通与辅导。

(二)抓准特殊时机给予关怀,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与留守儿童的交流需要把握时机,在特殊的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比一般情况下的教育效果更显著。因此,教师要准确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家庭动向,根据他们的不同的心理需求给予不同的关怀。当他们没能过上生日的时候,及时地给予祝福,提出希望;当他们晚上在校思念父母蒙头哭泣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安慰,多关心多开导;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无私真诚的帮助;当他们因为父母的离开而黯然伤心的时候,及时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于留守儿童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开通“亲情辅导专线”

以班主任手机为点,链接留守儿童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主动要求他们多关心孩子,多打电话回家。孩子在想念父母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地与父母联系,提醒他们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外地的父母遇到孩子教育、沟通方面的问题时,也可以拨打班主任的电话进行心理辅导策略的咨询,班主任要责无旁贷地帮助家长做好这项工作。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

在学校工作当中,少先队工作占据了重要位置,承担了大部分的德育工作。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所区别,但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不过德育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品质的培养,而心健康教育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如果二者形成合力,效果更佳。因此,学校在组织进行少先队活动时,应时时处处考虑到留守儿童,特别是个别弱视儿童,想尽办法让孤僻的孩子们活泼开朗,让捣蛋的孩子们学会遵守制度,让厌学的孩子感受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