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课堂管理的反思

2018-05-09李亮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2期
关键词:课堂纪律学习氛围课堂管理

李亮

【摘要】本文从常见的课堂管理问题入手,阐述了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经验和思考,从课堂纪律管理和课堂气氛的管理和课堂学习效率管理三个角度来解析不同风格的经典课例。从中提取成功的管理经验,推广和移植到日常的教学设计中。

【关键词】课堂管理;课堂纪律;学习氛围;学习效率;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74-03

对于很多教师来讲,严重影响职业幸福感的不是教学的压力,而是教学管理所带来的消磨。课堂管理对所有在职教师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它不仅是教师能够进行正常教学的保障,也是教师获得学生尊重和职业认同的一项重要指标。

因外界评价体系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对课堂管理的关注。每个教师都能就一节课的内容设计出规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管”的任务,这个最容易让教师陷入泥沼的任务可以像教学设计一样,提前备课吗?

如果想就课堂管理提前备课,那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课堂管理,我们所需要解决的课堂管理任务有哪些。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不良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活动和措施。如果把这个定义拆解开来,课堂管理的任务就是:课堂纪律管理、学生学习氛围的管理和学生学习效率的管理。

一、课堂纪律管理

课堂纪律的管理虽然只是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一个维持的作用,是教学管理的最低目标,但同时它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作为基础,不仅课堂教学的效率无从谈起,同时也会影响外界对教师的个人评价。即便教师本人满腹经纶,但若是上课的纪律都不能保证,家长和学生更多的会倾向质疑教师的管理能力,而忽视教师本人的才华。

有经验的教师,都会特别重视每学期刚刚开学的头几周,尤其是新生入学的头几周,来建立课堂行为规范的最佳时机。刚开学每们学科的教师都会给学生“立规矩”。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如何让学生对自己这门学科的课堂规范能够印象深刻,可以借助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来达成课堂行为规范的建立。

1.课堂行为规范的数量

建立的课堂规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规矩”的内容如果太多太细,框定的太死板,学生反而难以达成。在心理学中有关记忆的研究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信息块,也就是在5个信息块和9个信息块区间。对于初中新生来讲,要考虑班级所有学生的的平均记忆容量,最好不要超过7个。最好教师还能明确在这些课堂行为规范中,近阶段最重要的是要达成其中那一项目标。

2.课堂行为规范的表达方式

制定内容后选择什么方式与学生沟通,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如果在和学生沟通的时候,直接抛出课堂规范的要求,且一再出现诸如“必须”、“一定”“不准”“不能”这些强势词语时,教师就已经把自己摆在了学生的对立面上来。这些强势词语所潜在信息就是课堂上教师是权威的,是统治者,而学生则是被管制的对象,学生只需要服从,没有参与制定课堂规范的权利。学生遵守课规范变成了是对强权的一种妥协,当这种约束突然消失的时候,学生就很难把握自己。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课堂规范,只有这种约束被他们所认同,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发的行为准则。

3.课堂规范的强化

我们想让学生做到的规范有很多,可是不能指望他们一下子都能做到。尤其是面对还未形成自律意识的学生群体越是要耐心,不能心急。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依据21天效应和斯金纳的行为养成模式,可以一个月只重点强调一条在此阶段最需要建立起来的课堂规范,每天表扬那些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忽略还有部分学生没有达到目标的事实。

【案例1】对刚升入初中的新生制定课堂管理规范的时候,我尝试用討论的方法代替硬性规定和强制性命令的方式来制定科学课的秩序——

课前讨论:科学课堂上你会怎么做?

1.第一遍铃声响过之后,老师还没来,你会做什么?

2.老师讲授或是同学回答的时你有不同意见,你会怎样做?

3.老师在演示实验时,你离太远看不清楚怎么办?

4.学生实验时,你比其他同学先完成了你会怎么做?

5.老师还没来,有好多仪器和药品已经拿到教室里,我先玩一玩,可以吗?

以第一条为例,这些还没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新生想不出老师想让他们怎么做,就马上坐的笔挺,把手叠好,认为这是课前最该做的事——保持安静,等老师来。只有零星几个同学说,这两分钟应该看书,预习一下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我肯定了大多数同学安静等老师来的礼貌行为,表扬了要用这两分钟看书预习的学生。然后给出我的建议,如何用这两分钟复习上一节课的纲要性内容,提高自己记忆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和新的课程建立关联,让学习更轻松。

所以耐下心来,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每一节课的课前两分钟,我都会数一遍有多少同学在看书,通报一下数量,表扬但不批评不看书的。只是通过提问同学上一节课的纲要,提醒同学们这课前两分钟利用的重要性。不到三个星期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能够做到在这两分钟里安静的翻开书开看,慢慢的养成复习提纲性内容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两分钟看似微不足道,但这样做的好处却很多,学生的头脑已经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上课前乱哄哄的状况自然就很少出现。可以说,课堂纪律管理已经在这个时候建立起良好的开端。

补充:至于在课堂中,遇到突发事件,要注意避免矛盾的激化,避免和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僵持不下。借用曾国藩的育人哲学“扬善与宫廷,归过于私室”要尽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羞耻心,减少学生故意违反课堂纪律的可能。

二、课堂学习氛围的管理

学生的学习氛围的管理也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氛围的一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仅是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上,同时也会表现出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融洽互动。如果课堂的学习氛围管理得当,学生违反课堂秩序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相应的提升。氛围这种东西看似无形,但却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想追求营造的。试想,原本生动有趣的科学课,学生却一声不响的只是听老师讲,不做任何反馈,科学老师一定“度日如年”。

1.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呈现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会特别花费心思在“课程引入”的环节。万事开头难,所以怎样才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就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设计选择的材料和呈现方式了。初中科学课程的引入材料选择和呈现方式更是因为学科特点而丰富多彩。因为科学与社会进步和学生生活都息息相关。在学习材料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会由于教师个人的设计思路和偏好,学生的年龄、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不过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常见有两种原则,一种是选择学生熟悉的,近在身边眼前的,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对学习科学产生亲切感。还有一种常见的就是选一些对学生很新鲜很有趣的学习材料。

2.学习材料的序列化排布

学生的兴趣在一个成功的课程引入环节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将自己组织的学习材料能够以一定的序列呈现出来。这些学习材料的取舍不能单凭它对学生的吸引程度,还要考虑整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有的课堂在开头引入的时候,就已经将学生的交感神经系统激发到一种高兴奋的水平上,致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环节中表现出非常疲惫和沉闷的状态。所以,对于科学教师而言,有太多可以调动学生兴奋起来的学习材料和呈现方式,但我们反而要慎重的选择。要让这些刺激也呈现一种序列化,使学生使学生在整节课中都保持适当水平的兴奋状态,而不容易产生疲劳或是觉得无聊。

3.增加学生的个体体验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初中科学课程之所以非常吸引学生,还有一个其他功课所没有的优势就是经常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实验。有些是教师演示实验,有些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只要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和操作,学生会把做实验当做是一种课堂福利。学生动手操作过,亲身感受过比通过听或看学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也更持久。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充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

【案例2】

文澜中学的省特级教师胡柳蔚在她的经典课例《运动的魅力》中将如何管理课堂氛围就做到了极致。

首先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胡老师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美国影片《极盗者》中的片段作为载体复习力学,以一段让人惊心动魄的摩托车飞跃峡谷的片段引入课堂内容,那种激荡的久违的学习热情瞬间从学生的眼睛里喷薄而出,一扫初三“做题讲题无限循环”枯燥与沉闷。

这个片段播完之后,屏幕上就出现了所有听课的学生的疑问——

摩托车飞跃峡谷,——是实拍的吗?能实现吗?是什么让观众紧张万分?

由这样一个学生都急迫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来转换成一系列的力学问题,如受力分析;惯性;摩擦力等知识点全都被天衣无缝的链接在一起了。

然而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惊喜还没结束。就好像玩游戏,完成了一个任务,立刻解锁新的挑战任务。又是一段让人难以置信的极限运动在悬崖峭壁上的徒手攀岩来袭!刚刚平复的心情又紧张兴奋起来,心里大呼:“真的,假的?!”这时,胡老师的话音和屏幕上的字又同时出现了:徒手攀岩是实拍吗?--岩石能承受吗?

这个实际问题又顺理成章的转化了压力压强的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在计算出极限运动员在徒手攀岩时岩石所承受的压强结果后,胡老师又让一个男同学切身体验了一会“徒手攀岩”——用手指扣住门框,身体悬空!学生的体会感言四个字:手指好痛!通过分析和计算分别闯过了前两关,那么第三关学生又需要用什么来解锁呢?

——纵身跳瀑布,是实拍吗?能实现吗?

第三關的挑战原来是让学生设计并实施纵身跳瀑布的模拟实验!

从方案设计,变量控制,实验材料的选择等,真是要烧掉不少脑细胞啊……

同学之间热情高涨的谈论,胡老师穿行其间,时而给个别小组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时而倾听一些学生富有灵气的猜想和论断。这样的课堂氛围,会让听课的老师都恨不能化身成学生,围在一起,去听、去说、去做、去学!

三、课堂学习效率的管理

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效率问题一直是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一个课题,怎么样能让学生在自己的40分钟课堂时间里,将时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使学生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各个教学目标都能落实到位。教师能考虑学生群体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放慢教学节奏,让慢的学生群体也能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自我认同。

1.教师自身活动时间的管理

课堂上给教师可以支配的时间只有40分钟,想要将这40分钟利用最大化,就要尽全力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可能会浪费时间的环节。这个要求对于科学教师来说难度较其他学科更大一些。因为除了要正常的备课教学设计,保证每个教学环节的节奏性和各环节之间的过渡流畅,还要经常性的准备各种实验。科学课上有时需要发一下实验器材给学生,这些活动应该组织课代表在课前及时有序的做好;科学课中有些实验在课堂时间内不能完成的,可以提前做好一部分,可以在课堂上演示关键环节……

2.对学生活动的管理

科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考也是非常重视实验的开发。所以,现在很多科学课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授课模式,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交还给学生,学生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和操作实验,得出结论后和同学交流,体现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个人之间以及小组之间的学习效率的差异就会明显的被放大。

想要避免学生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混水摸鱼和拖延的现象,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明确分工,并限定活动时间。让學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时间的紧迫性。

【案例3】初二上学期第四章电学内容几乎每节课都有小组实验,例如笔者观摩了一位教师上的《物质的导电性》一课。这位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课前在备课的环节上,做了很多精心的设计和准备,各环节之间流畅的衔接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首先这位老师整理教材杂乱的没有任何关联的却要学生探究的物质。让学生能从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过渡到这四部分组成材料的导电性探究。这样连贯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条清晰的探究物质链条----金属,碳棒,橡胶,塑料,玻璃等这些典型的常见导体和绝缘体,学生目的性和方向性明确使得学生的小组实验秩序井然,减少了很多课堂无效时间。

在本节教材设计中,有一个活动是验证食盐水的导电性。如果按照书上的实验,只把验证食盐水是否导电的活动和验证铅笔芯或是金属导电性并列的话,这个实验环节只需要30秒可以完成。但这位老师把液体导电性作为固体导电性的延续来研究,把这个实验拓展开来。学生在学习了水的电解实验之后都知道了蒸馏水不导电,加稀硫酸或是碳酸钠等物质之后溶液等增强导电性。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几乎没有机会验证蒸馏水是不导电的这一事实。所以在上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会发了一小烧杯的蒸馏水,一小包盐来对比实验。

因为食盐水溶液虽然导电,但是电阻很大,所以用发光二极管来比较蒸馏水和食盐水哪一种液体导电性更好。学生用蒸馏水导电性实验的时候,发现二极管没有发光,当把盐加入到蒸馏水中发现二极管慢慢亮起来了,而且亮度在随着盐的溶解的增多在增强。学生在这组对比试验中,不仅自然而然的总结出了蒸馏水是绝缘体、盐的溶液是导体,也通过实验真正理解了为什么电解水时要加入电解质,还提出了盐溶液的导电性可能和溶液的浓度有关的猜想。

这个环节的拓展将原本30秒的环节拉伸到了3分钟的长度,从知识的连贯性角度来看,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拉伸。在极力压缩无效时间的同时加大学生思维养成的时间投入,这是另一种隐性的高效课堂。

从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管理的角度来看,《物质的导电性》这节课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四人一个小组,明确组员分工。1号组员为组长,负责汇报实验方案;2号组员交流预期的现象和结论;3号组员负责回答问题;4号组员补充。

在表达与交流这个环节中,有学生提出自己组实验中的发光二极管在蒸馏水中也是能发光的,只不过是特别微弱,但也还是能导电的。对于这样的发现,老师没有随便给个解释,而是把问题交给另外组的同学来回答。学生有猜测是容器被(下转283页)(上接75页)污染了,还有的说蒸馏水本身不够纯净,还有的猜测二极管能发光的最小电流可能不一样……最后还是一致肯定蒸馏水是不容易导电的,盐水是容易导电的。老师便把“不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量级的问题留给学生作为回家作业了。

老师能放下手中的“快刀”斩断预设之外的想象和结论,实际上需要老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尊重,尊重他们在科学探索路上的有自己的想法,用耐心的等待换来学生自己摸索领悟,这不正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吗?

原来追求效率和慢慢来其实并不冲突,慢慢来,迁就学生的脚步。教师自己跑的很快,学生跟不上,也是枉然。

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细细品味这些可以称之为经典的课例,就会发现贯穿课堂始终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或是科学方法的指导常规主线和高明的课堂管理策略,还有一条隐藏的精神主线,那就是——尊重!对科学认知过程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

带着苦苦求索之后顿悟的喜悦,将这些感想付诸与文字,是对自己岁月的一个交代,也希望若有一些新教师看到这些文字能有所启发,少走一些弯路。在平淡的教书育人的每一天里,感受自己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喜悦和幸福……

参考文献

[1]ThomasL.Good:《透视课堂》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2]詹姆斯·卢格:《人生发展心理学》,陈德明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3]郑青岳:《郑青岳科学教育讲演录》,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猜你喜欢

课堂纪律学习氛围课堂管理
关注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基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