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应用
2018-05-08杨莹
杨莹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本文就此结合实例谈一谈分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原理
分层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即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分层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差别,后者的应用模式是在现代教学体系之中的,即在学生学习课堂上进行运用。近年来,我国教育学领域的专家不断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新的学术观点。但本质上说,分层教学模式是为了将教师的精力进行合理支配,最终实现整个集体学生成绩的提升。简单的分层教学模式为:通过新知识的讲解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例如,劃分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代表掌握程度最好的学生,第二等级代表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第三等级代表掌握程度差的学生。分层教学开展的模式是,针对第二等级的学生进行再次辅导,掌握程度依然无法提升的编入第三等级,已经进入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学生自行安排学习任务,教师重点扶辅导第三等级的学生。等到第三等级的学生掌握之后,再开始新的教学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出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在教育工作逐渐形成体制化之后,人才的培养是第一需求,分层教育就是为了解决整体人才两极分化的问题,这是节约人才的一种表现;否则放任第三等级类的学生不闻不问,甚至采取冷漠对待的方式,必然造成教育的不公平出现。
二、学生分层
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我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背景情况,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参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我将三层学生交叉编入学习互助小组,以后的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这次的分组情况进行布置。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三、分层备课
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应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如:探究特殊角(30、45、60度)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我要求A层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B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C层学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逐渐出现了学困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生好学的良好局面。
四、分层授课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数学例题分解多项式16(a-b)2-9(a+b)2,对于A、B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1)x2-9y2,(2)16x2-9y2,(3)16(a-b)2-9(a+b)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
第一、二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稍差,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应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五、分层训练、布置作业
对作业分层布置,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
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如完全平方公式的训练题: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2+4x+4;(2)25a2+10ab+b2;(3)(x+y)2+10(x+y)+25;(4)(a+b)4-18(a+b)2+81。学生训练时,老师不宜明确指明哪些学生做什么题组,A层次的学生选做(2)、(3)题时,老师应及时点拨,允许部分学生集体讨论完成第(4)题。课外作业也应分为几个层次,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这样能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六、分类指导
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学生训练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应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我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他们巩固以前的知识,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对于B层次学生,我主要强调对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C层次学生,除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它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积极组织他们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
七、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于A层次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于B层次学生,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计划;对C层次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