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教育与创建“绿色大学”的探讨
2018-05-09凌绍崇
【摘要】加强生态教育与创建绿色大学,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责任与使命。实施生态教育,切实推进“绿色大学”创建活动开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老区精神与老少边地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07-02
一、生态教育与创建绿色大学的提出
生态教育源于人类对20世纪中叶以来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国外的研究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国内教育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虽然刚刚起步,但它的胚胎早就根植在我国古代的教育中。国内外生态教育几乎同步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生态教育已经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重视,开设了课程,增加了教育内容,加强了生态教育数据环节,营造了生态教育环境气氛。但是也应该看到,有的学校对此重视还不够;大学生的生态教育缺乏系统性,表现在教育内容零散性、随意性;教育形式单一,工作机制不健全;大学生的生态教育实践环节基本缺失,教育效果不佳。由于生态教育的欠妥,同时也影响绿色大学创建活动的进程。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注视的。
“绿色大学”将永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于大学的教育中,充分发挥大学教育的功能。“绿色大学”创建活动始起于1998年清华大学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计划,后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示范工程。2001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2001—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提出了“在全国高等院校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大学的活动”。2010年10月,绿色大学建设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教育部、环境保护部等相关国家部委,北京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百余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共同探讨“绿色大学”理念,交流建设经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绿色大学"建设,就是围绕生态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思想落实到大学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高校中创建“绿色大学”活动,不仅使各高校校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且主要是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了大学生的生态知识,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整体素质。这是一项有益的活动。近年来,各高校在开展这项活动中,态势良好。如百色学院积极开展“绿色大学”创建活动,加强生态教育,师生员工的环保素养不断提高,“从我做起,爱我校园,保护地球”成为全院上下的共识,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教育活动实践的措施,推进了“绿色大学”创建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于2010年获得“广西绿色大学”称号。由此可见,"绿色大学"的创建活动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建设和发展的趋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进入党的执政视野,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在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就给我们指明了目标,描绘了美好的蓝图,同时也给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绿色理念培养人,加强生态教育,创建绿色大学,是新时代高校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这是新时代高校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由此用绿色校园陶冶人,用科技意识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推进环保产业,建设“绿色校园”、开展“绿色服务”、培养“绿色人才”,必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二、生态教育和“绿色大学”的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
生态教育和“绿色大学”的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生态教育与创建绿色大学,是新时期高校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态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承接生态文明建设对教育内容更新的要求,以生态知识作为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创建绿色大学,就是通过加强生态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普及生态知识,从而使学生乃至全体教职工能够自觉保护、建设我们所处的育人环境,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作用,以达到引领社会目的。
二是加强生态教育与创建绿色大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协调一致的,社会的发展程度与人类的整体素质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准上。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加强生态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创建绿色大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环境的熏陶下,接受良好的教育,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培养生态文明的意识,成为一名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
三是加强生態教育与创建绿色大学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的加强生态教育,开展创建绿色大学活动,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涵。高校生态文明建设,首要在于教育。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要把生态教育与德育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认真实施生态德育。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起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作用,而开展生态教育与创建绿色大学活动,正是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因而理应统筹协调,使之得到和谐发展。
三、加强生态教育,切实推进“绿色大学”创建活动
加强生态教育,推进“绿色大学”创建活动,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有力措施。为此,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努力做到:
(一)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践行“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涵,而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中国梦”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我们着眼于“自然—人—社会”这个大系统的协调和统一,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误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践行“中国梦”,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就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校践行“中国梦”,重在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创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认为不仅人是主体、有价值;自然也是主体、也有价值。人与自然的和谐,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科学发展的优先位置,更加自觉地实施环保优先、生态优先的发展方针,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下转146页)
(上接7页)(二)把加强生态教育作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举措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建设“绿色大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生态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就是要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在全校上下积极倡导节约办校、节约发展的新理念。针对不合理的开支观念和浪费现象,应加强引导和教育。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比如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等,也需要全社会形成关注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节约型观念纳入校风教育,作为校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生态文明,健康成才”的理念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把“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作为学校师生员工的社会责任和自觉行为,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节约办学、勤俭办校的科学发展观,养成节约习惯,做到节能低碳排放,形成科学创建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生态节约意识,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为创建“绿色大学”打下基础。
(三)把生态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创建“绿色大学”的重要环节
开展生态教育实践活动,实质上是创建“绿色大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正确理解生态文明观,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更有助于人们树立生态文明的信念。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创建和巩固生态教育基地,切实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学校应该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弘扬绿色精神,启迪心灵智慧,把生态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在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活动时,要注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提出不会保护环境的毕业生不是21世纪的合格人才,做绿色种子、建共同家园。
(四)把加强生态教育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构建和谐校园与建设“绿色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把生态教育溶入学校各种活动之中。建设和谐校园,建设优美的育人环境,那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要把环境建设提高到建设“美丽中国”的高度来认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这正是创建“绿色大学”的目标要求所在。高校要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诸如加大投入搞好文化景点、校园雕塑、名言碑牌、环境绿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增强校园的观赏性、艺术性和高雅性,提高学校的品位。目前,百色学院澄碧校區扩建工程和百东新校区建设前期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中。建设好新校区,对于改善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新校区规划与实施要体现出开拓创新、理念前沿、表达现代、绿色生态的理念,兴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营造适宜幽美的育人环境,使之成为一个绿色、生态、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校区,为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育质量做出新的努力。
作者简介:凌绍崇(1955-),男,壮族,在职研究生,百色学院教授、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教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