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爱青春

2018-05-10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样青年人青春

五四是青年人的节日,是青春的节日。每个时代的青年都一样,都朝气蓬勃,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都富有青春梦想,在拼搏奋斗中绽放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在反思,我爱青春吗?当然爱。可是,为什么有时看着青年人不顺眼呢?尤其是跟自己亲近的青年人,有血缘关系的青年人,关系降至零点,仿佛有“仇”。

我的儿子是“90后”,我们父子之间,自儿子进入青春期后,几乎没有共同语言,相看两厌。我特别不能忍受的是,深夜里,他蒙着被子在被窝里“嘿嘿嘿”地偷着笑,笑啥呢?还蒙着被子。我百思不解。后来儿子到远方求学了,他的房间空出来,我躺在儿子的床上,猜想了半天,后来突然有所感悟。我也蒙上被子,打开手机,看着《大话西游》,我竟然也“嘿嘿嘿”地笑出来,这回轮到妻子不解了。她说,你们父子搞什么名堂?我不告诉她,这是秘密。因为,在黑黑的被窝里,我嗅到了神秘的气息,嗅到了不被干扰的独享的气息,也许就是青春的气息吧。那一刻,我理解了儿子,在内心里,跟儿子和解了。

黎 青 /图/

《青春之歌》和《青春万岁》曾让我激动不已,因为我读时还年轻;而9年前看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时,我不再激动,它一开始让我反感,进而反思。“打倒杨杉!绝不放弃,我要抗战到底绝不半途而废!!”杨杉是钱小样的母亲。在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王珞丹扮演的钱小样就是这样说话,直率、另类、叛逆。当她刚认识一个男孩子方宇时,就敢坐着他的车一路从宁夏跟到北京。钱小样就是这样行动,单纯、简单得可爱,敢作敢为,一点都不设防。看钱小样不停地折腾,我有种久违了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啥?毛茸茸的,一时说不清,但是感觉有穿透力。在好多父母眼里,这些新生代都是“问题青年”,他们拿着青春赌明天,甚至有点儿挥霍。

中老年人爱青春吗?爱。但有时爱的方式不对,好多是溺爱、错爱,甚至是泛滥之爱。让我们看看中老年人在青年人眼里的形象吧。当钱小样被迫要遣送回家的时候,有一场告别姥姥、大姨、二姨的戏。钱小样一脸悲戚地鞠躬,就跟遗体告别似的。妈妈、姥姥、大姨、二姨在钱小样眼里是如此厌恶。她以她特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我想起作家贺小晴在小说《天衣》创作谈中的几句话:“父母和子女之间,因为爱,因为近,误解和伤害始终难免,又因为爱,因为近,那些伤害似乎算不得事故,因为不算事故,毒箭一般的伤害便常被忽略,被一笔勾销,连抱歉也无须说一句,可伤害始终在,尤其因伤在亲人心中,毒箭很难拔除。爱的丰富和伟大不在于纯粹和柔软,而在于坚硬和块垒出现后,我们如何面对,如何化解和如何继续爱。爱的过程艰难,导致爱的细微和彻骨,博大和宽阔。往往,以爱去诉说和表达爱时,伤害必然出场。正如一句歌词所言:爱到心碎还要爱。”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战争没有流血,但是比流血还残酷。

它的残酷在于父母往往是堂而皇之地以爱的名义肆意妄为,“爱这个词在亲情中有着无法厘清的边界,它特别容易模糊是非颠倒黑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大于理。如果其中再附着价值观的移位,对下一代的迫害就更是雪上加霜”。

看不惯青年人的“张狂和莽撞”,其实呢,是忘记了自己年轻时的“张狂和莽撞”。可以肯定地说,对青年人反感得越厉害,说明一个人衰老得越厉害。青年人有想法,有看法,有自己的做法,有自己的活法。他们肯定有缺点,有不完美之处,但他们的缺点是在成长路上的缺点,彰显的,潜隐的,感性的,理性的,都有。他们的缺点很容易变成亮点,进而成为优点。

我尊敬的作家孙惠芬去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寻找张展》,写的是90后青年张展的成长故事。我曾跟孙惠芬有个对话,她说:“父与子的困境,是人类永恒的困境,但在我们的环境下,在人人都被欲望蛊惑的开放时代,父母也是受害者。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常常想到一个镜头,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河流》电影里那个在船上与老虎搏斗的少年派。我们这代父母,其实和我们的子女同在一条船上,有时候父母就是老虎,让弱小者与之搏斗,可当时代的惊涛老虎一样逼近,父母又和子女一样成了弱小者,而最为可怕的是,做父母的往往容易畏惧,因为追求文明和进步往往会成为我们随波逐流的借口。”“在从不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家长眼里,早恋就是不道德的,不听父母话就是不道德的。如果再因为简单的判断造成误解,则更不堪设想。实际上,任何抛弃人性的道德都是伪道德,当以世俗的心灵行使爱的权力时,往往身在伪中却不能自知。”这些话,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

我们爱青春,就得平视青春、善待青春、理解青春、尊重青春,而不是蔑视青春、轻视青春、忽视青春。还是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讲的:“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总而言之,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容易做,而在中国尤为不易。”鲁迅的话,至今不过时。

我们爱青春,就得以青年为师,以青春为师,借青年人的一点青春。永葆青春,靠什么?好奇心。好奇心是青春的密码。

好奇心是青春的密码。这是一位80多岁的老教授说的。他天天游泳,玩微信、微博,写公众号,追韩剧。有一次,朋友邀请老教授晚宴,他在朗诵完李白的《将进酒》后,唱起了流行歌《半壶纱》:“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揽五分红霞采竹回家,悠悠风来,埋一地桑麻,一身袈裟,把相思放下,十里桃花待嫁的年华……”活脱脱一个“80后”的调皮青年。那一刻,我在想,有好奇心,就自在就快乐,有好奇心,就是“青春做伴”。

谁都年轻过,谁都青春过。老年人宽容青年人、呵护青年人,经常表扬鼓励青年人,把自己的经验,特别是把自己的失败教训说给青年人,这是美德。看到老年人欣赏青春的姿态,我常常想起帕斯的诗句:“抚摸太阳、雨水和时间的皮肤/向绿色的枝条仰望/倾听叶子水一般的歌唱……”

当然,我们青年朋友们,也别老卖“青春”的资格,也该虚心从父辈、祖父辈那里汲取营养,从而健康迅速地成长,这也是永葆青春的渠道之一。

忽然想起老作家王蒙,我多次采访过他。80多岁了,他依然笔耕不辍。他一口气写了60多年,写了1700多万字,年过八旬还出版了长篇小说《闷与狂》《明年我将衰老》等书。让我惊讶的是,小说的敏锐度和叙述节奏根本不像一个80多岁的人写的,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一点看不出老态和颓唐。文学评论家王干说,《闷与狂》的写法太年轻了,太青春了,像疯狂的文字精灵在舞蹈,像张旭的书法在咆哮。

王蒙曾在年轻时写出《青春万岁》。的确,青春万岁!这是一个激励人、鼓舞人的简洁而有力量的句子,一个透明的闪闪发光的句子。

猜你喜欢

小样青年人青春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赠你一枝花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萌图
搞笑图片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