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奔流:跨学科整合课程的常态化

2018-05-09张宏伟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新校长 2018年1期
关键词:刻度南瓜杠杆

演 讲 / 张宏伟(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感谢蒲公英教育智库给了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感谢老师们的聆听,敬请大家指正,谢谢!

课程想要从融合走向常态,关键是要找到常态融合的路径。我们全景式数学教育团队初步探索出基于Connate(合生)和Theme(主题)的课程融合路径,简称路径C和路径T。目前我们团队初步完成了整个小学阶段的系统建构,仅科学与数学融合的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就一共设计了43个。

路径C:寻找合生项目

路径C是寻找合适的天生同种、同质一体、不可分割的合生项目,它分为三个子路径。

C-1,寻找本质上是数学上空间形式的合生项目

以“对称”为例,除了与美术、造型艺术融合外,我们还将语文的回文诗和回文联纳入进来。

学生很快就发现中间的黄字就是对称轴,回文联从前往后读,从后往前读,转着圈读都完全一样,正是因为如此,数学的对称造就了回文诗的独特之美。

仅仅如此,还不够!数学最终是要将万物进行数字化和形式化,因此,我们接着就开始对诗进行数字化。先用“1”来表示第一个字,依此类推,这个回文联就可以表示为1234321,学生马上联想到这是回文数,它也是对称的。中间的对称轴“4”还隐藏着更加令人惊喜的秘密:因为4是由四个1构成的,我让孩子用四个“1”乘以四个“1”,学生惊奇地发现结果是1234321!

音乐老师也利用乐谱上了一节“对称”课。至此,学生亲自经历和见证了语、数、音、美四个领域神奇地统一在“对称”之中,打通了各科的联系,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C-2,寻找本质上是数学上数量关系的合生项目

以数学和科学为例:孩子在探索杠杆时就发现,只要找到两个积相等的乘法口诀,并根据它们来挂码,杠杆就会平衡。比如:三八二十四,四六也是二十四,那么杠杆左面,在刻度8处挂3个码,杠杆右面,在刻度6处挂4个码,杠杆平衡。孩子们不断地找乘积相等的口诀试验,屡试不爽,大呼神奇,还创造性地发现了挂多组砝码的规律:杠杆的左边,刻度5和刻度10两个地方各挂两个码,可以得到5×2+10×2=30;杠杆的右边刻度4处挂5个码,刻度10处挂一个码,可以得到4×5+10×1=30;因为5×2+10×2=4×5+10×1,所以杠杆左右平衡。这实际是在学习和解决“乘加、乘减”问题。这个课程表面是科学,实际是数学。它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在科学中的独特价值,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驱力。

再以“和音的秘密”为例,我们先让孩子通过敲钢筋编钟,弹铁盒上的皮筋,找到和音点,探索和音理,现场百度出标准的和音比,再让孩子们用铁盒子根据这些和音比来创造和音,现场演奏。孩子表面是在创造和音,实际是在学习数学中的“按比例分配”——想要创造出美妙的和音,必须将皮筋按比例分配,舍此,别无他途。

这个活动将数学无形地融入在了好玩的非数学活动之中,数学本身已经不是目的,而真正变成了工具。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合生课程,它不是音乐和数学的简单叠加,而是和音必须依附数学而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体同质,不可分割的真正融合。

C-3,寻找与数学互为表里、互相借用的合生项目

这条子路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类型一是以“文”绎“数”,通过追溯数学概念的名称、语法的构造逻辑来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

比如学习分数时,“三分之二”的读法就是古汉语,“三分”就是“分三”,再猜测“之”的含义,百度出来,“之”的本意是“出”和“生出”,“三分之二”综合起来的意思是平均分成三份之后,从中生出两份,之的“生出”之意揭示了“分子”“分母”的名称由来,类比人“子为母生”,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分子、分母、写法和意义,同时感悟到了背后的中国文化。

类型二是以“数”毓“文”。举一个例子,学习长度知识时,在让孩子们自己以身为尺测量万物之后,孩子们自己还查到:古代将中等男子的身高规定为“一丈”,因此男人才称为“丈夫”; 古代男人的一拃是一尺,女人一拃为“咫”, 所以才有了“咫尺之间”这个成语,形容很短、很近的距离。孩子们还查到了“指”,指就是“寸”,平均分成十份,得“分”,再分得“厘”,再分得“丝”,再分得“毫”,这就是“丝毫不差”意义的来源。

同时,我们现在的“步”在古时候被称为“跬”,而古代的“步”是两跬,孩子在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时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孩子们还查到唐太宗以他的300步为一里,就是600跬,30里再规定为一舍,那“退避三舍”也不讲自明。

路径T:基于同一“主题”融合

路径T是基于同一“主题”进行融合,主题是指主要题材、中心思想以及主要内容等等。它又分为多个子路径。

T-1,基于“主要题材”的融合

比如我们以南瓜为主要题材开展融合,语文学习南瓜有关的字、词、短语、童谣和绘本;科学学习南瓜的结构分布和种类;美术和英语联手举办万圣节,学习南瓜的简笔画、化妆以及雕刻南瓜灯;音、体来唱南瓜歌,跳南瓜舞,举办瓜果运动会;最后是综合实践——“我为瓜果代言”和“瓜果美食节”。

数学在其中要承担了解南瓜的粗细、重量和长短的任务,这是在学习“测量”和“化曲为直”的思想。

了解金瓜有几瓣(绝大部分是10瓣,8瓣的特别少),数南瓜子的数量,这是学习“统计”和“1000以内数的认识”。

各个学科从不同的维度共同支撑一个主题瓜果的研究,分而不离,完整了孩子对于瓜果的认识。

T-2,基于“中心思想”的融合

这里的中心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思想或超越数学的一般思想、观念和方法。比如五年级有一个单元要学习多边形面积,主要是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推导,中心思想是转化。我们就以转化为中心进行融合。

除了数学之外,语文就学习小古文《曹冲称象》,这就是将大象转化成小石头;我们的科学学习动滑轮和定滑轮,定滑轮可以转化力的方向;体育来玩转化捆绑游戏;英语来讲故事《酋长的继承人》,讲的是把骆驼跑得慢转化为骆驼跑得快的智慧故事。多个领域围绕转化去展开,实现了学生对转化思想全面、持续、深刻和全方位的感悟。

T-3,基于“主要内容”的融合

这里的内容主要是指数学内容。

三年级学习认识分数,主要内容就是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搞懂了,其他就全懂了。我们围绕“分数的意义”,将音、美、英融合进来。

英文当中有两种“三分之二”的读法,第一种读法是two thirds,指两个三分之一,这是在学分数单位和分数的组成。第二种读法是two over three,over表示“在……上面”,这是分数的基本写法。中英文互补,分别从意义、组成、写法三个方面演绎了分数,加深、完整了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又了解了东西方的不同文化。

美术带领孩子们学习人体简笔画,胎儿的简笔画,头部要占二分之一,成年人的头部要占八分之一,三年级的孩子大约占六分之一,当然有一个例外,美女林志玲是“九头身”,是九分之一。

音乐通过画、听、弹、唱、打击、手舞、足蹈等认识和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等等,这样孩子就可以对分数有充分全面的理解,真正认识分数的意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基于大概念,基于普遍的公理,基于客观规律以及核心素养、核心能力、情意目标、生活内容等主题进行长线融合。

数学的本质没有淡化,反而凸显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以上的融合课程,在这些融合性的课程中,数学的学科本质淡化了吗? NO!不但没有淡化,它反而让数学的本质,特别是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也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以自己最擅长的学科视角多维、全景、完整地学习和认识数学本身。

它是在解决真实的问题中学习,是学习真实的数学,真实地学习数学。而且,这些跨领域项目鲜活、生动、丰富、有趣,能很好地丰沛学生的学习的情感,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厚他们的智力背景,完整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涵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完整发展的人。

其实,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和非数学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大部分可以找到融合的基本路径。马克思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世界万物都是联系的,并且这种联系是客观的、多样的、普遍的。”那数学是万物中的一个,它一定也是这样。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始终能够坚持以融合的意识去审视各个学科的课程,不断地探索新的融合路径,我坚信,融合最终将会走向常态。谢谢!

猜你喜欢

刻度南瓜杠杆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南瓜灯
欧姆表的刻度真的不均匀吗?
——一个解释欧姆表刻度不均匀的好方法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测量三字歌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