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篮球传球技术表现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
2018-05-10吴文飞
吴文飞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现代篮球竞赛中男子篮球传球技术为研究对象。观察对象为第30、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决赛;第16、17届男子篮球世界锦标赛赛决赛;2015年和2016年NBA总决赛;2015年和2016年CBA的总决赛,共计26场比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书籍(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文献(万方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料(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成都体育学院校园网等)了解国内外对篮球传球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成果50余篇;并阅读相关的专著9部,丰富了研究者的理论知识,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录像统计法
通过互联网下载比赛录像,研究者通过AdobePremiere6.5软件反复观看第30、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第16、17届男子篮球世界锦标赛决赛;2015年、2016年NBA总决赛;2015年、2016年CBA总决赛的录像,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时间统计精确到0.01秒。在统计过程中出现模糊的细节问题通过多次重放视频,以确保统计数据时的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3.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第30、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第16、17届男子篮球世界锦标赛决赛;2015年、2016年NBA总决赛;2015年、2016年CBA总决赛中的传球方式、传球距离、传球时间的统计数据,作出纵向对比,进行分析,拟揭示其中的规律,找出现代篮球竞赛中篮球传球技术具体表现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二、分析与讨论
(一)现代篮球传球技术的表现特征
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性的竞赛项目,每队有5名成员构成,根据每名球员在比赛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在场上的位置也是不同。在篮球比赛中球员的位置主要分为后卫、前锋和中锋三种。根据每个位置上职责和分工的不同,后卫又分为组织后卫和得分后卫、前锋分为大前锋和小前锋。
1.后卫位置上的传球技术特征
在篮球场上后卫主要分为得分后卫和组织后卫,两者各司其职。顾名思义,得分后卫的主要作用就是得分,往往是接球者,而组织后卫则是负责本队的组织进攻,在本队的几名进攻球员进行串联的作用,是传球者的角色。研究者对第16、17届男子篮球世界锦标赛决赛中后卫传球技术运用情况的数据统计得出表1。
表1 第16、17届男子篮球世界锦标赛决赛后卫主要传球技术运用情况
如表1可见,第16、17届男子篮球世界锦标赛决赛中,双手胸前传球和双手头上传球无明显差别,通过T检验P>0.05,说明前后2届男子篮球世界锦标赛决赛中这两种传球技术的运用上无显著差异。而这两种传球技术在多种传球技术运用中占主要地位,说明了当代世界男子篮球竞赛中后卫位置上的传球技术运用主要还是双手胸前传球和双手头上传球。
通过表1分析得出,单手肩上传球存在非常明显差距,通过T检验P<0.01,说明第17届男子篮球世锦赛决赛中单手肩上传球技术运用较第16届男子篮球世锦赛决赛中单手肩上传球技术差异十分显著,而且这项传球技术的运用呈明显递增的趋势。
通过录像观察发现,后卫位置上的双手胸前传球主要是通过与运球或者是突破后的动作相结合,且传球速度快,准确性高,在传球方式的选择上大多都是直线与折线传球路线相结合。双手头上传球主要是在外围之间的转移球和给内线的高吊球,因此后卫球员在双手头上传球技术的运用上不得不选择弧线传球路线。
2.前锋位置上的传球技术特征
前锋是球队中最主要的得分者也是前场组织进攻的策应者。他不仅需要良好的得分能力,更需要有策应进攻传球的能力。前锋位置上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运球和突破结合的传球,他们是策应者,是从发动进攻到得分之间的链接者,起着关节的作用。所以他们的传球要速度快、准确性高。像大前锋这样具有身高优势的位置,他们往往挑起球队篮板球的重任,因此他们需要抓取更多的进攻机会在高位送出妙传,制造得分机会。所以在前锋位置上运用到的传球技术多为双手(单手)的胸前传球、单手体侧传球以及单手肩上传球。研究者对第30、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中前锋传球技术运用情况的数据统计得出表2。
从表2中可见,双手胸前传球和单手胸前传球在前后两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中前锋位置的运用情况差距不明显,通过T检验P>0.05,说明前锋位置双手胸前和单手胸前传球技术运用没有明显差异。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前锋位置上单手体侧传球占主要地位,且存在明显差距,通过T检验P<0.05,说明单手体侧传球在前锋位置上的运用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单手体侧传球的运用呈明显增长趋势。
表2 第30、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前锋主要传球技术运用情况
研究者通过观察比赛录像发现,前锋位置上双手(单手)胸前传球技术和单手体侧传球技术运用多用于结合投篮的假动作来完成的,比赛中前锋往往通过投篮的假动作来吸引对方的防守资源然后将球传给其他位置的队员完成投篮、上篮得分,在传球路线的选择上也都大多选择折线传球路线以提高防守方拦截球的难度,而双手、单手胸前传球相对于单手体侧传球的隐蔽性不高,容易被判断传球意图。并且通过表2发现单手胸前传球次数呈递减趋势,单手胸前传球在前锋位置上的运用逐渐减少。前锋位置上的单手肩上传球大多是抢下防守篮板后发动的快攻第一传,再由表3可以看出,两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中前锋位置的单手肩上传球差距十分明显,经T检验P<0.05,说明第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中前锋位置的单手肩上传球较第30届有明显差异,并且其运用次数呈递增趋势。
3.中锋位置上的传球技术特征
禁区是篮球比赛中各队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中锋在比赛中不仅要有防守阻攻的能力。在进攻中中锋经常有机会站在靠近罚球线的禁区内(禁区是整个进攻场的中心位置)接球,所以中锋球员也要具备不错的导球能力将球送往适当的角落,为其他队员创造有利的进攻得分条件。因此在比赛中中锋队员主要运用的传球技术是双手(单手)低手传球和双手头上传球。研究者对第30、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中中锋传球技术运用情况的数据统计得出表3。
在表3中,中锋位置传球技术运用情况来看,双手头上传球技术的运用无明显变化,通过T检验P>0.05,说明中锋位置双手头上传球技术运用无显著差异。而双手(单手)低手传球技术运用差距明显,通过T检验P<0.05,说明中锋位置上双手、单手低手传球技术运用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两种传球技术的运用次数呈明显递增趋势。
表3 第30、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中锋主要传球技术运用情况
研究者通过观察录像分析发现,中锋位置的双手头上运球较多的运用与防守端的抢防守篮板之后的快攻中和进攻端抢防守篮板后的外传组织二次进攻中,而在进攻中中锋位置一般都是接来球后的自己得分或双手、单手低手传球给下切进攻队员,在传球路线上都是折线传球为主,这样的双手、单手低手传球距离近、隐蔽性高。
4.快攻进攻中传球技术特征
在篮球比赛中,进攻方式主要分为快攻和阵地进攻,它主要根据防守方的落位来划分的。快攻是由防守转入进攻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在人数上造成以多打少的优势,或在人数相等以及人数少于对方的情况下,乘防守方尚未落位,果断而合理地进行攻击的一种快速决战的进攻战术。快攻是一个球队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当今世界强队普遍重视和运用最多的战术之一,也是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由防守转入进攻时,积极创造快攻战机,充分发挥快攻威力,能给防守方制造很大的压力,并能争取比赛进攻主动权,能达到有效的进攻效果。以快速传球而发动快攻为战术体系的球队,往往能在比赛中给对手以重创,这种行如流水的进攻效果对于观众来说也是观赏性十足。
快攻中传球的及时到位,是决定快攻战术质量的首要环节。快攻中的传球多是在向前奔跑中完成的,所以发动快攻时的第一传和快攻推进过程中的各种短传以及运球中的传球和突破分球,都要及时到位,并且要求快速安全的超越防守方球员。
快攻战术的组织结构是由发动、推进和结束三个阶段组成。在篮球比赛中国,发动快攻的时机有以下几种:跳球获球后、掷界外球之后、抢获后场篮板球之后和抢断球之后。能否打成快攻,往往取决于能否及时发动快攻,此时快攻第一传便成了快攻战术发动阶段的关键。第一传的出手速度不但要快,而且球要传得远、传得准,争取将球直接送到前场已达到快速攻击的目的,所以在快攻第一传当中往往都使用单手肩上传球,争取以最短的时最快的速度完成第一传,形成进攻方以多打少的局面。
从表4中可以发现,在第30、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中快攻传球速度存在明显差距,通过T检验P<0.05,说明第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中快攻传球的速度较第30届有显著差异,并且传球速度更快、传球时机明显减少。
表4 第30、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传球速度统计分析
研究者通过比赛录像发现,在两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中无论是哪方发动快攻,在第一传上都果断发动进攻,尽量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把球传出,进攻队员都是以最快的速度下切,在防守队员还没有落位或者是防守队员没有完全落位的情况下就已经发动了进攻,而且在快攻的推进过程中,球员多使用直线传球的路线迅速将球传出,因为已经建立了人数上的优势,所以无需过多的隐藏自己的传球意图,其目的就是以快制胜,以球的飞行距离最短的直线传球路线便是最佳的选择。并且研究者还发现在两届奥运会男篮决赛中其快攻的成功率相当之高,说明了高水平比赛中球员的篮球传接球技术基本功扎实且队员之间的默契度很高,从而降低了快攻中的传球失误几率,提高了快攻的成功率。
5.阵地进攻中传球技术特征
阵地进攻中最主要的就是球员之间的配合能力。配合是指在篮球比赛中局部范围内2~3名球员为了达成统一进攻目的而协调组织行动的进攻方式。比赛中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的战术,都离不开配合。只有熟练掌握了基础配合,才能使全队战术更加灵活、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而完成各种配合的直接手段就是传球。进攻基础配合包括掩护、策应、传切和突破分球四种方法,篮球比赛中千变万化的进攻战术都离不开这四种配合。其中传球技术多用于传切和突分配合这两种配合方法。传切配合是进攻队员之间利用传球和切入技术组成的简单配合。传切配合一般在对方防守扩大时、进攻者拉空一边防守时或着防守自己的队员失去警觉时运用。研究者通过观察比赛录像发现,高水平的球队在传切配合时多使用双手胸前传球传球技术,因为这是最基本的传球技术同样这种传球技术的准确性也是最高的,传切配合不需要太多的假动作来吸引对方的防守资源,它只需要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将球传给切入的队员从而制造得分机会。像NBA联赛中洛杉矶湖人队的“三角”战术就是很好的传切配合的代表。突分配合是指持球者突破后利用传球与同伴配合的方法。无论对方运用何种战术,都可以打突分配合,而在突分配合的情况下,球员往往都是突破后运球当中推拨传球和利用上篮的假动作在空中变换方向的传球方式。
表5 第16、17届男子篮球世界锦标赛传球距离统计分析
(研究者将14米以上划定为远距离传球,5~14米为中距离传球,不足5米的为近距离传球)
研究者通过观察比赛录像时发现在阵地进攻中近、中、远距离传球趋于平衡的前提下,表现出进攻次数由远向近递增的规律。篮球运动一向重视内线攻守,基于越靠近篮下成功率越高的基本思想,内线始终是攻击的重点区域。但进攻区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中远距离进攻是近距离进攻的必需保证和前提,随着现代篮球竞赛中快速打法的盛行,近距离进攻已不同于过去盛行的“双塔”战术,前锋,甚至后卫现在都能在近距离进攻,由此决定了现代高水平男子篮球竞赛阵地进攻在攻击区域总体平衡的现状下,把近距离作为攻击的重点。实践证明,如果一个球队的传球技术运用效果好于对手,那么球队的胜率就会大增[2]。如今男子篮球竞赛比赛节奏越来越快,研究者通过观察比赛录像发现在这种节奏的影响下,表现为总的传球次数少,失误也少,因为每一次传球都有被对手抢断和主动失误的可能性,减少传接球的次数,传接球的失误率也会相应的减少。
通过表5可见,在第16、17届男子篮球世界锦标赛的决赛中远距离传球比中、近距离传球都多,占主要地位。研究者分析发现两届男子篮球世锦赛决赛中近距离传球差距比较明显,通过T检验P<0.05,说明第16、7届男子篮球世锦赛决赛中近距离传球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第17届男篮世锦赛决赛中近距离传球明显多于第16届,呈上升趋势。中、远距离的传球差距不明显,通过T检验P>0.05,说明中、远距离传球无明显差异,且中、远距离传球呈递减趋势。
通过比赛录像发现,在阵地进攻中,因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与限制,远距离的传球均出现在外围调动球时,而中、近距离的传球进攻目的明显且传球次数少,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球的失误率,保证了进攻的成功率。研究者还发现,在阵地进攻中无论是哪种战术配合下、球员运用何种传球技术,都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传球的速度快、传球的隐蔽性高。研究者在观察录像的过程中还发现在阵地进攻中传球路线上折线传球出现的次数与直线传球趋平的现象,因为折线传球主要通过地面的反弹的方式传球,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传球者的传球意图,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守方拦截球的难度,同时折线的传球路线能够很好的洞穿高密度的防守球员。而线传球的传球路线因为它的速度慢,传球距离中远,一般都是小个传给内线高个前锋和中锋的高吊球,以给对方的球篮造成威胁,往往这种传球都是以中锋为核心的战术打法,像第15届的男篮世锦赛中西班牙队,他们就以保罗·加索尔这个高点为进攻突破口,因此在阵地进攻中西班牙队使用弧线传球方式就较多。
(二)中外男子篮球联赛中传球特征表现与对比
在篮球比赛中我们会看到许多优秀的组织后卫漂亮、精确的妙传或者助攻,这些传球不仅推动了比赛中进攻的成功率,也提高了整场比赛的观赏性。然而,反观国内联赛与国外联赛,其传球所带来的效果显得明显不足。因此研究者对2015年、2016年的NBA联赛总决赛与2015年、2016年CBA联赛总决赛各随机抽取5场总共10场比赛的传球方式统计分析得出表6。
表6 CBA联赛总决赛与NBA联赛总决赛不同传球方式统计分析
表6中的数据显示,国外球员与国内球员在比赛中胸前传球与头上传球的技术运用效果并无太大明显差别,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0.05,说明国外球员与国内球员在这两种传球技术的运用上无显著差异。而单手体侧传球技术、单手肩上传球技术的运用,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0.05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国外球员与国内球员在这两种传球方式上存在明显区别,国外球员在这两种传球技术的运用上比国内球员要多,并且国外球员在这两种传球技术的运用上比国内球员也要好。
通过表6数据结果的显示我们可以分析出,国外与国内球员大量运用体前、头上基本的传球技术,在这两种传球技术上国内与国外球员并无明显差异,这是最基本的传球技术动作,说明国内球员传球的基本功掌握不错。而在其他两项传球技术的运用方面国内球员要远逊色与国外球员,说明国外球员的比赛打法更加多样、更加前卫,体现了国外球员传球技术掌握与运用的多样性,同时也反映了国内球员的比赛打法比较刻板。
表6传球方式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国内与国外球员在体侧传球技术、肩上传球技术的运用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0.05差异显著。数据表明了国内球员与国外球员相比在传球技术的储备和运用上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传球是实现战术配合的枢纽,它能把场上的五名球员连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集体协同力量。因此拥有储备丰富的传球技术可使球员无论在场上遇到何种情况都能巧妙应对而准确的转移出球,为队员创造更多和更好的进攻机会。
表7 CBA联赛与NBA联赛快攻与阵地进攻传球速度统计分析
通过观察比赛录像统计,得出表7数据如上。数据显示在发动快攻中CBA与NBA的传球速度存在明显差距,通过T检验P<0.01,差异非常显著。说明NBA比赛中,有机会发快攻时NBA球员在一传时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将球传出,在时间上大大的保证了球队最有利的快攻时机。通过观察录像发现国内CBA决赛中快攻情况下,球员接球不积极,接球后犹豫不决不够果断,快攻时机转瞬即逝,发动进攻时防守方已然落位,此时进攻为时已晚。
在阵地进攻中,通过表7可以发现,CBA比赛与NBA比赛中传球速度无明显差异。通过T检验结果显示P>0.05无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在阵地进攻中,受到空间上的影响和限制,又由于人数对等、防守对位,使得进攻存在一定难度,并且进攻时的情况较快攻时复杂。所以在阵地进攻中CBA联赛与NBA联赛的传球速度都更耗时且两者并无明显差异。
研究者认为,NBA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运用代表着当代世界最高篮球水平,其竞赛的强度、速度更是CBA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因此NBA联赛中尤其是在其决赛中球员的传球技术运用更加娴熟,球员的素质也更加好。国内球员与国外球员相比,在传球技术的储备方面明显不足于国外球员,并且篮球传球技术基本功较国外球员差,对于特殊的传球技术运用和特殊情况的传球能力缺失。而且通过研究者观察录像发现国内球员的身体素质明显较国外球员差,国内球员往往在比赛最后一节中会出现传球失误率提高、传球动作不顺畅、传球意图不明显和进攻欲望缺失的现象。
(三)现代篮球传球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传球方式上,研究者对第30届和第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第16届和第17届男子篮球世界锦标赛决赛、2015年和2016年NBA联赛总决赛以及2015年和2016年CBA联赛总决赛的比赛录像研究分析中发现,现代篮球传球技术运用的表现特征十分显著,主要运用的传球技术有双手胸前传球、双手头上传球和单手体侧传球,但是从表1、2、3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单手肩上传球的运用明显的呈递增趋势发展。
对于传球的速度,在快节奏、高强度的比赛环境下,传球速度的快慢正在逐步影响着比赛的进程和结果。从表4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快攻时还是在阵地进攻中,传球速度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在快攻当中,传球速度明显变快,使得比赛节奏更加紧凑。从观赏性的角度来看,比赛场上出现的情况更加多变,整场比赛也更能捉住观众的眼球。
对于传球的次数,通过对比赛录像的重复观看和分析发现,为保证比赛进攻的成功率,比赛中在传球次数上逐渐减少,传球的准确性上进一步提高。球员与球员之间的默契度提高,在传球队员传出球之前接球队员已经能知晓传球队员的意图,提前到达预定位置接住传球。另外传球的距离伴随着防守技术的逐步提高有一定的缩减,通过表5可以发现在比赛中中、远距离的传球次数正在逐步减少,而近距离的传球次数则有显著的提升。但是在现代男子篮球竞赛中,远距离的传球还占据主要地位,这跟现代篮球竞赛的比赛节奏有很大关联,快攻发动次数变多,因此远距离的传球将不会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
对于传球的距离,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在比赛阵地进攻中传球次数将逐渐减少,传球距离将保持近距离传球为主,目的是为减少传球的失误率,保证比赛中进攻的成功率。由于比赛防守强度的加大,传球的速度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比赛的快攻当中。在阵地进攻中为洞穿对方高密度防守,在传球技术运用的选择上更趋向于更高的隐蔽性传球。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篮球传球技术是篮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篮球技术发展的推动因素之一,同样也是篮球运动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篮球的传球技术在篮球比赛中担任着重要任务,它是篮球比赛的“血液循环”,切断传球,就像没有了血液循环的人体一样。传球技术在篮球比赛中,是比赛进攻的基本保障,进攻的发动基本都是通过传球开始的,在比赛进攻中传球同样也是连接进攻各个要素的主要手段。传球是影响比赛结果的重要因素。
2.现代男子篮球竞赛中,后卫位置上传球技术运用主要是双手胸前和双手头上传球方式,前锋位置上传球技术运用主要是双手胸前、双手(单手)体侧和单手肩上传球方式,中锋位置上的传球技术运用主要是双手头上传球、双手(单手)低手传球方式。
3.当代男子篮球传球技术的表现特征显著,其传球方式以双手胸前、双手头上、单手体侧以及双手低手传球为主,以背后传球和胯下传球为辅。在传球速度上,无论是快攻还是阵地进攻中传球速度都较快,突出表现在攻守转换和快攻第一传。
4.国内球员与国外球员相比在基本传球技术的运用上无明显差距,但在特殊传球方式上和特殊情况下的传球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国内球员的传球基本功差,具体表现在国内球员传球的应变性、灵活性和节奏的控制能力上。并且国内球员的传球速度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快攻进攻中,国内球员的传球速度明显慢于国外球员,传球方式存在严重问题,且传球不果断。另外,比赛中传球的成功率也明显较国外球员低,尤其是在比赛末节。
5.现代男子篮球竞赛中传球技术的发展趋势:传球速度将更快,突出表现在快攻进攻中。受防守强度影响,比赛中传球的距离也在向中、近距离传球靠近,中、近距离传球呈明显递增的趋势,尤其在阵地进攻的情况下。为确保进攻成功率,减少进攻传球失误,比赛中的传球次数减少突出表现在阵地进攻中,同时比赛中球员的传球目的也更加明确,队员与队员之间的默契逐步提高。总之,世界男子篮球传球技术正朝着更快而准确、更精细而高效,更多样而隐蔽的方向发展。
(二)建议
1.从第30、31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决赛和第16、17届男子篮球世界锦标赛决赛中可以发现,美国队囊获全部冠军,而且NBA联赛已是现如今世界最高水平联赛,因此美国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篮球传球技术的运用有很好的借鉴和学习之处,且这些传球技术也都广泛被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球员借鉴和学习。我国国内球员也应该多向其他地区和国家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篮球技术,尤其是美国。
2.国内球员的篮球传球技术储备远不如国外球员,因此在训练时应多用于时间对篮球传球技术的基本技术进行练习,只有基础扎实、牢固才能打出各种战术配合,在比赛中才能更加轻松自如的运用各种传球技术,这样球队也会显得更加默契。此外应加强国内球员在高强度对抗中的传球能力训练,还有模拟在不同的比赛情况下国内球员的传球能力训练。这样在比赛中球员才能更好的发挥传球技术的运用,打出更精彩的比赛,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洪亮.篮球[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毕仲春,郭永波,陈丽珠.篮球技术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125-1127.
[3]王刚.篮球技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4]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5]张淇.关于中美篮球传接球技术运用效果的差异性特征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6]董彬彬.篮球技术的方法论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2).
[7]冯秋明.篮球传接球技术教学与训练法研究[J].体育世界,2007(2):55-56.
[8]姜明.对篮球运动中传球技术运用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1):87-89.
[9]田世华.北京奥运会中外男篮优秀控球后卫传球技术运用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2010(32):145-146.
[10]陈俊.CBA与NBA常规赛季比赛中传接球技术运用的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11]黄益.篮球传球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实践运用[J].内江科技,2015(1):167.
[12]刘志锋.谈篮球传球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3):153-154.
[13]张锐,林文欣.浅析篮球传接球技术意识培养[J].考试周刊,2009(6):120-121.
[14]袁国强,赵新民.浅析篮球比赛中传接球的失误[J].科技信息,2009(15):107.
[15]韩彦坤.从中美男子职业篮球联赛鉴析传球技术的差异[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16]陈灿.论篮球运动员传球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J].体育世界,2006(5):31-32.
[17]陈俊.CBA与NBA常规赛季比赛中传球技术运用的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18]赵诚民,宋亮.运动速度知觉信息对提高篮球长传球技术准确性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4):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