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8-05-10赵天增王红岩
赵天增,王红岩
(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普胸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微创手术凭借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势逐渐成为现代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胸腔镜手术作为胸部外科微创技术的典型代表,其技术已相对成熟。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被广泛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手术治疗,相较之传统的肺叶切除术,术中切除肺组织较少,更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2]。胸壁手术切口长度及数量一直是评价手术创伤程度的常用指标,多项临床发现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具有更好的微创治疗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究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NSCLC诊断标准[4],肿瘤直径<2 cm,外周型结节,CT检查磨玻璃成分<50%;②年龄≤70岁;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1.2 排除标准 ①既往胸部手术史;②心肺功能耐受性较差;③术前接受化疗或放疗;④年龄>70岁;⑤妊娠、哺乳期妇女。
1.2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 例早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18例、女32例;年龄28~67岁,平均(44.56±7.48)岁;术前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4例。对照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25~68岁,平均(45.29±7.81)岁;术前合并高血压11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采用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麻醉方式选择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全麻),患者取健侧卧位,术中健肺通气,在腋中线第5肋间做3 cm切口,使用硅胶切口保护套置入5 mm胸腔镜,探查明确病灶情况,依次解剖分离暴露肺段段动静脉及段支气管。根据不同肺段、肺裂发育情况决定肺动脉、静脉及支气管处理顺序:肺裂发育较好者,按照“肺裂-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的顺序处理;肺裂发育不全者,按照“单向式”模式,首先处理肺静脉,由表及里处理,最后处理段间肺裂。使用丝线结扎,钉仓闭合切断靶段静脉、动脉及支气管。将腔镜套制作的无菌标本袋经切口置入胸腔,收集手术切除的肺段标本,然后经切口取出标本快速冷冻切片,送病理检查明确病理性质及是否有支气管、段切缘残留,若术前检查结果为恶性病变,行常规清扫纵隔淋巴结后,快速冷冻切片,剔除因淋巴结转移改为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例。术后均在胸腔内留置16号胃管引流胸液。
1.3.2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孔肺叶切除术 麻醉方式与观察组相同,在腋中线第5肋间做3 cm切口,明确病灶所在肺叶后,使用胸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离断暴露目标血管及支气管,切除病灶肺叶,根据解剖结构切除,无固定切除顺序。若未采用楔形切除,将术中切除的肺叶立即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结果为恶性结节,采用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离断目标肺叶动脉、静脉及支气管。
1.3.3 术后处理 麻醉苏醒后拔除患者气管套管,将患者送回病房,继续监测心电、血氧指标。术后24 h后复查胸部X线平片,明确余肺复张情况。至患者胸腔引流量<100 ml/d,且胸片显示无明显胸液后,可拔除引流管。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疗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清扫淋巴结数、术中钉仓数目、术后胸液引流天数、术后胸液引流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②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疗效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平均清扫淋巴结数、术中钉仓数目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胸液引流天数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胸液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疗效比较 (±s)
表1 手术疗效比较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平均清扫淋巴结数术中钉仓数目/个术后胸液引流天数/d术后胸液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 治疗费用/万元观察组 50 186.10±54.32 65.15±12.21 12.96±0.74 8.15±1.25 3.52±0.52 598.35±43.27 7.59±0.87 5.35±0.78对照组 50 193.19±52.62 82.04±15.75 12.92±0.63 7.71±1.12 4.41±0.56 711.14±73.85 9.04±0.75 5.41±1.21 t值 0.663 5.993 0.291 1.854 8.235 9.318 8.926 0.295 P值 0.509 0.000 0.772 0.067 0.000 0.000 0.000 0.769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解剖性肺段切除是通过分别解剖处理肺血管及肺段支气管,再行切除肺段组织的一类微创手术,可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肺组织,减少对肺功能的损伤,是因病灶部位评估无法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肺良性病变及肺转移瘤患者的首选[5]。随着近年来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技术的逐渐成熟,不少研究证实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亦具有较明显的疗效[6]。
本研究比较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传统的单孔肺叶切除术的手术疗效发现,观察组术后胸液引流天数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胸液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NSCLC患者预后恢复效果更好,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胸液引流量,缩短术后胸液引流天数及住院时间。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与观察组术中切口在一个肋间,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胸壁感觉异常、保留患者肺组织等因素相关。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0%,提示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对患者肺功能造成的损伤较小。但由于单孔胸腔镜手术可操作空间较狭窄、器械间可相互干扰等因素,手术操作难度大,对术者解剖知识掌握情况及临床实践能力要求较 高[7-8]。
综上所述,3 cm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及疗效明确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应用初期可存在一定技术困难,需经过一段时间操作经验的积累,克服困难,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1]王俏丽.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J]. 江苏医药 , 2016, 42(4): 492-493.
[2]吴一旻, 柴莹. 单孔胸腔镜在肺癌外科中的应用进展[J]. 国际外科学杂志 , 2016, 43(5): 357-360.
[3]王耿杰, 马良赟, 廖泽飞.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30(2): 217-219.
[4]周清华, 王瑾, 许峰. 2005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指南[J]. 中国肺癌杂志, 2010, 8(4): 332-346.
[5]段亮, 朱余明, 胡学飞, 等. 52例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临床分析和技术探讨[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7,33(4): 208-211.
[6]Ohata K, Zhang J, Ito S, et al. Thoracoscopic bronchoplasty using continuous sutures in complete monitor view[J].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2014, 98(3): 1132.
[7]梁明强, 陈椿, 郑炜, 等. 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J].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6, 3(2):83-88.
[8]张瑞杰, 蔡奕欣, 张霓, 等. 3 cm单孔胸腔镜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 16(1): 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