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古时期疑问代词“曷”的发展演变

2018-05-08李美妍

现代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尚书指代代词

摘要:通过对上古时期文献的考察,厘清疑问代词“曷”的产生年代,以及与疑问代词“何”在语音和用法上的区别和联系,进而理顺“曷”由表示原因目的的疑问代词虚化为反问句标记词的演变轨迹。

关键词:曷 何 演变 虚化

关于“曷”的产生年代,我们没有办法具体判定,但可以确定在上古时期的《尚书》《诗经》中已经出现。上古文献中“曷”还可以写作“害”,关于“曷”和“害”两字记录的是一个词的说法,很多前人时贤都对此进行过说明。我们把疑问代词“曷”独立出来进行研究,是想弄清楚疑问代词“曷”与疑问代词“何”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疑问代词“曷”的虚化轨迹。

一、上古时期疑问代词“曷”与“何”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在产生年代上很接近。关于“何”的产生时间,向熹(1993)認为“商代卜辞和西周金文都没有疑问代词。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系统是东周以后产生的”,并认为疑问代词“何”“不见于商代卜辞和西周金文。《诗》《书》及其他先秦典籍中广泛使用”。而疑问代词“曷”,“《诗》《书》《公羊传》常见”。杨伯峻、何乐士(1992)认为“疑问代词‘何字在古文献中,最早见于《尚书》《诗经》,可以说西周初就用它,以后更常用”。根据我们的考察,“何”“曷”作为疑问代词的产生年代没有办法具体判定,但至少它们在《尚书》《诗经》等西周文献中已经出现且广泛使用,在用法上也互补。

其次,它们的上古音很接近。“何”为匣母歌部,“曷”为匣母月部,声母相同,歌部和月部存在着对转关系,歌部为[ai],月部为[at],元音相同而且韵尾的发音部位也相同,韵尾为舌面元音[-i]的韵部和韵尾为舌尖音的[-t]的韵部相对应,因此它们在发音上应该很接近。除此之外,古传著或是训诂书里解释字义时,“曷”和“何”常常用来互训,如《说文·日部》:“曷,何也。”《广雅·释诂》:“曷,何也。”可见,它们不仅在语音上相近,在用法上也有相近之处。

从疑问代词“曷”“何”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在《尚书》《诗经》中疑问代词“何”和“曷”都算是高频疑问代词,在功能和语义上互补,“曷”主要用来标记反问句,“何”主要用来询问。具体情况是,《尚书》中“曷”共出现13次,其中1例用来询问时间,译为“什么时候”,1例是询问事物的,1例用来询问原因,译为“为什么”,其余10例全部用在反问句中,作为反问句的标记词。它在反问句中的用例比“何”多,用法比“何”丰富,既可以用来作宾语,也可以用作状语。而“何”在《尚书》中共出现6例,主要用来询问事物。《诗经》中疑问代词“何”在用例上明显高于“曷”,其中“何”单独出现在反问句中的用例就增加至36例,当然也包括“如何”“如之何”等复音节的形式。句法结构上,疑问代词“何”“曷”无论是用在询问句中还是用在反问句中,句尾一般都没有语气词与之呼应。在询问功能上,“何”强于“曷”,“曷”主要用来询问时间,而“何”则可以用在询问句中代替所有需要指代的内容。此后,疑问代词“何”无论是在用法上还是在使用频率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曷”受到其指代内容的限制,不断失去其疑问代词的优势,渐次趋减,仅在一些录用早期典籍的文献中出现,在实际的口语中已经消失,可以说“曷”作为反问句中的标记词在语言中消失较早。这其中与战国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疑问代词(周初未见到的)有关,也与由“何”构成的复合式疑问代词的大量出现有关,使得“何”成为当时使用最频繁、生命力最强的一个疑问代词。

二、疑问代词“曷”的询问用法

(一)指代时间

疑问代词“何”和“曷”都可以用在询问句中指代时间,从它们在西周文献中的使用频率上看,“曷”的用例要远远高于“何”,且主要用来询问未来的时间。在《诗经》中,疑问代词“曷”和“何”的后面可以附加时间名词,构成偏正式结构来询问时间,在句中作名词的定语,构成“何时”“何日”“曷月”等。上古中期,用来代时间的疑问代词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见于上古前期的时间疑问代词‘曷(害)‘何趋于消失”,贝罗贝(2000)对中期《左传》等八种文献调查后发现,“‘何用作时间疑问代词未见一例,‘曷(害)也仅四例,其中两例见于《诗经》和《尚书》的引文,另外两例见于《左传》和《荀子》。”到了后期的《史记》和《论衡》中,“上古中期偶见的时间疑问代词‘曷(害)一例未见,《诗经》中常见的‘曷在《毛传》和《郑笺》里绝大多数被注解或对译为‘何‘何时。”由此可见,到了后期,疑问代词“何”和“曷”代时间的功能已经渐渐在系统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何”构成的复合式偏正短语“何时”等来承担代时间的功能。

1.作定语

(1)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小雅·隰桑》)

(2)绸缪柬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

(3)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水,不流柬楚。(《诗经·王风·扬之水》)

2.作状语

(4)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榖?(《诗经·小雅·四月》)

(5)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6)后人见赵孟,赵孟曰:“吾子其曷归?”(《左传·昭公元年》)

疑问代词“何”和“曷”用在询问句中代指时间,为什么会出现“曷”最后被由“何”构成的偏正短语取代的情况呢?在古汉语中表示时间的基本词汇很多,如“时、年、岁、月、日、夕”等,这些词与“何”组合在一起既符合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趋势,又符合语言的回答习惯。

(二)指代原因目的

疑问代词“何”和“曷”用在询问句中指代原因和目的的用例很早便产生了,在早期的《尚书》和《诗经》中都有出现,且主要作状语。

(7)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诗经·小雅·菀柳》)

(8)越予小子考翼不可证,王害不违卜?(《尚书·大诰》)

(9)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诗经·唐风·有杕之杜》

(10)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荀子·法行》)

(11)然则有曷贵尧、禹,曷贵君子矣哉?(《荀子·性恶》)

“何”“曷”还可以与介词搭配,在询问句中指代原因目的。其中“何”可以与“以”“为”相连,而“曷”只能与“为”相连。“何以”“何为”“曷为”后面接谓语动词来指代原因目的,其中的“为”“以”该怎样解释,学者们的分歧还是很大的。我们认为“何以”“何为”“曷为”后面一般接谓词性短语,所以,此时的“何为”“何以”只是位置上的相邻,在句法功能上有其不同的用法,句中的“为”“以”解释为介詞更合理,“何”“曷”是介词“以”“为”的前置宾语,整个介宾结构作状语。中期疑问代词“何以”“何为”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作状语,为疑问代词的虚化提供了句法条件。

(12)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3)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战国策·齐策四》)

(14)孟子三见宣王,不言事。门人曰:“曷为三遇齐王而不言事?”孟子曰:“我先攻其邪心。”(《荀子·大略》)

(15)且许字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16)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

(17)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三》)

(18)今年丰庑未有报,鼎曷为出哉?(《史记·孝武本纪》)

“何以”“何为”指代原因除了作状语,还可以作谓语,或独立成句。

(19)然则禹、汤、文、武,其得赏何以也?(《墨子·天志上》)

(20)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战国策·楚策一》)

(21)文王伐崇,至凤黄虚,袜系解,因自结。太公望曰:“何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22)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献中“何以”“何为”“曷为”都可以用在询问句中指代原因目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呢?王海棻(1982)曾对《公羊传》中的“曷为”和“何以”进行了考察,发现它们“在意义上,在与其他成分的结构关系上,在使用范围上也还有细微的差别。第一,‘何以在询问原因的意义之外,有时还带有‘凭借什么的意味,而‘曷为则无这层意思。第二,‘何以常出现在‘此……动的句式中,‘曷为则不在这种句式中出现。‘曷为后只跟动词,而‘何以后则跟形容词、名词、数词或动词。在‘有‘无之前,也用‘何以而不用‘曷为。第三,‘何以后的动词大多是‘书‘称‘言‘名等,表明‘何以多是针对《春秋》措辞提出询问的。‘曷为后除跟‘言‘称等动词外,也常跟一般动词,这表明它除了对《春秋》提问外,还常对一般事情的原因提问。”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何以”在询问原因的同时,还隐含着说话人对问话人的某些不满情绪,这种不满情绪还往往表现为上对下的不满,如:例(12)、(13)、(19)、(22);而下对上提问的时候一般只会选择“何为”“曷为”形式,如:例(14)、(15)、(16)、(17)、(18)、(21)。此外,“何以”“何为”可以单独成句,如:例(21)、(22),而“曷为”则不单独成句,不能作谓语。“曷为”后只跟动词,而“何以”“何为”除了可以接动词,还可以跟形容词等,如:例(15)。

三、疑问代词“曷”代原因目的的虚化轨迹

疑问代词“何”与“曷”在发展过程中有着各自的发展演变轨迹。“何”字的询问用法最广,多用来问事物,表示“何物”“何事”,可以表示任何名词,指代具体有形的事物和抽象无形的事物;用来指代原因目的时,可以单独作状语,也可以作介词“用”“以”的宾语;用来问处所,此种用法多见于《诗经》中。除此之外,“何”也可以用来标记反问句,但是仔细分析后发现,每一种“何”的询问用法都有不同的、虚化为反问句标记词的轨迹。而“曷”的询问功能主要有二:一是问时间,“曷”字绝大多数的用法是表示“何时”,并且一律指的是未来时间;二是问原因,并在指代原因的基础之上虚化出标记反问句的用法。我们要研究的正是后一种“曷”的虚化轨迹。一个词语是否发生虚化,与该词语所处的句法环境密切相关,谈到疑问代词“曷”的虚化,我们不得不将它放到文献中进行考察。

疑问代词“曷”放在谓语动词前面,构成“曷+VP”格式,用在肯定式的询问句中作状语。例如:

(23)在昔上,帝割(曷)申劝

宁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尚书·周书·君爽》)

(24)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诗经·唐风·有杖之杜》

(25)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荀子·法行》)

(26)然则有曷贵尧、禹,曷贵君子矣哉?(《荀子·性恶》)

例(23)~(26)是含有“曷”的肯定式问句,是对原因进行提问的典型询问句,句中“VP”所陈述的内容对说话人来讲,是未知信息,因此要对这个未知信息进行提问。

(27)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曷)不违卜?(《尚书·周书·大诰》)

(28)尔曷不夹介义我周王,享天之命?(《尚书·周书·多方》)

(29)今尔尚宅尔宅,畋尔田,尔曷不惠王熙天之命?(《尚书·周书·多方》)

(30)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尚书·盘庚上》)

例(27)~(30)中的疑问代词与否定词“不”“弗”枢连,构成“曷不”“曷弗”形式,后接“VP”,可以译为“为什么不”,句子既可以按照询问句来解释,也可以按照反问句来解释,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说话人对“VP”所陈述的内容信息存疑程度高低的认识,这种存疑程度的高低与句中“VP”的陈述内容息息相关。如果“VP”陈述的内容是说话人尚不清楚的未知信息,那么該句就应该是询问句,此时的疑问程度是最高的,如例(23);如果“VP”陈述的内容是个常理,或者是符合一般人惯常行为规范的,对这个事实再提问就会显得多余,因此要先对这个常理进行否定,这是这类句子主要以否定形式出现的原因。这类句子中说话人往往是为了满足某些言语交际的需要,通过否定这个常理以达到进一步肯定的目的,这个时候句子的意义就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如:例(27)~(30)。此时的疑问程度就会降低,主观上想要表达的程度就会增强,因此这类问句是介于询问句和反问句之间的中间状态。“曷”在《尚书》中作状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句子中疑问代词“曷”与否定词连接时,疑问代词“曷”在句中可译为“为什么”,但是“译为‘怎‘怎么似乎更自然。这些表反问的‘曷也是源自问原因的‘曷(害)”。

(31)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尚书·周书·大诰》)

(32)肆予曷敢不越卯敉宁王大命?(《尚书·周书·大诰》)

当这种主观态度越来越强,并与表示“有勇气、有胆量做某种事情”的能愿动词“敢”结合时,句子进一步虚化,要译为“怎么敢……”,如例(31)、(32)。因为“语言的范畴是非离散的,边界是模糊的,语言成分不是绝对地属于或不属于某个范畴,而是在属于某个范畴的典型性程度上形成一个连续体。”疑问代词“曷”通过在不同句法结构中的运用,使它完成了从在询问句中指代原因目的到成为反问句标记词的虚化。如果说话人认为“VP”所陈述的这个已知信息是个违背常理的信息,那么说话人需要对它进行否定以达到肯定常理信息的目的时,可以借助于能表达主观态度的能愿动词来实现。

(33)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弗敬?(《尚书·周书·召诰》)

(34)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尚书·周书·大诰》)

从现有文献我们看到,疑问代词“曷”在《尚书》中就完成了从疑问代词向反问句标记词的转化。从用法上看,无论是用来指代原因目的,还是用来标记反问句都很适用,因此“曷”的演变链是可以向前延伸的。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曷”在更早的文献中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但从之后文献资料看,像极了后期功能强大的疑问代词“何”,只是因为某种我们暂时没有办法证明的原因消失了。此后疑问代词“何”迅速发展,甚至完全代替了疑问代词“曷”的用法。

四、结语

纵观前文,我们就疑问代词“曷”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简单描述,从一部文献去证明一个词的虚化,着实让人觉得很牵强,难以服众。戴庆夏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汉语现存最早的文献,距今仅有3000余年,但汉语的历史远不止3000多年,那么,在这之前汉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面貌?恐怕很难做出准确考证。”“曷”的演变链应该可以向前延伸的,只可惜我们没有文献可以证明,而只能通过现有文献对其演变做简单的描述。

作者简介:李美妍,女,吉林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尚书指代代词
A Great Artist in My Family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谦虚
自大的马谡
《尚书》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爱国婊
英语代词用法练习
蒲松龄戏尚书
“指代”难点剖析