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合作培训对耳鼻喉科护士专业能力的影响

2018-05-10朱锦玲池艳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耳鼻喉科医护医生

朱锦玲 池艳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北京 100034)

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一起工作,共同解决病人的问题,共同决定和执行病人治疗和护理的过程[1]。近年来,医护合作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并引申到医护查房、安全管理、护士培训、科学研究等领域[2-4]。耳鼻喉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专科性强,病种多,急症多,病情复杂,兼有内科及外科治疗。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耳鼻喉科护士具备非常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能够匹配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使之同步提高,护士的专科在职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一直以来,耳鼻喉科护士在职培训主要是采用护理独立培训的方法,即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指导完成。由于护士专业所限,在专科知识领域有许多局限性,讲授基础解剖、疾病转归、手术方法、治疗新进展时多是经验教学,还存在许多盲区和不足,使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我科自2015年6月1日起应用医护合作培训方法对护士进行在职培训,医生参与多方面的培训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护合作培训组培训对象为2015年6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耳鼻喉科工作的护士(包括轮转培训护士),共34名,平均年龄(27.3±1.25) 岁。护理独立培训组培训对象为2014年1月1日—2015年5月31日在我院耳鼻喉科工作的护士(包括轮转培训护士),共35名,平均年龄(28.5±1.37)岁。2组护士在年龄、职称、学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医护合作培训方法

1.2.1 医护共同查房及病例讨论 晨间查房是医护人员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最直观的一个通道,以往是医生独立床边查房,护士单独床旁交接班,信息不连贯,病人也需要重复描述。医护共同查房的模式是每日早晨集体交班后由带组医生、管床医生、责任护士一起进行医疗护理共同查房,护士负责汇报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医生针对病人临床情况进行分析,使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康复目标有统一的认识,医护人员共同确认治疗原则、护理重点[3]。每周护士长和当班责任护士参加科主任大查房,针对科内复杂或典型病例进行讨论,进一步了解治疗效果,指导相关护理措施。每月1次以圆桌会议形式进行护理查房,由责任护士进行病例汇报,介绍病人的基本情况,提出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邀请主管医生进行该疾病专科知识讲解,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本病相关的治疗新进展、临床指南的解读等,医生的专业性和科普性使授课通俗易懂,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

1.2.2 医护共同演练专科操作 耳鼻咽喉诸器官多存在于细小及深在的腔洞,查体及治疗时需借助光源、额镜及专科器械进行操作。年轻的护士由于缺乏练习,专科基本功操作并不扎实,视野不清晰必然会影响后续的操作和护理。结合住院医规范化培训的契机,我科定期进行耳鼻咽喉查体基本功考核,包括佩戴额镜、前鼻镜检查、外耳道检查、咽喉部检查等,先期护士一起观看操作示教,参与演练,然后由高年资主治医和护士长一起对护士进行考核,督促护士抓好基本功,提高专科技能。考核优秀者给于奖励。

1.2.3 医生讲解各种内镜检查及手术视频 由于护士缺乏对解剖结构、病理变化的直观认识,医生进行鼻内窥镜、鼓室镜、纤维喉镜等监视系统下可视的操作时,提前告知护士,安排其观看并在操作过程中给予讲解。经过内镜系统的观看,护士逐渐掌握了专科解剖以及术前术后病人的局部表现,使理解力有了很大提高。在临床中护士无法参与到医生的手术过程,对手术名称及手术方式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医护合作培训模式下又进行了新的探讨,为了护士学习进行手术视频剪辑,从手术开始时的切口;术中的操作、止血;术毕时的处理缝合等浅显易懂的部分进行分段演示。分别由耳科学组、鼻科学组、咽喉头颈科学组的专家进行播放讲解,使护士对手术有了更具体、直观的认识,尤其是中耳及内耳手术,在护士无法企及的领域使之得窥门径,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也利于对病人的健康宣教。

1.2.4 医护合作开展临床研究 在培训临床专科护理能力的基础上,我们也重视培训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借鉴其他医院的模式组建医护科研核心组,成员包括科室科研秘书(医学博士)、护士长、具有科研基础的本科学历护士即科研护士2名。科研秘书负责临床科研整体布局与设计,针对护士们提出的科研思路给于分析和指导;护士长负责临床质量与科研管理,使护理科研安全有序进行;科研护士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及配合护士长帮助其他护士的科研培训与指导[4]。在开展科研互动交流时,鼓励护士积极参与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护理课题的申报,汇报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文献共享与读书报告。通过交流,培养临床护士的科研兴趣,由科研秘书切实解决科研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获得技术支持。

1.3 独立培训方法 护理查房、病例讨论、操作练习、护理科研均由护理人员独立完成,其时间、次数和培训内容与医护合作培训相同。

1.4 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查阅2014年1月1日—2015年5月31日耳鼻喉科护士在职培训满意度调查表(此表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5个条目,评分采取liket 5级评分法)、护士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将2014年6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实施医护合作培训时的数据与之比较,对所收集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1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见表1~2。

表1 2组耳鼻喉科护士在职培训满意度比较±s,分)

表1 2组耳鼻喉科护士在职培训满意度比较±s,分)

锻炼临床思维独立培训组 3.31±1.07 3.20±1.13 3.48±0.92愿意参加培训4.03±0.56合作培训组 4.35±0.69 4.53±0.66 4.26±0.71 4.38±0.65 4.59±0.49 t值 -4.77 -5.97 -3.93 -3.01 -4.34 P值 <0.01 <0.01 <0.01 0.008 <0.01组别 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77±1.00

表2 2组耳鼻喉科护士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2 2组耳鼻喉科护士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人数 理论考核 专科操作考核独立培训组 35 88.43±3.48 87.57±3.38合作培训组 34 91.79±2.96 91.79±2.98 t值 -4.324 -5.496 P值 <0.01 <0.01

3 讨论

3.1 有利于增进护士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能力 以往科室传统的护士独立培训模式是由护士独立完成的,由于护理专业的局限性,使培训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授课时大多单一参考教科书或是经验式授课法,专业知识讲解不透彻,不能及时获取最前沿的知识,很难全面地为科室护士提供上升的空间。Lindeke等[5]认为,医护合作是一个强调知识共享和共担责任的过程,强调沟通和信息共享。医护合作性培训通过医护共同查房、典型病例讨论,专科操作练习,内镜检查及手术视频讲解等方式,使医护双方在交流中发表各自的观点,有利于护士更好地理解治疗意图,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使护士在工作中能对病人的病情观察更为细致,临床判断更为准确,处理更加及时、有效。由于有临床医师的现场指导,即时解决护理问题,护士的积极性更高,为护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从而增进护士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3.2 能增强团队凝聚力 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有研究[6]表明,积极的医护合作有利于医护沟通渠道和交换信息的畅通,更全面、真实地评估病人,了解病人需求,有利于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提高整体医疗效果,从而提高病人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国外研究认为职业护士与医师的合作性交流有助于团队内部解决问题,降低护士压力[7]。通过医护合作性培训,医护合作的时间和次数增多,护士对医生的培训给予肯定,医生也对科室护士的临床能力有了进一步了解,使医护关系更加融洽,团结协作精神也进一步增强,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从而使更多的病人受益。

3.3 能提升护士的科研能力 培养科研兴趣 医护合作培训模式不仅增进护士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培训护士的科研能力。由于护士科研理论基础薄弱,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很多护士对科研望而却步。我们通过组建科室科研核心组,请医生辅导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对科研感兴趣的护士,通过查阅护理期刊,医生首先了解护理科研所涉及的领域和范畴,启发护士的科研思维。在医生的科研课题中,已经有护士参与临床调查等部分,包括术后症状的汇总、生活质量的调研等,逐步转化为护理科研的思路和方法。小组定期开展科研互动交流,汇报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文献共享与读书报告。通过交流解决科研难点,获得支持,培养科研兴趣。目前科室护士已发表科研论文7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申请院内科研发展基金3项。

4 医护合作培训模式的启发

医生护士始终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医护合作培训模式改变了以往医护关系主导-从属模式,即医师开医嘱,护士执行医嘱,两者很少交集。医生通过参与护士培训,对护士的工作有了更多了解,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病人的护理工作给出指导性意见,同时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也是病人安全性的有效保证。

5 目前科室医护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护士的接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培训效果自然也不尽相同。在职培训需要将培训的内容不断进行强化巩固,同时医生的授课水准也不尽相同,我们希望医护合作培训模式能越来越被重视,使护士的在职培训能够充分利用科室的有效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护士的专业能力。

[1]Baggs JG,Ryan SA,Phelps CE,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and patient outcomes in a medical intensive care[J].Heart Lung,1992(21):18-24.

[2]刘燕,李志丽.谈医护合作模式下的病房陪护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2):177-178.

[3]杨献军,郑娟,林兰.医护合作培训对ICU护士实践能力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0):80-81.

[4]王兰,许莹.医护合作提升腹膜透析中心护理科研管理质量的时间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23-425.

[5]Lindeke LL,Sieckert AM.Nurse-phyaician workplace collaboration[J].Online J Issues Nurs,2005,10(1):5-6.

[6]Lake ET.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environment scale of the nursing work index[J].Res Nurs Health,2002,25:176-188.

[7]Diane KB,Chiemi K.Enhancing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of nurse and physicianloadershipintwointenssivecareunits[J].JOMA,2004,34(2):60-70.

猜你喜欢

耳鼻喉科医护医生
最美医生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你得了“晕屏症”吗?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