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高段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2018-05-08陈和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陈和女

【摘要】中化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运用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小学高段品德教学蓬勃开展,只有找出中华传统文化与品德教学的内在本质联系,才能更好地运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高段品德教学活动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高段品德;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28-01

本文在分析传统文化用于小学高段品德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传统文化用于小学高段品德教学的策略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小学高段品德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传统文化不能用于小学高段品德教育原因

1.传统文化与品德教育实践分离

当前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没能充分的运用于小学高段品德教学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学生只是感知了传统文化的现象,传统文化没能与品德教学实践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文明懂礼貌的教学中往往运用周礼概念,但是没能在课堂上对繁琐的周礼进行演示,不能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守礼文化中认识到懂礼貌的价值。还有的诚信等主题教育中并没能把中传统文化中诚信文化渗透到日常学生活动当中,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诚信活动的引导,不能结合代币奖励与诚信积累实践活动树立学生的诚信意识,没能实现传统文化与诚信实践结合。

2.缺乏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方法

只有以学生接受的方式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高段品德课堂,才能发挥出传统文化对品德教学的促进作用。当前,有些教师虽然具备了在品德课堂使用传统文化资源的意识,但是传统文化与品德课堂的结合不足,没能从传统文化资源的故事性、趣味性和新颖性特征出发,不能设置传统文化活动氛围,没能整合语文、艺术等相关课堂活动内容给学生构建传统文化氛围,因此影响了传统文化内容应用于品德课堂有效性。学生并未能从传统文化现象中获得对品德课堂内容的理性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没能发挥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3.受应试教育限制没能充分融合

当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融入小学课堂还受到一下应试思维的限制,这导致传统文化没能与品德教学深入融合。首先,教学往往局限于使用传统文化知识现象的固定套路,教师没能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不能把传统文化现象与品德教育主题实现全面融合,不能在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无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传统文化现象,也就没能通过传统文化达到提升学生道德情感修养,促进学生主动养成行为习惯的目标。其次,当前小学教育中还强调学生的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不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反思空间,教师没能关注学生的不同想法,不能解决学生学习时的困惑,不能引导学生在大胆质疑中深化理解相关现象。

二、运用传统文化进行小学高段品德教学的策略

1.丰富小学高段品德中传统文化资源

首先,应当在小学高段品德课堂上丰富传统文化课程资源,运用丰富的传统文化现象来充实品德课堂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达到借助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目标。无论是《伯鲧献身》还是《补天理水》的故事,这其中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世精神,都有着中华民族倡导的奉献、改革与创新的基因,只有把这些故事生动的传递给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对品德课堂有深入感悟。

其次,注重在传统文化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能够在品德课堂上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能够站在古代先贤的肩头完成对学生的启蒙教育,例如,能够在课堂中运用先贤的名言警句塑造学生精神品格,引导学生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里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义利观等。

第三,教师还可以得用传统文化中杰出人物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着力树立起学生精神世界与思想道德方面的楷模。只有以传统文化的精髓为范本,才能强化对学生的精神引导作用。

2.在传统文化中提升学生精神自信

只有在传统文化中提升学生的精神自信,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样才能坚定思想信念,促进学生按照传统文化的理想范式进行思想品德与人格的全面塑造。教师要让学生在品德课堂上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现象中形成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运用国学经典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气度神韵,例如在中西方水患的对比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大禹治水故事与西方圣经中有关《诺亚方舟》,然后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最有奉献精神的人才能成为天下表率,由此引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学生把治水与为民谋福祉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中华文化中感受向上务实观念,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促进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精髓,达到深化发展学生思想水平目標。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才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激发学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围绕着学生情感需要,渗透父母对学生的关爱,促进学生在良好的情境氛围里感受爱与和谐,达到借助传统文化节日等对学生进行精神引导目标。

3.结合文化热点进行教相关主题教育

文化是最活跃的精神基因,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宣传与弘扬传统文化,只有在各种现代媒介形式下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这样才能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例如,结合当前正在流行的诗词大会等综艺节目,围绕小学生对中华古诗词的学习热情,切实把李清照、杜甫等文学大家的爱国情怀与不朽诗作结合,可以更好的开展爱国主题教育。还可以在学生当前喜欢的手工剪纸课上,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剪纸作品作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题,这样才能提高品德教育有效性,解决小学高段品德教学中的问题。当前我国还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片等影视作品,教师可以结合花木兰、戚继光、海瑞等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直观的影视作品里得到较好的思想文化熏陶。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着力运用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课下引导,这样也可以起到实现家校合一的教学目标,切实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在课下自主反思教学内容目标。

三、结论

中华传统文化是小学高段品德教育活动重要部分,应当运用富有直观性、趣味性、情感性的传统文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在深刻感知传统文化现象,同时促进学生德性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3,14:14-16.

[2]郑轶.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小学思想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途径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10:356-357.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