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018-05-08张莉芬
张莉芬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各个学校广泛地接受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教学活动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但是从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的情况来看,大多都是空架子,无实质,无实效。本文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方法;策略;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59-01
合作学习已广泛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它是实现各类教学目标、培养健全人格、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下面就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些现象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形式主义
现在但凡开课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的场面:学生们按小组形式坐在一起,老师宣布讨论开始,学生立马忙碌起来。几分钟后,老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讨论就齐刷刷地停下,紧接每个小组自由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课堂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
(2)问题设计不合理
对于小组课堂讨论设计的问题,有的很容易,缺乏必要的启发性和探索性,不能引起学生讨论的价值;而有的问题又太难,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切入,从而失去讨论的意义和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部分学生表现出事不关己的现象,影响合作学习顺利进行。我们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发自内心需求,自己独自解决不了情况下,确实需要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采用。
(3)评价流于形式
我们的教师对于评价一般采用这样的方式,先让每个小组汇报各小组的“战况”,小组组长只是把结果展示,简单说两句哪一部分是谁完成的,就结束了。我们的教师有时概括性说两句,哪个组做的比较好,那几个组还有待加强合作;甚至有时一句都不说就结束评价。教师忽略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学生主体的评价;重视学优生,冷落学困生;重视整体评价,不对创新性细节评价。使我们的小组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根据上面种种情况,分析了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几大因素,所以迫切需要开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
二、提高实效性的策略
1.合理分组,角色互换
教师在拟定合作小组时,要考虑到结构的合理性。一是人数要合理,不宜过多也不要太少,最佳4—6人。人数太多,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不能得到充分展示;人数太少的话,又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二是分组应按照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的差异进行分组,优化组合各种特质、各种层次的学生。这样组合不但为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还可以让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三是小组成员角色不应一层不变。组长可以大家轮流来当,也可以按需要学生自由组合。这样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能保持很高的热情,对合作学习充满兴趣,每个学生都有均衡发展的机会。
2.培养习惯,职责明确
对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呈现小组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再一起讨论需要哪些步骤、小组如何分工、记录哪些数据、每一项所花时间等,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1)在合作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好习惯。首先是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有自己的思想,避免盲目从众;其次是积极主动的意识,积极思考,努力发表见解;最后是学会尊重,尊重课堂,遵守课堂纪律;尊重其他学生,学会倾听。
(2)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每个小组内应有小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主要职责是对本组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引导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则进行归纳总结后代表本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要做好协调工作,确定小组共同目标,让小组成员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从而有效地完成小组合作任务。
三、提供充裕的时间
对于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选择的问题不是学生脱口就能回答出的,需要思考讨论的时间。如果时间太短,学生通常还未进入主题,或讨论才开始。这样的活动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只能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能够充分的去操作、讨论、交流,每个成员都有发言、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各种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更有效。
四、选好问题,激发合作
第一,问题要能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选用热点问题作为探究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热点的习惯;与现实生活贴近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第二,问题的难度要适中,问题要有价值。教师应针对每一节课设计好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设问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有充足的资源可寻找。第三,问题要有层次性。一个大问题底下,可以有几个小问题。有一个基础的,稍微讨论下即可完成。两三道中等难度的问题,经过合作讨论,能够解决或者基本解决;最后再有一道拓展的,在讨论的基础上,主动的嘗试,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激发小组合作成就感。
五、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的关键,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多元化。一是注重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助、互补、互促。二是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的评价。三是评价要全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予积极鼓励和赞赏。对于在学习中出现的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也要及时的进行表扬。这种评价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可以最大极限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缩小优差生间的差距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厦门教育学院.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3]《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
[4]《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