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转移技术在骨折中的应用
2018-05-09温世莲
温世莲
骨折是我国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多由直接暴力作用和间接暴力作用所致,老年人骨折多由积累性劳损所致[1]。伴随着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国骨折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固定是我国临床治疗骨折的常用方法[2-3]。骨折愈合需要良好的力学稳定性,骨折块间的加压能够提供力学稳定性,而骨折块见的分离、牵张均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因此骨折所承受的张力必须中和或转化为压力,以促进骨折愈合,这就需要应用张力转移技术[4-5]。本研究选取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张力转移技术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将研究内容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79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75周岁;②经常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髌骨骨折;③未合并重要脏器损伤。排除标准:①粉碎性骨折;②既往有膝部外科手术治疗史;③既往有风湿、关节炎疾病史。应用单双号法将7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3~72岁,平均(41.2±4.6)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0~73岁,平均(40.8±5.1)岁。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在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患者或其直系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麻醉方式为椎管内麻醉。在患者髌骨前做正中纵行手术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筋膜组织,切开并分离髌骨前深筋膜,暴露骨折端,清理骨折块见的软组织,进行骨折复位。复位成功后,先使用髌骨复位钳和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在C型臂机透视复位满意后,将钢板覆盖在骨面上,进行钻孔、测深,拧入螺钉。确定固定效果满意后,彻底止血缝合切口,使用弹力绷带包扎。
1.2.2 观察组 察组患者接受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在患者膝前正中横向弧形切口进入,充分暴露骨折端,清理骨折块见的软组织,进行骨折复位。复位成功后,先使用髌骨复位钳进行临时固定。根据实际骨折情况,选择由上自下或由下自上沿髌骨骨折线垂直,平行钻入2枚定位导针。使用空心钻钻孔,沿导针将两枚长度合适的半螺纹空心螺钉拧入,使空心螺钉的半螺纹通过骨折端。将导针退出后穿入直径为0.8 mm的钢丝,在髌前进行“8”字捆绑,然后进行膝关节被动活动,了解骨折固定的稳定程度,将钢丝拉紧进行妥善固定,对因扩张造成的软组织撕裂进行修补,关闭手术切口,并留置引流管。术后1周内进行膝关节被动活动,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确定患者可以下床活动的时间,并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屈伸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结束时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应用Lyshol 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共包括跛行(5分)、支撑(5分)、交锁(15分)、不稳定(25分)、疼痛(25分)、肿胀(10分)、爬楼梯(10分)、下蹲(5分)八个评价维度,总分为100分,评分高于95分表示膝关节功能为优,86~95为良,70~85为可,低于70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患者的5.2%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7,P=0.66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Table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比较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无随访丢失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随访结束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χ2=4.661,P=0.03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比较Table2 Comparison of knee function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3 讨论
髌骨包埋于股四头肌腱内,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有维持膝关节稳定性,保护膝关节的作用。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也使其成为人体较易发生骨折的部位[6-7]。长期临床观察发现,髌骨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大部分患者需要通过手术重建髌骨功能[8]。早期钢板内固定是各国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常用方法,该种方法具有固定牢靠的特点,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9-10]。伴随着医疗器材的不断丰富,张力带因其操作简便、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1-12]。
本院总结骨折的长期临床治疗经验得出,骨折的愈合需要骨折块间的压力提供力学稳定性,这就需要将骨折复位后所承受的张力中和或转化为压力。张力转移技术是指利用张力带骨折所承受的压力转移,提高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使骨折愈合不受外力作用的影响。本研究对应用张力转移技术治疗髌骨骨折与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束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分析得到上述研究结果的原因为:张力带与空心螺钉、钢丝联合应用,不仅能够转移压力,还能加强固定,减少内固定失败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但本次研究过程中也发现,空心螺钉张力带固定也存在一些应用局限性,首先术中必须要保持空心螺钉与骨折复位的平行关系。此外,空心螺钉价格昂贵,一部分患者难以承受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应用张力转移技术对髌骨骨折患者实施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生物力学固定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利于患者躯体功能早日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宋绍军,唐忠志,冷红林,等.微创Cabl e-Pin系统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2):155-157.
[2] 李春江.改良张力带技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30(3):392-393.
[3] 马辕华.两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方案治疗Wadsworth Ⅱ、Ⅲ型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3):160-162.
[4] Choi Sungwook, Kim Sang-Rim, Kang Hyunseong, et al.Modified tension band fixation and coracoclavicular stabilisation for unstable distal clavicle fracture[J]. Injury, 2015,46(2):259-264.
[5] Brais Godefroy, Menard Jeremie, Mutch Jennifer, et al. Transosseous braided- tape and double- row fixations are better than tension band for avulsiontype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s[J]. Injury, 2015,46(6):1007-1012.
[6] 杨成志,卓祥龙,张明.张力带钢丝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5):543-545.
[7] 余杰,冉兵,韦忠红.微创Cabl e-Pin系统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9):844-846.
[8] 郭永贤,宋世江,李兴晶,等.应用带线锚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2):198-199.
[9] Dickens Aaron J, Salas Christina, Rise LeRoy, et al.Titanium mesh as a low- profile alternative for ten-sion- band augmentation in patella fracture fixation:A biomechanical study[J]. Injury, 2015,46(6):1001-1006.
[10]陈春永,叶君健,谢昀,等.单根钛缆环扎结合“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31(7):805-809.
[11]马勇.交叉克氏针与张力带钢丝治疗肱骨髁上骨折6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64-65.
[12]常磊,赵武,何超丰.改良式张力带治疗91例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2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