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在北京

2018-05-10陈航直

北京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冷面李姐大叔

陈航直

从上大学那时候算起,在北京生活到了第九个年头。似乎从高中毕业离家起,故乡就变成了他乡,就进入了萨义德所说“流放奇异地”的状态。人与家乡、自我与真正归属之间产生了区隔,在这之中,有无法超越的哀伤,有自然而然的思念,但显然还有些别的。

2012年冬天的一个周五,我和朋友在中关村吃饭。那时候我在上大四,成绩平平,前路茫茫。等位的时候站在天桥上,靠着栏杆呆呆看着周围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底下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路口排成长龙的车流。突然感觉对这个城市的认知有了变化,于我来说好像摸到了一股可见的热腾腾的生气。后来,我留在了这里工作。

上学的时候很喜欢路边摊。刚上班那会儿,我时常在晚上来到单位附近的地铁口,在一个大叔的小车摊买碗臭豆腐。久而久之也就熟络了,大叔也会谈起和我年龄相仿、在西南某高校上学的儿子,眉宇间透露着骄傲,高兴起来还会再免费送我半碗臭豆腐。我也会掏出一支烟递给大叔,做一个安静的听众,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看着大叔在昏暗的灯泡下眉飞色舞,讲他的儿子让他如何省心,如何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外交流的机会,锅里的油翻滚着,那是我一天当中听到的最清脆的声响,也是最放松的一刻。我说不清这到底是因为大叔和我的父母年龄相仿,还是因为像我父母一样对他儿子的关心,让我有了天然的亲切感。漂泊在外,物理上的依靠被切断了,但总有些东西让人还能依稀找到旧日的感觉,总有些刹那能够想起旧日的时光。

那时,感觉似乎一切和读书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周末依然能和同学朋友相聚,与上学时不同的是经济上略微宽裕了些。但是渐渐的,还是发现有些东西变了。大家都变得越来越忙,相聚一次也变得越来越难,直到身边一些人因為各种原因开始选择离开北京,我才渐渐开始有了一种独自在北京生活的感觉。那段时间闲下来的时候,喜欢一个人看话剧,一个人看演出,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看展览,更喜欢一个人在晚上来到路边摊,吃着烤串或是麻辣烫,喝着啤酒。但和上学的时候喜欢和邻桌的人聊聊天不同,更多的时候我总是默默地坐在那里,吃完,结账,然后再一个人默默地离开。

单位旁边的小区里曾有家山西刀削面馆,店面不大,连门上的招牌都是上家店铺的。周末我常在那儿吃面,坐在窗边,点一碗刀削面,拼一盘凉菜,和店主聊几句。有天,店主问我,据说我们这些小店要被关了,是真的吗,你有什么消息吗?我不以为意地回答了句“不会吧”,就继续低头拨弄着我的面条和凉菜。过了几天,我再去的时候,发现店铺的门真的已经紧闭了。再后来,那里变成了一个社区小公园。

住处附近有个卖烤冷面的早餐车,我不知道店主的名字,暂且称她为李姐吧,这是她微信的名字。说句实话,李姐的烤冷面没有特别好吃,手艺也有些略带笨拙的生疏,但李姐烤冷面的样子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质朴的专注。同样质朴的是她还跟我谈起早餐车的租金太贵,谈起过往顾客太少收入太少,还有这附近哪里人流多,眉宇间有些焦虑,也有些彷徨。我只是默默地听着,然后在要了一碗烤冷面外还加了几串烤面筋。有的时候下班路过,看到在昏黄的灯光下,她两眼有些呆滞地望着前方,我想,她在想什么呢?是在想今年能赚到多少钱,是想她不在身边的孩子,还是想象这个城市早餐车之外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后来不知为何她的早餐车不见了,改为了一辆简陋的三轮车,打起了“游击战”。但她依然是那个李姐,昏黄的灯光照着她油光的脸颊,很忙碌,有些焦虑,也有些彷徨。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一个个李姐。每天早上,我们精神抖擞地加入了挤在地铁进站口的上班族中的一员。就像一个仪式,昭告着新一天的工作即将到来。早高峰的北京地铁是一幅精彩的油画,有旁若无人引吭高歌的人,有磕碰争吵直到大打出手的人,有不畏艰难把自己挤在人群和车门间的人,有每一站都堵在车门中间死活不肯挪动的人,还有车门外不知道是谁的被踩掉的鞋。有动有静,好不热闹。从踏上地铁的那一刻起,一天就此开始。每天晚上,到进入车厢的那一刻止,似乎就宣告了一天的结束。不管是元气满满,还是一无所获,一天就此结束,回到或温暖或冰冷,或热闹或寂静的住处。如果现在问我们,十年后能成功吗?如果十年不够,二十年呢?我想大家都很难给出答案,也很难说十年后的我们究竟能到达何种高度,比起离开北京会否更加出色,会不会无悔现在的选择。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给了我们微不足道的梦想存在的空间。

有的时候也会很沮丧很低落。但当你看看写字楼里彻夜亮着的灯,半夜仍在站岗的保安,小店里刚刚下班的人们,路上行色匆匆的人群,和从身边擦身而过的汽车的时候,也许仅仅是因为某处的一点点热气,让内心突然间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我们都是这个偌大的城市中渺小的一员,像蚂蚁一样穿梭在大街小巷,但又坚强地扛起了各自的北京故事,然后又化为一个个像素点,拼贴起了新时代的北京故事。

文学与历史中,有太多流放者的英雄史、罗曼史、光荣史甚至成功史,都在尽力超越背井离乡的痛苦。当渺小的我们只身来到大城市,站在周遭高楼林立的十字路口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有朝一日自己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不敢想能否成功,不敢想能否立足,也从不敢跟旁人提起可能有些可笑但又坚持的梦想。但总有一些温暖的带有热气的细节和角落,在某一瞬间支撑着我们,宽慰着我们,让我们能够哪怕生活充满苦涩也保持微笑,累过哭过失落过之后还能微笑地面对生活。

其实在时间渐渐冲刷过后,有很多曾经认为重要的东西都不再重要了,好的坏的,都是风景。微信上曾经有篇很火的文章说,在北京只有生存,没有生活。刚开始觉得有些道理,但想了想,还是觉得并不特别赞同。生活在北京,生活在此处,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煎饼,每一串麻辣烫,不起眼而重要,就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一样。北京的风很大,有时候吹过来会很冷,但也很凉爽。

猜你喜欢

冷面李姐大叔
Noodle or Roll?
我家的“冷面杀手”
失眠的熊大叔
把眼泪变成微笑
高原往事
谁动了我的烤冷面
梨大叔说错了
李姐
不能惯坏自己
我可以变得很富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