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2018-05-10张文亮
张文亮
摘 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灵魂的关键。教师只有坚持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努力塑造自身高尚的人格,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来。
关键词:人格;灵魂;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潜移默化
中华民族这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素有着尊师重教的美好传统。战国时代的荀子日:“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把尊师与重教视为关系国家兴衰的大事,也是当今社会难能可贵的高见。教师之所以获得尊敬,究其原因是为人师表者,给予人以德的感化,最为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是知识的传承者,文明的使者。
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的关系的准则,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就必须先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
教师坚持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努力塑造自身高尚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起着认识、示范、调节、矫正的作用。同时也会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有利于对学生实施教育。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对教师来说,“身正”就是师德高尚,是教师育人的先决条件。所以,教师应具有良好高尚的政治思想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乐教,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爱生如子的严父慈母形象和平等互助、互尊的师生朋友关系。否则,教师在学生中就没有威信,就会“虽令不从”,就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在青少年学生身上体现尤其明显。因为他们在心理上、道德行为上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模仿性强。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日常言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着、模仿着。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中心人物,这种自然倾向和基本生理特征,被称为“向师性”。它起着很大的示范、矫正作用。加里宁指出:“一个教师他必须好好地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的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的各种微弱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人,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最细微的事物,这点是应当记住的。”
教师如果能用自己的高尚情操熏陶学生,不仅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且能直接证明教师言传的真实性和可能性。一个教師,不仅通过语言来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应该以身示范,做学生的榜样。这种无声的语言,往往会超过有声的讲课,它将会深入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俗语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著名特级教师关琦生前所在学校,不管哪个班级的学生发生纠纷闹到不可开交的时候,只要有人说一句“关老师来了”,问题就会迎刃解。在学生心里,“关老师”三个字居然成了“遵守纪律”的同义词。能够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的教师具有的作风,是真实、持久、深刻的,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有利于教师学业素质的修养。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所传的“道”,所授的“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程度的要求。唐代的“师者”都能“传道”、“授业”、“解惑”,难道当代的教师却不能吗?教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必须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教育学强调“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基础。”
对教师来说,首先要通晓所教学科:
第一,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要有比较透彻的理解,要熟悉本学科复杂问题。
第二,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所了解。对在本学科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学者要有所了解。
第三,第三,对本学科有关的学科要有起码的知识。教师决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那些知识内容。俗话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以十倍甚至几十倍的知识去教这本教科书,才能真正把书教好。对教师来说,知识越多越好,才能“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素养,要掌握教育科学、教育规律,自觉地按教育规律去工作。同时,还要使自己兴趣广泛、多才多艺。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要让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教师没有良好的素质修养,就教不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来。教师的职业是走向未来的。数以亿计的在校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精神面貌,是由教师在学校里塑造出来的。教师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前社会风气的好转,也影响将来社会风气的优劣。美国著名教育家迪福说过,如果我自己的表不准,这只是欺骗我个人罢了,但如果城里的大钟走不准,受骗的就是整个城区的居民。这话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深思。
参考文献:
[1]王正国,李海玉.为人师表 身正为范——小学班主任素质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4(5):168.
[2]李一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3]胡艳,刘东敏,刘永明.关于影响中小学教师基本素质因素的探讨及其素质内涵的理解[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6):50-57.
[4]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