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018-05-08姚继承
姚继承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便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等概念。一堂好的政治课能否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主要看是否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在课堂上表现为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气氛真正“活”起来,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当前教师的首要任务。下面谈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动起来方面几点尝试。
一、阅读教材:让学生“眼动”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借助视觉器官,通过思考来理解文字、句子、文章表达的内容和意义的一种有声的智力活动。它重在理解和吸收,是摄取材料的重要途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成为至理名言。同时,就高中政治课而言,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把教材讲得太多,其结果是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机会太少。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地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眼睛真正动起来。同时,在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设置课题:让学生“口动”
听懂,在学习中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能够在同学面前“能说会道”,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怎样引导学生开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开口,就要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学生要想走上讲台并在同学们面前能够“夸夸其谈”,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上台之前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提炼,然后再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讲台上娓娓道来,也才能很好地回答台下各位同学的“刁难”提问。
这就要求教师事先应公布课题供学生选择,进行半周时间的查资料、归纳、写稿子等准备工作,每周拿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一些学生充分地展示才华。这里有台上准备者在台上所做的精彩的报告,也有台下同学各种不同方式的提问和评论,通过争论、讨论达到对某一个问题形成共识,从而达到对所学的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及加深理解的作用。让学生走上讲台,不仅是一种让学生“口动”形式,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学习的压力和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去主动地思考、学习、归纳,从而能够真正地掌握所学内容,培养了说和做的能力。
三、情境设计:让学生“心动”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内化情感,“以需生思,以疑激思,以情促思”,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一)问题情境:以疑激思
古今中外的哲人是很重视发现提出问题的。费尔巴哈说:“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李政道博士说:“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从现代思维科学的角度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生疑——质疑——释疑——再生疑的动态过程。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教师的任务就是科学地运用好这个循环链,教学的艺术恰恰就是要“无中生有”、“投石激浪”,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力潜能,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就问题设计而言,设计的问题要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跳板,在把握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突出主导性和开放性,围绕一个中心,引出多个问题,把要教的东西转化成学生要学的东西,并进行多向交流。在课堂上,围绕设计的问题提问方式要突出趣味性、挑战性和延展性,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主动的体验和探究。所以在教学中要杜绝那些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讲究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追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二)教学情境:以情促思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列宁也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习是主动探究的过程,是对知识和方法的内化过程,这种内化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效果直接反映在师生情感互动关系上,老师尊重、理解、信任、爱护学生,以真诚的态度教育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学中教师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体势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运用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和诗词警句,增强感染力和号召力,提高思维价值和艺术魅力;艺术地运用点拨、评价机制,激发学生思维活动,鼓励学生质疑,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情境,形成轻松愉快的氛围;适当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实践:让学生“手脚并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脱离了实际的政治教学是空洞的、枯燥的,更是缺乏生命力的。新课改条件下的政治课应当是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政治课。这就需要学生在“眼动”“口动”“心动”的基础上,手与脚也“动”起来,而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各种“手动与脚动”的机会,提供“手动与脚动”的平台,其中精心设计与教学案例相关的课外活动或开展围绕案例课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应是最佳的手段。活动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突出以下几点:一是开放性。活动的设计要立足课本,放眼课外生活,放眼社会生活,给学生提供多角度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和独创性。二是实践性。要把学生政治学习的触角引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案例实践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激发学生的直接情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课程资源。活动着眼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手脚并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們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让学生动起来”,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向课堂要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在课堂行动的具体体现。我们相信:“让学生动起来”将是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将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提高,达到在教学中起到越来越大的效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